白术茯苓干姜汤

类别: 安神剂
出处: 《三因》卷五。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伏暑中风湿,烦渴引饮,心腹疼躁闷,口干面垢,洒洒恶寒,淅淅恶风,微汗,饥不能食。
【组成】: 白术、干姜、茯苓、细辛、桂心、干葛、甘草(炙)、陈皮、乌梅、豆豉各等分。
【药材配方】: 乌梅 干姜 梅 甘草 白术 细辛 茯苓 陈皮
【用法】: 每服2钱,白汤点下。
中药材配剂
类别: 收涩药
白术
类别: 补虚药
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②《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③《药性论》:"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诞,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④《唐本草》:"利小便。"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癥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 ⑥《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 ⑦李杲:"去诸经中湿而理脾胃。" ⑧王好古:"理中益脾,补肝风虚,主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身体重,心下急痛,心下水痞,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 ⑨《本草衍义补遗》:"有汗则止,无汗则发。能消虚痰。"
陈皮
类别: 理气药
茯苓
类别: 利水渗湿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干姜
类别: 补虚药
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次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①《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潞下痢。生者尤良。②《别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③《药性论》: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治嗽,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④《唐本草》: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⑤《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⑥《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通心气,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⑦王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亦。经炮则温脾燥胃。⑧《医学入门》: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澼,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⑨《药品化义》:炮姜,退虚热。⑩《长沙药解》: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下冲逆,平咳嗽,提脱陷,止滑泄。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乌梅
类别: 收涩药
收敛生津,安蛔驱虫。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胬肉。 ①《本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 ②《别录》:"止下痢,好唾口干。""利筋脉,去痹。" ③陶弘景:"伤寒烦热,水渍饮汁。" ④孟诜:"大便不通,气奔欲死,以乌梅十颗,置汤中,须臾挼去核,杵为丸如枣大,纳下部,少时即通。擘破水渍,以少蜜相和,止渴。霍乱心腹不安,及痢赤、治疟方多用之。" ⑤《本草拾遗》:"去痰,主疟瘴,止渴调中,除冷热痢,止吐逆。" ⑥《日华子本草》:"除劳,治骨蒸,去烦闷,涩肠止痢,消酒毒,治偏枯皮肤麻痹,去黑点,令人得睡。又入建茶、干姜为丸,止休息痢。" ⑦《本草图经》:"主伤寒烦热及霍乱躁("躁"一作"燥")渴,虚劳瘦羸,产妇气痢等方中多用之。" ⑧《用药心法》:"收肺气。" ⑨《纲目》:"敛肺涩肠,治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 ⑩《本草求原》:"治溲血、下血、诸血证,自汗,口燥咽干。"
细辛
类别: 解表药
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1)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2)温经止痛: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3)温化寒痰: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4)宜通肺窍:用于鼻炎、鼻窦炎。①《本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②《别录》: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③陶弘景: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④《药性论》: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庠,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⑤《日华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⑥《本草衍义》:治头面风痛。⑦《珍珠囊》:主少阴苦头痛。⑧《纲目》:治口舌生疮,大便燥结,起目中倒睫。⑨《本草通玄》:主风寒湿头疼,痰歇气壅。⑩《本经逢原》:主痰结湿火,鼻塞不利。
用药咨询
白术白芍白茯苓可以天天泡水喝吗
通常情况下,白术、白芍、白茯苓不可以天天泡水喝。白术、白芍、白茯苓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中药,其中白术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白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但不建议患者长期服用这几种中药,如果患者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另外,如果患者长期服用白术、白芍、白茯苓,还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当患者再次服用同样的药物时,可能会无法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因此,不建议患者天天喝白术、白芍、白茯苓。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上述药物,如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了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停药并到医院就医治疗。在服用药物期间,建议患者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辣椒、芥末等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参茯苓白术丸的功效
参茯苓白术丸具有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等功效,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参苓白术丸主要是由人参、茯苓、白术等中药制成,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病症。同时,对于脾虚湿盛所引起的不适症状,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对于感冒发热的患者,一般不建议服用参苓白术丸,以免加重病情。另外,服用参苓白术丸期间,患者还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或者芥末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有什么功效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具有温经散寒、补脾胃、补气安神、利水消肿、活血调经的功效,可以用于改善脾胃虚寒、心悸气短、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1、温经散寒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要是由桂枝、茯苓、白术等中药组成,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同时,对于风寒感冒的患者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补脾胃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中的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等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腹泻、呕吐等不适症状。同时,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食少、便溏等症状,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补气安神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心神不定、心悸失眠、水肿尿少等病症。同时,对于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定等症状,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4、利水消肿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中的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水肿、小便不利、痰饮、眩悸、失眠等病症。同时,对于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定等症状,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5、活血调经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中的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风寒感冒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塞、流涕等症状。同时,对于血寒经闭、行经腹痛、寒疝腹痛等症状,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避免自行使用,以免出现不适症状。如果患者用药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