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参汤
快速导航
疾病找药
中西药
保健品
中药材
器械
其他更多
39健康网
就医助手
问医生
疾病百科
药品通
>
方剂大全
>
开窍剂
>玄参汤
玄参汤
类别:
开窍剂
出处:
《普济方》卷八十五引《海上方》。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一切眼疾。
【组成】:
菊花1两,楮桃1两,夏枯草1两,苍术2两,木贼(去节)2两,防风2两,赤芍药2两,石决明2两,草决明2两,当归3钱,黑豆1合,生地黄3两。
【药材配方】:
夏枯草 木贼 生地黄 石决明 芍药 苍术 菊花 防风
【用法】:
空心细嚼,或麦门冬汤漱下。
中药材配剂
木贼
类别:
解表药
疏风散热,解肌,退翳。治目生云翳,迎风流泪,肠风下血,血痢,脱肝,疟疾,喉痛,痈肿。①《嘉祜本草》:主目疾,退翳膜。又消积块,益肝胆,明目,疗肠风,止痢及妇人月水不断。②《纲目》:解肌,止泪,止血,去风湿,疝痛,大肠脱肛。③《本草正》:发汗,解肌。治伤寒,疟疾。去风湿,散火邪。④《玉楸药解》:平疮疡肿硬,吐风狂痰涎。治痈疽瘰疬,疔毒,疖肿,汗斑,粉渣,崩中赤白诸证。
苍术
类别:
芳香化湿
健脾,燥湿,解郁,辟秽。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①陶弘景:"除恶气。"②刘完素:"明目,暖水脏。"③《珍珠囊》:"能健胃安脾,诸湿肿非此不能除。"④李杲:"除湿发汗,健胃安脾,治痿要药。"⑤朱震亨:"散风益气,总解诸郁。"⑥《纲目》:"治湿痰留饮,或挟瘀血成窠囊,及脾湿下流,浊沥带下,滑泻肠风。"⑦《玉楸药解》:"燥土利水,泄饮消痰,行瘀,开郁,去漏,化癣,除癥,理吞酸去腐,辟山川瘴疠,回筋骨之痿软,清溲溺之混浊。"⑧《本草求原》:"止水泻飧泄,伤食暑泻,脾湿下血。"
防风
类别:
解表药
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①《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②《本草经集注》:杀附子毒。③《别录》: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④《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⑤《珍珠囊》:身:去上风,梢:去下风。⑥《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⑦王好占:搜肝气。⑧《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盔汗,断漏下、崩中。⑨《本草求原》: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
菊花
类别:
清热药
疏风,清热,明目,解毒。治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 ①《本经》:"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利血气。" ②《别录》:"疗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 ③陶弘景:"白菊:主风眩。" ④《药性论》:"能治热头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诸风令消散。" ⑤《日华子本草》:"利血脉,治四肢游风,心烦,胸膈壅闷,并痈毒,头痛;作枕明目。" ⑥《珍珠囊》:"养目血。" ⑦《用药心法》:"去翳膜,明目。" ⑧王好古:"主肝气不足。" ⑨《纲目拾遗》:"专入阳分。治诸风头眩,解酒毒疔肿。""黄茶菊:明目祛风,搜肝气,治头晕目眩,益血润容,入血分;白茶菊: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分。"
芍药
类别:
补虚药
1、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 2、骨痛。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饮酒三合,一天三次。 3、脚气肿痛。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白开水送下。 4、消渴。用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5、鼻血不止。用芍药研细,每服两匙,水送下。 6、鼻血、咯血。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研细,新水冲服一茶匙。血止为限。 7、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药一两(炒黄)、柏圳六两(微炒)。每服二两,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将上方中的两味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8、月经不停。用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 9、赤白带长期不愈。用白芍药三两、干姜半两,锉碎黄,捣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芍药炒黑,研为末,酒送服。 10、刀伤。用白芍药一两,熬黄,研细。每服二钱,酒或米汤送下。同时可用药末敷伤处。 11、木舌肿满。用赤芍药、甘草煎水热漱。 12、鱼骨鲠喉。用白芍药嚼细咽汁。
石决明
类别:
平肝息风
平肝潜阳,除热,明日。治风阳上扰、头痛眩晕,惊搐,骨蒸芳热,青盲内障。①《别录》:"主目障翳痛,青盲。"②《海药本草》:"主青盲内障,肝肺风热,骨蒸劳极。"③《纲目》:"通五淋。"④《本草从新》:"愈疡疽。"⑤《本草求原》:"软坚,滋肾,治痔漏。"⑥《山东中草药手册》:"镇肝、明目,治眩晕。"
夏枯草
类别:
清热药
清肝,散结。治瘰疬,瘿瘤,乳痈,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泪,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血崩,带下。(1)清肝明目:用于肝热目赤肿痛,及肝阳上亢之头痛、目眩(如高血压病),可配苦丁茶、野菊花。(2)清热散结:用于乳腺炎、腮腺炎,可配柴胡、赤芍、浙贝母。用于瘰疬(如淋巴腺结核)、瘿瘤(如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常配牡蛎、浙贝母。①《本经》:"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癥,散瘿结气,脚肿湿痹。"②《本草衍义补遗》:"补养血脉。"③《滇南本草》:"祛肝风,行经络,治口眼歪斜。行肝气,开肝郁,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窃、周身结核。"④《生草药性备要》:"去痰消脓,治瘰疬,清上补下,去眼膜,止痛。"⑤《本草从新》:"治瘰疬、鼠瘘、瘿瘤、癥坚、乳痈、乳岩。"⑥《科学的民间药草》:"有利尿杀菌作用。煎剂可洗创口,治化脓性外症,洗涤阴道,治阴户及子宫粘膜炎。"⑦《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对淋病、子宫病有效;并能治高血压,能使血压下降。"
生地黄
类别:
清热药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用药咨询
大剂量玄参治疗三叉神经痛
大剂量玄参治疗三叉神经痛,一般是指使用玄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玄参注射液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是玄参,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可以用于辅助治疗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引起的不适症状。三叉神经痛通常是由于脑血管病变、颅内肿瘤等原因所引起,患者会出现患侧面部疼痛的症状,并且在说话、吃饭时会加重。如果患者存在上述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玄参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此外,玄参注射液还具有一定的抗炎功效,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对玄参过敏的患者要禁止使用此药物,以免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反应。建议患者在用药期间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同时还要注意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或症状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诊治。
玄参和麦冬泡水喝的用量各多少克
玄参和麦冬泡水喝的用量各多少克,需根据个人情况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决定。玄参和麦冬都属于中药材,玄参味苦、甘、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功效。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若患者存在阴虚内热的情况,可遵医嘱使用玄参和麦冬泡水喝来缓解不适症状。玄参和麦冬泡水喝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温毒发斑、热病伤阴、津伤便秘、咽喉肿痛等症状。如果患者病情较轻,通常建议用量为6-12克。如果患者病情较重,则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适量增加用量,可使用15-30克。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中药材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盲目自行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此外,对上述药物过敏的人群不宜使用,以免引起过敏反应。如果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玄参药用价值都有什么是什么
玄参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清热凉血、滋阴降火、清热解毒、润肠通便、滋阴润肺等方面。1、清热凉血玄参是一种中药材,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如果患者存在肝火旺盛的情况,可能会出现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不适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玄参进行治疗。2、滋阴降火玄参性寒,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如果患者存在阴虚火旺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口干舌燥、心烦意乱等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玄参进行治疗。3、清热解毒玄参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如果患者存在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上火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玄参进行治疗。4、润肠通便玄参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如果患者存在便秘的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玄参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润肠通便的效果。5、滋阴润肺玄参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如果患者存在肺热咳嗽、咳痰、咽干等不适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玄参进行治疗,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患者在使用玄参时,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或者是芥末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患者在使用玄参后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采取针对性治疗。
同类开窍剂
安宫牛黄丸
疗效:
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痰热壅闭心窍。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以及中风昏迷、小儿惊厥属邪热内闭者。
组成:
牛黄 郁金 黄连 朱砂 山栀 雄黄 黄芩各一两 水牛角浓缩粉一两 冰片麝香各二钱五分 珍珠五钱 金箔衣
橄榄膏
主治:
癫痴,及肝火上逆之症;本火生痰,痰迷心窍,神昏痫厥,口吐涎沫者。
组成:
橄榄10斤。
三黄泻心丸
主治:
伤寒发狂,阳毒虽解,而斑发未透,神识昏迷者。
疗效:
开窍透斑以清神。
组成:
川连3钱,青子芩2钱,煨甘遂2钱,西牛黄1钱半,广郁金1钱半,猪心血1枚。
通窍排脓汤
主治:
大眦漏症溃后,肿核已消,肤色如常,按压眦部,或流脓液,或浊水外溢者。
疗效:
扶正祛邪,通窍排脓。
组成:
细辛1.5g,薏苡仁9g,白芷3g,天花粉6g,黄耆9g,茯苓9g,甘草3g。
更多入药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