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痰丸

类别: 祛痰剂
出处: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传尸骨蒸,虚劳咳嗽,并妇人热入血室。
【组成】: 紫菀(去苗土)1两半,桑根白皮(炙,锉)1两半,桔梗(炒)1两半,续断1两半,赤小豆1合,甘草(炙,锉)1两,五味子1两,生干地黄(酒洗,切,焙)2两半。
【药材配方】: 五味子 干地黄 桑 桔梗 甘草 白皮 紫菀 续断 赤小豆
【用法】: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青竹茹(弹子大),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良久再服。
中药材配剂
类别: 其它
白皮
类别: 止血药
止血。治刀伤,水磨浓汁搽,或研细末撒患处。
干地黄
类别: 补虚药
滋阴,养血。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①《本经》: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②《别录》: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③《药性论》:补虚损,温中下气,通血脉,治产后腹痛,主吐血不止。④《日华子本草》:治惊悸劳劣,心肺损,吐血,鼻衄,妇人崩中血晕,助筋骨。⑤王好古:主心病,掌中热痛,痹气痿蹙,嗜卧,足下热而痛。⑥《本草从新》:治血虚发热,常觉饥馁,倦怠嗜卧,胸膈痞闷;调经安胎。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桔梗
类别: 止咳化痰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③《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④《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癥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⑤《本草衍义》:"治肺痈。"⑥《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⑦李杲:"利胸膈,(治)咽喉气壅及痛,破滞气及积块,(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利窍。"⑧《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⑨《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
五味子
类别: 收涩药
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1)敛肺止咳: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肾药合用。 (2)涩精止泻:用于遗精、久泻。治遗精常配桑螵蛸、煅龙骨;治久泻常配肉豆蔻、芡实。 (3)生津敛汗:用于阴液不足之口干渴、盗汗,常配麦冬、生牡蛎。 (4)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 ①《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②《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④李杲:"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⑤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⑥《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昧最妙。" ⑦《本草通玄》:"固精,敛汗。"
续断
类别: 补虚药
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治腰背酸痛,足膝无力,胎漏,崩漏,带下,遗精,跌打损伤,金疮,痔漏,痈疽疮肿。①《本经》: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②《别录》:主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腕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③《药性论》:主绝伤,去诸温毒,能宣通经脉。④《日华子本草》:助气,调血脉,补五劳七伤,破癥结瘀血,消肿毒,肠风,痔瘘,乳痈,瘰疬,扑损,妇人产前后一切病,面黄虚肿,缩小便,止泄精,尿血,胎漏,子宫冷。⑤《滇南本草》:补肝,强筋骨,走经络,止经中(筋骨)酸痛,安胎,治妇人白带,生新血,破瘀血,落死眙,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浊。⑥《滇南本草图说》:治一切无名肿毒,杨梅,天泡诸疮。
赤小豆
类别: 利水渗湿
紫菀
类别: 止咳化痰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用药咨询
坠积性肺炎如何排痰
坠积性肺炎可以通过体位引流、胸部物理治疗、吸痰术、支气管镜吸痰、雾化吸入治疗等方法来促进排痰。如果排痰效果不佳或症状加重,应尽快就医。1.体位引流患者取头低足高位,利用重力作用促进肺底部分泌物排出。头部低于心脏位置时,可增加肺底部分泌物流动性和易于排出性;从而缓解坠积性肺炎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状。2.胸部物理治疗通过振动、叩击等方式作用于患处,每日数次。此方法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通透性,促进黏稠分泌物变稀薄易于排出。3.吸痰术使用吸引器连接软管进入呼吸道内抽吸积聚的分泌物。此措施可以直接移除坠积性肺炎患者的呼吸道内分泌物,减轻其呼吸困难。4.支气管镜吸痰将带有摄像头的细长器械插入至下呼吸道,在直视下清除分泌物。该技术能够深入观察并清理深部支气管内的痰液堆积,有效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与发展。5.雾化吸入治疗采用雾化器产生微小颗粒药物喷雾,使患者直接吸入至肺部。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具有湿润呼吸道、稀释痰液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坠积性肺炎患者排痰。坠积性肺炎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呼吸负担。饮食上需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对呼吸道造成进一步刺激。
坠积性肺炎如何排痰
坠积性肺炎可通过雾化或口服药物来排痰。坠积性肺炎是常见的发病原因,不能活动,不能自行咳嗽,可以定期做一些翻身和叩背等动作,以促进痰液的排泄。咳嗽的患者,能够翻身的可以多做运动,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和氨溴索进行雾化治疗,也可以稀释痰液帮助排除,还可以口服氨溴索片、羧甲司坦片和桃金娘油等药物。
礞石滚痰丸
礞石滚痰丸可用于治疗实热老痰证。礞石滚痰丸通过清泻肺火、荡涤痰浊来缓解实热老痰引起的症状。方剂中的黄连、沉香等成分可清泻肺火,而礞石则能逐痰降逆,共奏祛邪之效。此外,对于存在高血压、心脏病、肾病或正在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应谨慎使用礞石滚痰丸。在使用礞石滚痰丸时,需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并遵医嘱调整用药剂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保持充足睡眠,以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