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药

类别: 補益剂
出处: 《活人方》卷四。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五泄,昼夜无度,滑泄不禁,精力虚惫,形神枯萎者。
【疗效】: 久服能使脾土健运,肾气固摄,阳升阴降,水道分利。
【组成】: 白术8两,肉果(面煨)2两,五味子(焙干)1两,粟壳(醋炒)2两,补骨脂(盐炒)4两,肉桂1两,吴茱萸(滚水泡浸,晒干,醋炒)1两。
【药材配方】: 五味子 吴茱萸 白术 肉桂 补骨脂
【用法】: 每服2-3钱,空心姜汤送下。
中药材配剂
肉桂
类别: 温里药
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癥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①《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②《别录》:"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 ③《药性论》:"主治:几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通利月闭,治软脚,痹、不仁,胞衣不下,除咳逆,结气、痈痹,止腹内冷气,痛不可忍,主下痢,鼻息肉。杀草木毒。" ④《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癥瘕,消瘀血,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 ⑤《珍珠囊》:"去卫中风邪,秋冬下部腹痛。" ⑥《医学启源》:"补下焦不足,治沉寒肩冷及表虚自汗。《主治秘要》:渗泄,止渴。" ⑦《用药心法》:"敌寒邪,治奔豚。" ⑧王好古:"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 ⑨《纲目》:"治寒痹,风瘖,阴盛失血,泻痢,惊痢。""治阳虚失血,内托痈疽痘疮,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蝮毒。"
白术
类别: 补虚药
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②《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③《药性论》:"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诞,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④《唐本草》:"利小便。"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癥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 ⑥《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 ⑦李杲:"去诸经中湿而理脾胃。" ⑧王好古:"理中益脾,补肝风虚,主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身体重,心下急痛,心下水痞,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 ⑨《本草衍义补遗》:"有汗则止,无汗则发。能消虚痰。"
补骨脂
类别: 补虚药
补肾助阳。治肾虚冷泻,遗尿,滑精,小便频数,阳痿,腰膝冷痛,虚寒喘嗽。外用治白癜风。①《药性论》:主男子腰疼,膝冷囊湿,逐诸冷痹顽,止小便利,腹中冷。②《日华子本草》:兴阳事,治冷劳,明耳目。③《开宝本草》: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④《品汇精要》:固精气。⑤《纲目》:治肾泄,通命门,暖丹田,敛精神。⑥《玉楸药解》:温暖水土,消化饮食,升达脾胃,收敛滑泄、遗精、带下、溺多、便滑诸证。⑦《医林纂要》:治虚寒喘嗽。
吴茱萸
类别: 温里药
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①《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②《别录》:"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③《药性论》:"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拥气。"④《本草拾遗》:"杀恶虫毒,牙齿虫匿。"⑤《日华子本草》:"健脾通关节。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下产后余血。"⑥王好古:"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⑦《纲目》:"开郁化滞。治吞酸,蹶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五味子
类别: 收涩药
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1)敛肺止咳: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肾药合用。 (2)涩精止泻:用于遗精、久泻。治遗精常配桑螵蛸、煅龙骨;治久泻常配肉豆蔻、芡实。 (3)生津敛汗:用于阴液不足之口干渴、盗汗,常配麦冬、生牡蛎。 (4)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 ①《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②《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④李杲:"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⑤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⑥《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昧最妙。" ⑦《本草通玄》:"固精,敛汗。"
用药咨询
该掺点儿什么药水
通常情况下,该掺点儿的药水一般有冰硼散、西瓜霜、锡类散等,但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1、冰硼散该药物属于一种中成药,主要由冰片、硼砂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也具有消炎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不适现象。如果存在急性咽喉炎等疾病,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冰硼散进行治疗。2、西瓜霜西瓜霜属于一种中成药,主要由西瓜霜、黄连、黄柏、山硝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也具有消炎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不适现象。如果存在急性咽喉炎等疾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西瓜霜进行治疗。3、锡类散锡类散属于一种中成药,主要由青黛、冰片、象牙片等药物组成,具有解毒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也具有消炎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复发性口疮等不适现象。如果存在急性咽喉炎等疾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锡类散进行治疗。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牛黄解毒片、牛黄上清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尽量吃清淡类的食物,比如大米粥、水果沙拉、凉拌黄瓜等,但是不建议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牛肉掺什么炒最好吃
牛肉掺白萝卜或者排骨、鸡肉比较好吃。1、牛肉掺白萝卜白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叶酸、膳食纤维、钙、钾等营养物质,具有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等功效。牛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6等营养成分,具有补脾胃、益气血等功效。两者一起食用,可以为人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身体的健康。2、牛肉掺排骨排骨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等功效。牛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营养成分,具有补血养血、强筋壮骨等功效。两者一起食用,可以为人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也可以达到增强免疫力的效果。3、牛肉掺鸡肉鸡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等功效。牛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营养成分,具有补气养血、强筋壮骨等功效。两者一起食用,可以为人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也可以达到增强免疫力的效果。除此之外,牛肉还可以与西红柿、黄瓜等食物一起炒着吃,但要注意适量食用,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如果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可以到医院就诊治疗。
喂宝宝米粉可以掺什么?
喂宝宝米粉可以添加橙子汁、蔬菜汁、水果汁、小米粥、米汤等食物,但是需要控制好用量。1、橙子汁橙子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适当喝橙子汁能够补充体内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而且也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辅助改善便秘的情况。2、蔬菜汁蔬菜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适当喝蔬菜汁能够补充体内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而且也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辅助改善便秘的情况。3、水果汁水果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适当喝水果汁能够补充体内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而且也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辅助改善便秘的情况。4、小米粥小米粥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适当喝小米粥能够补充体内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而且也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辅助改善便秘的情况。5、米汤米汤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适当喝米汤能够补充体内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而且也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辅助改善便秘的情况。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当添加小米粥、大米粥、南瓜粥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应避免添加辣椒、花椒、洋葱等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若宝宝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同类補益剂
一贯煎
主治: 肝肾阴虚气郁,胸胁脘腹胀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及疝气瘕聚,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现用于慢性肝炎。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肝肾阴虚,气滞不运,胁肋攻痛,胸腹(月真)胀,脉反细弱,或虚弦,舌无津液,喉嗌干燥者;肝肾阴虚而腿膝斠疼,足软无力,或环跳、髀枢、足跟掣痛者。亦治痢后风及鹤膝、附骨、环跳诸证。慢性肝炎。
组成: 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杞子、川楝。
地黄饮子
主治: 阴水。阳虚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沉迟者。
疗效: 实脾土,,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组成: 厚朴(去皮,姜制炒)1两,白术1两,木瓜(去瓤)1两,木香(不见火)1两,草果仁1两,大腹子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皮)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半两。
九子地黄丸
主治: 内眼病及白内障。
疗效: 滋补肝肾,明目除疾。
组成: 熟地黄2两,山萸肉5钱,山药5钱,茯苓5钱,泽泻5钱,丹皮5钱,五味子5钱,枸杞子5钱,沙苑子5钱,决明子5钱,青葙子5钱,茺蔚子5钱,菟丝子5钱,覆盆子5钱,车前子5钱。
六味地黄丸
疗效: 滋阴补肾。
组成: 熟地黄八钱(24g) 山萸肉 干山药各四钱(各12g) 泽泻 牡丹皮 茯苓去皮,各三钱(各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