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应散

类别: 補益剂
出处: 《扶寿精方》。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疗效】: 补血生精,泻火益水,强筋骨,黑须发。
【组成】: 赤何首乌1斤,白何首乌(鲜者,竹刀刮去皮,切片。如无鲜者,用干者,米泔浸1宿,以瓷片刮皮,舂作弹子大)1斤,牛膝(去芦)半斤(用黑豆3升,同2乌木甑1处,蒸1日,取牛膝去心,共捣成泥,晒干为末),菟丝子半斤(酒浸蒸熟,舂去皮,晒干,扬净,复舂为米),白茯苓(去皮,舂作弹子大)1斤(用人乳5升浸透,蒸透熟),破故纸半斤(炒香为末,外加),生地黄2斤(1斤酒浸,9蒸9晒;1斤只酒浸透用),赤茯苓(去皮
【药材配方】: 何首乌 牛膝 生地黄 赤茯苓 菟丝子
【用法】: 每服1丸,日3次,空心酒送下;午间姜汤,临睡淡盐汤送下。必如此引,不可错乱。久服渐渐加大。初服3-4日,小便多或杂色,是五脏中杂病出;2-7日唇红生津液,再不夜起;若微有腹痛,勿惧,是搜病;3-7日,身体轻便,两乳红润;1月鼻觉辛酸,是诸风百病皆出。
中药材配剂
牛膝
类别: 活血化瘀
生用散瘀血,消痈肿。治淋病,尿血,经闭,癥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熟用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①《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②《别录》:"疗伤中少气,男肾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③《药性论》:"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④《日华子本草》:"治腰膝软怯冷弱,破癥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运,落胎,壮阳。"⑤《本草衍义》:"与苁蓉浸酒服,益肾;竹木刺入肉,捣烂罨之,即出。"⑥张元素:"强筋。"⑦《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⑧《滇南本草》:"止筋骨疼,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破瘀坠胎,散结核,攻瘰疬,退痈疽、疥癞、血风、牛皮癣、脓窠。"⑨《纲目》:"治久疟寒热,五淋尿血,茎中痛,下痢,喉痹,口疮,齿痛,痈肿恶疮,伤折。"⑩《本草正》:"主手足血热瘙痹,血燥拘挛,通膀胱涩秘,大肠干结,补髓填精,益阴活血。"⑾《本草备要》:"酒蒸则益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失溺,久疟,下痢,伤中少气,生用则散恶血,破癥结,治心腹诸痛,淋痛尿血,经闭难产,喉痹齿痛,痈疽恶疮。"
赤茯苓
类别: 利水渗湿
行水,利湿热。治小便不利,淋浊,泻痢。①《药性论》:"破结气。"②《纲目》:"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利窍行水。"③《本草再新》:"益心气,健中和脾,润肺,燥湿。治泻痢。"
何首乌
类别: 补虚药
补肝,益肾,养血,祛风。治肝肾阴亏,发须早白,血虚头晕,腰膝软弱,筋骨酸痛,遗精,崩带,久疟,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瘰疬,肠风,痔疾。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壮筋骨;用于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神经衰弱、高血脂症。①《何首乌录》:主五痔,腰腹中宿疾冷气,长筋益精,能食,益气力,长肤,延年。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气及肠风。③《开宝本草》:主瘰疬,消痈肿,疗头面风疮,五痔,止心痛,益血气,黑髭鬓,悦颜色,亦治妇人产后及带下诸疾。④王好古:泻肝风。⑤《滇南本草》:涩精,坚肾气,止赤白便浊,缩小便,入血分,消痰毒。治办白癜风,疮疥顽癣,皮肤瘙庠。截疟,治痰疟。⑥《药品化义》:益肝,敛血,滋阴。治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截虚疟,止肾泻,除崩漏,解带下。⑦《本草述》:治中风,头痛,行痹,鹤膝风,痫证,黄疸。⑧《本草再新》:补肺虚,止吐血。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神经衰弱,慢性肝炎。⑩《江西草药》:通便,解疮毒;制熟补肝肾,益精血。
菟丝子
类别: 补虚药
补肝肾,益精髓,明目。治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目暗。 (1)补肝肾:本品为补肾缩尿,止遗精之常用药。用于肝肾不足之腰膝酸痛、阳痿、遗精。本品性柔润,平补肝肾而不燥。 (2)安胎:用于体弱易于流产者,常配桑寄生、续断。 ①《本经》: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久服明目。 ②《雷公炮炙论》:补人卫气,助人筋脉。 ③《别录》: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 ④《药性论》: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疼膝冷,又主消渴热中。 ⑤《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治泄精,尿血,润心肺。 ⑥王好占:补肝脏风虚。 ⑦《山东中药》:治妇人常习流产。
生地黄
类别: 清热药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用药咨询
二妙散、三妙散、四妙散的区别是什么
二妙散、三妙散、四妙散的区别在于药物组成不同、功效不同、主治不同、禁忌不同、出处不同。1、药物组成不同二妙散的主要成分是黄柏和苍术。三妙散在二妙散的基础上添加了槟榔。四妙散是由白及、白蔹、木鳖子、桑螵蛸这四味中药组成。2、功效不同二妙散具有燥湿清热的功效,三妙散具有止痒渗湿的功效,而四妙散具有清热利湿、舒筋通络的功效。3、主治不同二妙散可以用于治疗湿热下注、白带、阴囊湿痒等病症。三妙散可以用于治疗湿热搏结而致的急性湿疹,皮肤呈现密集的疱疹。四妙散可以用于治疗莲花痔瘘及鸡冠痔。4、禁忌不同二妙散对黄柏和苍术过敏者禁用上述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反应。三妙散对槟榔过敏者禁用。四妙散对其药物成分过敏者禁用。5、出处不同二妙散出自丹溪心法,三妙散出自医宗金鉴卷,四妙散出自圣济总录。上述药物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不可盲目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如果服用上述药物一段时间后,症状仍未得到缓解,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服用四妙散便秘
服用四妙散后出现便秘的情况,可能是药物副作用所致,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口臭、口干等症状。四妙散主要成分有苍术、黄柏、薏苡仁以及牛膝,具有清热、消瘰疬、利湿、治癣等功效,是祛下焦湿热的药物。对于本身有大便溏泄的患者可以改善腹泻症状,但本身有大便不畅的患者服用后可能会引起便秘,这类人群不适宜食用四妙散。患者在使用前需要咨询专业的医生,切记不要与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同食,否则可能会影响身体对药物的吸收,从而影响病情的恢复。如有任何不适及时就医。
二妙丸和二妙散的区别
二妙丸和二妙散的区别在于药物形态、服用方法、吸收速度、剂量控制以及服用周期。1.药物形态二妙丸为丸剂,由黄柏、苍术组成;而二妙散为粉末状药材,主要成分为苍术、黄柏。前者通过制备工艺制成便于携带与储存的丸剂,后者则为原始状态。2.服用方法二妙丸需整粒吞服,不宜咀嚼或掰开;而二妙散可直接取适量加水调敷于患处。3.吸收速度由于二妙丸经过制丸工艺处理,其有效成分吸收较慢且较为均匀;相比之下,二妙散中有效成分更容易被皮肤快速吸收。4.剂量控制二妙丸每次使用量相对固定,便于剂量控制;而二妙散用量取决于患者个人情况及医师处方,难以精确控制。5.服用周期二妙丸通常建议连续服用1-2周;而二妙散一般情况下可以随时使用。在使用二妙丸和二妙散时,应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变化,若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同类補益剂
一贯煎
主治: 肝肾阴虚气郁,胸胁脘腹胀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及疝气瘕聚,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现用于慢性肝炎。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肝肾阴虚,气滞不运,胁肋攻痛,胸腹(月真)胀,脉反细弱,或虚弦,舌无津液,喉嗌干燥者;肝肾阴虚而腿膝斠疼,足软无力,或环跳、髀枢、足跟掣痛者。亦治痢后风及鹤膝、附骨、环跳诸证。慢性肝炎。
组成: 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杞子、川楝。
地黄饮子
主治: 阴水。阳虚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沉迟者。
疗效: 实脾土,,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组成: 厚朴(去皮,姜制炒)1两,白术1两,木瓜(去瓤)1两,木香(不见火)1两,草果仁1两,大腹子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皮)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半两。
九子地黄丸
主治: 内眼病及白内障。
疗效: 滋补肝肾,明目除疾。
组成: 熟地黄2两,山萸肉5钱,山药5钱,茯苓5钱,泽泻5钱,丹皮5钱,五味子5钱,枸杞子5钱,沙苑子5钱,决明子5钱,青葙子5钱,茺蔚子5钱,菟丝子5钱,覆盆子5钱,车前子5钱。
六味地黄丸
疗效: 滋阴补肾。
组成: 熟地黄八钱(24g) 山萸肉 干山药各四钱(各12g) 泽泻 牡丹皮 茯苓去皮,各三钱(各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