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朴丸

类别: 治风剂
出处: 《三因》卷四。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厥阴伤风,恶风而倦,自汗,小腹急痛,寒热如疟,骨节烦疼,其脉尺寸俱微而迟者。
【组成】: 桂心3分,当归3分,川芎3分,前胡3分,防风3分,芍药1两半,甘草(炙)半两,茯苓半两。
【药材配方】: 前胡 甘草 芍药 茯苓 防风
【用法】: 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3个,煎8分,去滓,食前服。
中药材配剂
前胡
类别: 解表药
宣散风热,下气,消痰。治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①《别录》: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②《药性论》:去热实,下气,主时气内外俱热,单煮服佳。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劳,下一切气,止嗽,破癥结,开胃下食,通五脏,主霍乱转筋,骨节烦闷,反胃,呕逆,气喘,安胎,小儿一切疳气。④《滇南本草》:解散伤风伤寒,发汗要药,止咳嗽,升降肝气,明目退翳,出内外之痰。⑤《纲目》: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
防风
类别: 解表药
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①《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②《本草经集注》:杀附子毒。③《别录》: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④《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⑤《珍珠囊》:身:去上风,梢:去下风。⑥《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⑦王好占:搜肝气。⑧《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盔汗,断漏下、崩中。⑨《本草求原》: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
茯苓
类别: 利水渗湿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芍药
类别: 补虚药
1、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  2、骨痛。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饮酒三合,一天三次。  3、脚气肿痛。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白开水送下。  4、消渴。用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5、鼻血不止。用芍药研细,每服两匙,水送下。  6、鼻血、咯血。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研细,新水冲服一茶匙。血止为限。  7、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药一两(炒黄)、柏圳六两(微炒)。每服二两,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将上方中的两味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8、月经不停。用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  9、赤白带长期不愈。用白芍药三两、干姜半两,锉碎黄,捣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芍药炒黑,研为末,酒送服。  10、刀伤。用白芍药一两,熬黄,研细。每服二钱,酒或米汤送下。同时可用药末敷伤处。  11、木舌肿满。用赤芍药、甘草煎水热漱。  12、鱼骨鲠喉。用白芍药嚼细咽汁。
用药咨询
花椒麻椒藤椒的功效
通常情况下,花椒、麻椒、藤椒都具有辛温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感冒、风寒湿痹、脘腹冷痛等病症。1、辛温解表花椒、麻椒、藤椒都属于性温的中药材,具有辛温解表的功效,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另外,花椒还具有一定的杀虫止痒的功效,可以改善皮肤瘙痒的症状。2、散寒止痛花椒、麻椒、藤椒都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改善胃寒呕吐、寒凝气滞引起的疼痛症状,还可以用于改善跌打损伤引起的疼痛、肿胀等情况。虽然花椒、麻椒、藤椒的功效有很多,但并不适合所有人群食用,尤其是对花椒、麻椒、藤椒过敏的人群,食用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皮疹等过敏反应,不利于身体健康。另外,阴虚火旺、热盛者也不建议食用,以免加重病情。如果食用花椒、麻椒、藤椒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健康,可以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但要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还要控制烟酒的摄入。
湖南椒和杭椒的区别
湖南椒和杭椒的区别在于颜色、辣度、香味、用途和产地不同。1.颜色湖南椒通常呈现深绿色或紫色,而杭椒则为青色。按要求,湖南椒的颜色更偏向于成熟状态下的深绿色或者紫色,而杭椒则以青色为主。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两种辣椒生长环境和培育方式的不同导致的。2.辣度湖南椒比杭椒辣味更浓烈。据要求,湖南椒相对于杭椒来说,其辣度更高,这是因为湖南椒中含有更多的辣椒素等辛辣物质。3.香味湖南椒具有浓郁的香气,而杭椒的香味相对较为清淡。根据区别方法,湖南椒因其独特的香气而闻名,而杭椒则以其温和的口感著称。4.用途湖南椒常用于制作腌菜、酱料等;杭椒多作为食材直接使用。从用途来看,湖南椒更适合加工保存,而杭椒则更多地被用作烹饪中的调味品。5.产地湖南椒产自中国湖南地区;杭椒主要来自浙江杭州及其周边区域。从产地来看,湖南椒属于湖南特产,而杭椒则是浙江特产。无论是湖南椒还是杭椒,在食用时都需注意适量原则,避免过量摄入造成胃肠道不适。同时,对于辣椒过敏者应谨慎食用。
杭椒和线椒怎么区别
杭椒和线椒一般是指花椒,花椒和花椒区别主要是外观不同、功效不同、适宜人群不同等。1、外观不同花椒的花朵是深紫色,花椒的果实是浅黄色,花椒的果实比较小,而且比较大。2、功效不同花椒具有杀虫止痒的功效,花椒的外用还可以起到止痛、止痒的作用。花椒可以用于治疗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等病症。3、适宜人群不同花椒适用于阴虚火旺、有湿热的患者。花椒可以用于治疗湿阻中焦、脘腹冷痛、寒湿吐泻等病症。花椒和花椒都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调味品,两者在使用时要注意适量,以免使用过多引起上火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