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角散

类别: 清热剂
出处: 《医门补要》卷中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鼻痔。
【组成】: 知母、生石膏、栀子、羚羊角、元参、麦冬、苍耳子、黄芩。
【药材配方】: 知母 栀子 麦冬 苍耳子 黄芩
中药材配剂
麦冬
类别: 补虚药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
苍耳子
类别: 祛风湿
散风,止痛,祛湿,杀虫。治风寒头痛,鼻渊,齿痛,风寒湿痹,四肢挛痛,疥癞,瘙痒。①《本经》;"主风头寒痛,风湿周痹,四肢拘挛痛,恶肉死肌。"②《本草拾遗》:"浸酒去风,补益。"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填髓,暖腰脚。治瘰疬、疥癣及瘙痒。"④《本草蒙筌》:"止头痛善通顶门,追风毒任在骨髓,杀疳虫湿匿。"⑤《本草正》:"治鼻渊。"⑥《本草备要》:"善发汗,散风湿,上通脑顶,下行足膝,外达皮肤。治头痛,目暗,齿痛,鼻渊,去刺,"⑦《玉楸药解》:"消肿开痹,泄风去湿。治疥疠风瘙瘾疹。"⑧《要药分剂》:"治鼻息。"⑨《会约医镜》:"疗诸痔。"⑩《本草再新》:"治目痛。"
黄芩
类别: 清热药
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①《本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②《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③陶弘景:"治奔豚,脐下热痛。"④《药性论》:"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疞痛,心腹坚胀。"⑤《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排脓。治乳痈,发背。"⑥《珍珠囊》:"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⑦李杲:"治发热口苦。"⑧《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⑨《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⑩《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⑾《科学的民间药草》:"外洗创口,有防腐作用。"
知母
类别: 清热药
滋阴降火,润燥滑肠。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知母有清热泻火除烦的作用。与石膏配伍有协同之效,如白虎汤。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本品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常同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可用于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本品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清热泻火:用于高热烦渴,常配生石膏;用于肺热咳嗽,常配贝母。滋阴降火:用于阴虚之发热、盗汗,常配黄柏、地黄。①《本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②《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③陶弘景:"甚疗热结,亦主疟热烦。"④《药性论》:"主治心烦躁闷,骨热劳往来,生产后蓐劳,肾气劳,憎寒虚损,患人虚而口干,加而用之。"⑤《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消痰止嗽,润心肺,补虚乏,安心止惊悸。"⑥张元素:"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泻膀胱肾经火,热厥头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⑦王好古:"泻肺火,滋肾水,治命门相火有余。"⑧《纲目》:"安胎,止子烦,辟射工溪毒。"⑨《本草求原》:"治嗽血,喘,淋,口病,尿血,呃逆,盗汗,遗精,痹痿,瘈疭。"
栀子
类别: 清热药
清热,泻火,凉血。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①《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②《本草经集注》:"解踯躅毒。" ③《别录》:"疗目热亦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④《药性论》:"杀蟅虫毒,去热毒风,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治时疾除热及消渴口干,目赤肿痛。" ⑤《食疗本草》:"主瘖哑,紫癜风,黄疸积热心躁。" ⑥《医学启源》:"疗心经客热,除烦躁,去上焦虚热,治风。" ⑦《药类法象》:"治心烦懊憹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而小便不利。" ⑧朱震亨:"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 ⑧《纲目》:"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 ⑩《本草备要》:"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治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治黄疸型肝炎,蚕豆黄,感冒高热,菌痢,肾炎水肿,鼻衄,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
用药咨询
【羚羊角对肿瘤的效果?】
【羚羊角对肿瘤的效果?】羚羊角具有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的功效,对于治疗肿瘤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患者在服用时需要遵照医嘱按照剂量使用,不可以自行盲目用药。羚羊角是一种中药材,为牛科动物赛加羚羊或河羚的雄性角质皮剥落而成的角,味甘、咸,性凉,归肝经和心经。由于羚羊角药力较强,故用量不宜过大,并且孕妇要慎服此药。如果患者出现失眠、惊悸、神志不安等症状,则可以使用羚羊角进行调理。此外,羚羊角还常用于治疗高热狂躁、抽搐及各类内伤病证,如高热烦躁、狂躁妄动、壮热神昏、抽搐内闭、咽喉肿痛、疮疡溃烂、毒蛇咬伤等病症。现代研究发现,羚羊角中含有丰富的胆素原、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成分,同时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适当食用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好处。但由于其性寒,因此建议患者不可长期大量地应用该药物,以免导致体内寒气过盛,进而诱发一系列不适症状发生。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羚羊角具有一定毒性,若患者存在中毒的情况,应及时去医院中医内科就诊,完善脉诊等检查,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
羚羊角的副作用和禁忌
羚羊角的副作用一般有引起过敏反应,禁忌一般有孕妇、脾胃虚寒、阳虚外寒等。1、副作用如果患者对羚羊角过敏,服用后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皮疹等。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会危及生命。此外,羚羊角还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患者过量服用,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泻等副作用。2、禁忌羚羊角性寒,如果患者本身存在脾胃虚寒的情况,服用后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不利于身体的恢复。此外,孕妇一般不建议服用羚羊角,以免因用药不当而出现流产的情况。同时,羚羊角还具有清热的作用,如果患者属于阳虚外寒的体质,服用后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羚羊角,切勿自行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停药并就医治疗。
羚羊角散的功效与作用
羚羊角散具有清热解毒、镇惊等功效与作用,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羚羊角散是一种中药方剂,由羚羊角、钩藤、霜桑叶、川贝母、鲜生地、青黛、人工牛黄等成分组成。羚羊角具有清热解毒、镇惊等功效,通常用于治疗温邪入里、热病惊痫等病症。而钩藤具有息风止痉、清热平肝等功效,通常用于治疗肝经热盛、热极动风、惊痫抽搐等病症。霜桑叶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等功效,通常用于治疗温邪伤津、肺热咳嗽、头晕目眩等病症。川贝母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等功效,通常用于治疗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咳痰带血等病症。鲜生地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等功效,通常用于治疗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等病症。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要注意饮食健康,可以吃苹果、橙子、火龙果、牛肉、鸡蛋等富有营养的食物,提高身体免疫力。如果出现发热症状,可以遵医嘱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治疗。
同类清热剂
清瘟败毒饮
主治: 一切火热,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干咽痛,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盛发斑。现代多用于脑炎乙型、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
疗效: 解外化内,升清降浊。
组成: 生石膏大剂6-8两,中剂2-4两,小剂8钱-1两2钱,小生地大剂6钱-1两,中剂3-5钱,小剂2-4钱,乌犀角大剂6-8钱,中剂3-4钱,小剂2-4钱,真川连大剂4-6钱,中剂2-4钱,小剂1钱-1钱半,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
五味消毒饮
主治: 各种疔毒,痈疮疖肿。红丝疔、暗疔、内疔、羊毛疔,疔疮发无定处,未化或已化,或走黄者。
组成: 金银花3钱,野菊花1钱2分,蒲公英1钱2分,紫花地丁1钱2分,紫背天葵子1钱2分。
辛夷清肺饮
主治: 肺热鼻内息肉,初如榴子,日后渐大,闭塞孔窍,气不宣通。
组成: 辛夷6分,黄芩1钱,山栀1钱,麦门冬1钱,百合1钱,石膏1钱,知母1钱,甘草5分,枇杷叶3片(去毛),升麻3分。
一见消
主治: 痈疽。
组成: 金银花1斤,蒲公英4两,赤芍4两,黄耆8两,紫花地丁6两,红花8两,鬼馒头4两,地榆2两,黄柏2两,羌活1两,半夏1两,紫草1两,麻黄2两,瓜蒌1两,白芷1两,当归2两,栀子2两,独活1两,黑参3两,花粉1两,苍术1两,钩藤1两,木通1两,大黄1两,柴胡8钱,甘草5钱,皂角5钱,连翘3钱,防风5钱,牛蒡子5钱,全蝎2钱,僵蚕2钱,广木香3两,蝉蜕3钱,没药3钱(炙),麝香2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