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肌汤

类别: 解表剂
出处: 《普济方》卷一四二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伤寒往来寒热,有时肢节烦疼者;久疟。
【组成】: 恒山2两,柴胡4两,知母1两,甘草1两,青蒿子1两,桃枝1两,桂、生姜2两,乌梅12枚,葱白3寸,薤白3寸,柳枝1握,鳖甲(醋炙,去裙襕)2两。
【药材配方】: 柴胡 知母 青蒿子 桃枝 生姜 鳖甲
中药材配剂
鳖甲
类别: 补虚药
养阴清热,平肝熄风,软坚散结。治劳热骨蒸,阴虚风动,劳疟疟母,癥瘕痃癖,经闭经漏,小儿惊痫。①《本经》:主心腹癥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阴蚀,痔(核)、恶肉。②《别录》:疗温疟,血瘕,腰痛,小儿胁下坚。③《药性论》:主宿食、癥块、痃癖气、冷瘕、劳瘦,下气,除骨热,骨节间劳热,结实壅塞。治妇人漏下五色羸瘦者。④《日华子本草》:去血气,破癥结、恶血,堕胎,消疮肿并扑损瘀血,疟疾,肠痈。⑤《本草衍义补遗》:补阴补气。⑥《医学入门》:主劳疟、老疟,女子经闭,小儿痢疾。⑦《纲目》:除老疟疟母,阴毒腹痛,劳复,食复,斑疽烦喘,妇人难产,产后阴脱,丈夫阴疮,石淋;敛溃痈。⑧《江西中药》:治软骨病。
柴胡
类别: 解表药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①《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②《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③《药性论》: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④《千金方》:苗汁治耳聋,灌耳中。⑤《四声本草》:主痰澜、胸胁中痞。⑥《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⑦《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⑧《医学启源》: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⑨《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⑩《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生姜
类别: 解表药
发表,散寒,止呕,开痰。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①《本经》:"去臭气,通神明。" ②《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③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湿寒热。" ④《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 ⑤《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气。" ⑥《食疗本草》:"除壮热,治转筋、心满。""止逆,散烦闷,开胃气。" ⑦《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⑧《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 ⑨《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半夏毒。" ⑩《日用本草》:"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 ⑾《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 ⑿《本草从新》:"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煨姜,和中止呕。" ⒀《会约医镜》:"煨姜,治胃寒,泄泻,吞酸。" ⒁《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疝痛有效。"
青蒿子
类别: 清热药
清热明目,杀虫。治芳热骨蒸,痢疾,恶疮,疥癣,风疹。①《本草拾遗》:"主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久痢。秋冬用子,春夏用苗,并捣绞汁服,或暴干为末,小便冲服,如觉冷用酒煮。"②《日华子本草》:"明目,开胃,炒用;治劳,壮健人小便浸用;治恶疮、疥癣、风疹、杀蝨,煎洗。"③《纲目》:"功同(青蒿)叶。"
桃枝
类别: 其它
治心腹痛及匿疮。《纲目》:"治疰忤心腹痛,辟疫疠。"
知母
类别: 清热药
滋阴降火,润燥滑肠。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知母有清热泻火除烦的作用。与石膏配伍有协同之效,如白虎汤。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本品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常同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可用于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本品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清热泻火:用于高热烦渴,常配生石膏;用于肺热咳嗽,常配贝母。滋阴降火:用于阴虚之发热、盗汗,常配黄柏、地黄。①《本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②《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③陶弘景:"甚疗热结,亦主疟热烦。"④《药性论》:"主治心烦躁闷,骨热劳往来,生产后蓐劳,肾气劳,憎寒虚损,患人虚而口干,加而用之。"⑤《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消痰止嗽,润心肺,补虚乏,安心止惊悸。"⑥张元素:"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泻膀胱肾经火,热厥头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⑦王好古:"泻肺火,滋肾水,治命门相火有余。"⑧《纲目》:"安胎,止子烦,辟射工溪毒。"⑨《本草求原》:"治嗽血,喘,淋,口病,尿血,呃逆,盗汗,遗精,痹痿,瘈疭。"
用药咨询
怎么缓解肌肉痉挛
缓解肌肉痉挛可以通过休息、按摩、热敷、补钙、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缓解。1、休息肌肉痉挛可能是由于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原因所引起,患者可以通过适当休息,缓解肌肉痉挛的情况。2、按摩肌肉痉挛也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进行缓解,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缓解肌肉痉挛的症状。3、热敷肌肉痉挛也可以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的方式进行缓解,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缓解肌肉痉挛的症状。4、补钙如果是由于缺钙所引起,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碳酸钙D3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比如牛奶、虾皮等。5、药物治疗如果是由于局部神经受到压迫引起的肌肉痉挛,可以遵医嘱服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由于癫痫发作导致的肌肉痉挛,可以遵医嘱服用卡马西平片、苯妥英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怎么缓解肌肉紧张
缓解肌肉紧张可以通过休息、按摩、热敷、拉伸、深呼吸等方式进行缓解,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休息如果患者长时间工作或者学习,导致身体过度劳累,可能会引起肌肉紧张、疼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通过卧床休息的方式,使身体得到放松,缓解不适症状。2、按摩患者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的情况。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泡澡的方式,使身心得到放松。3、热敷如果是肌肉损伤引起的肌肉紧张,患者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不适症状。另外,患者也可以通过微波治疗、红外线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4、拉伸患者可以通过拉伸的方式,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反向牵拉的方式进行拉伸。5、深呼吸患者可以通过深呼吸的方式,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以缓解不适症状。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冥想、按摩等方式进行改善。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如果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怎样缓解肌肉紧张
缓解肌肉紧张可以通过日常护理、按摩、热敷、冷敷、针灸等方式进行缓解,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日常护理如果患者长时间处于紧张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肌肉紧张、痉挛等。建议患者可以通过深呼吸的方式,放松紧张的肌肉,缓解不适症状。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适当运动的方式,如散步、慢跑等,促进机体血液循环,也可以达到缓解肌肉紧张的效果。2、按摩患者也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的情况。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拉伸的方式,缓解肌肉紧张的情况。3、热敷如果患者在运动前没有做好热身,可能会导致肌肉处于紧张的状态,引起局部酸胀、疼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的情况。另外,患者也可以适当泡脚,也有助于改善肌肉紧张的情况。4、冷敷如果患者在运动时不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可能会导致肌肉受到损伤,从而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在运动时做好防护措施,正确佩戴护具,以免引起肌肉损伤的情况。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冰敷的方式缓解不适症状。5、针灸针灸属于一种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利用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到身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身体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缓解肌肉紧张的情况。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灸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查明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