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

类别: 解表剂
出处: 《幼幼新书》卷十五引《婴孺》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小儿伤寒,咳嗽喘息。
【组成】: 竹叶(切)8合,贝母8分,柴胡7分,升麻7分,枳实(麸炒)3分,紫菀3分,栀子仁6分,杏仁(去皮尖)6分,甘草(炙)2分,麻黄(去节)2分,大黄10分。
【药材配方】: 柴胡 枳实 紫菀 杏仁 甘草 麻黄 大黄
中药材配剂
麻黄
类别: 解表药
发汗,平喘,利水。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①《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②《别录》: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③《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④《日华子本草》:通九窍,调血脉,御山岚瘴气。⑤《珍珠囊》:泄卫中实,去营中寒,发太阳、少阴之汗。⑥《滇南本草》: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⑦《纲目》: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⑧《科学的民间药草》:治气喘,干草热,百日咳,气管支炎等。⑨《现代实用中药》:对关节疼痛有效。J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腹痛,下痢,疝气,目疾及感冒。
柴胡
类别: 解表药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①《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②《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③《药性论》: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④《千金方》:苗汁治耳聋,灌耳中。⑤《四声本草》:主痰澜、胸胁中痞。⑥《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⑦《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⑧《医学启源》: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⑨《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⑩《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大黄
类别: 活血化瘀
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 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②《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③《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④《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 ⑤《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杏仁
类别: 止咳化痰
祛痰止咳,平喘,润肠。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 ②《本草经集注》:"解锡、胡粉毒。" ③《别录》:"主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 ④《药性论》:"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治心下急满痛,除心腹烦闷,疗肺气咳嗽,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可和酪作汤,益润声气。宿即动冷气。" ⑤崔禹锡《食经》:"理风噤及言吮不开。" ⑥《医学启源》:"除肺中燥,治风燥在于胸膈。《主治秘诀》云,润肺气,消食,升滞气。" ⑦《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润肺,润肠胃,消面粉积,下气,治疳虫。" ⑧《纲目》:"杀虫,治诸疮疥,消肿,去头面诸风气鼓疱。"
枳实
类别: 泻下药
破气,散痞,泻痰,消积。治胸腹胀满,胸痹,痞痛,痰癖,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①《本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②《别录》:"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③《药性论》:"解伤寒结胸,入陷胸汤用;主上气喘咳。肾内伤冷,阴痿而有气,加而用之。"④《珍珠囊》:"去胃中湿热。"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主心痞,化心胸痰,消食,散败血,破积坚。"⑥《本草再新》:"破气,化痰,消食宽肠,杀虫,败毒。"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及脱肛。"
紫菀
类别: 止咳化痰
  温肺,下气,消痰,止咳。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蹷,安五藏。   ②《别录》:疗咳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   ③《药性论》:补虚下气,治胸胁逆气,劳气虚热。   ④《唐本草》:治气喘,阴痿。   ⑤《日华子本草》:调中及肺痿吐血,消痰止咳。   ⑥《本草衍义》:益肺气。   ⑦王好古:主息贲。   ⑧宁原《食鉴本草》:主肺经虚热,开喉痹,取恶涎。   ⑨《本草从新》:专治血痰,为血劳圣药。又能通利小肠。   ⑩《本草再新》:润肺下气,寒痰及虚喘者宜之。
用药咨询
麻黄的最大用量一次多少克
麻黄的最大用量一次多少克并没有明确规定,一般是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的,建议患者遵医嘱用药。麻黄是一味中药,是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喘咳痰多等病症。麻黄味辛、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咳嗽痰多等病症。通常情况下没有明确规定麻黄的用量,建议患者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用量,患者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阴虚火旺、风热感冒者禁止服用麻黄,以免导致病情加重。此外,患者在服用麻黄时,还需注意避免与麻黄碱等药物同服,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建议患者在服用麻黄时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或者是芥末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另外,患者在服用该药物时还需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私自用药,以免由于用药不当而出现中毒反应。
复方妥英麻黄茶碱气含黄安吗
复方妥英麻黄茶碱气即复方妥英麻黄碱,复方妥英麻黄碱气雾剂含有一定的黄安成分。复方妥英麻黄碱是一种中成药,具有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炎症等作用。复方妥英麻黄碱是由盐酸麻黄碱、氨茶碱、那可丁、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成分组成,其中盐酸麻黄碱为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为盐酸麻黄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可以起到兴奋呼吸中枢以及血管平滑肌的作用,从而发挥药物的疗效。而氨茶碱是一种乙二胺类衍生物,可以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引起的喘息症状,也可以用于治疗心源性肺水肿引起的哮喘。马来酸氯苯那敏是一种抗组胺药,具有抗过敏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复方妥英麻黄碱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对药物成分过敏的患者、心力衰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等应慎用。此外,患者在使用时也不可长期使用,以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出现头晕、头痛、嗜睡等症状。另外,在使用药物期间,患者要避免饮酒,以免引起不良反应,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麻黄用量一般是多少克
麻黄用量一般是多少克无法明确,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用药后的耐药性不同,所以用量也会有所不同,建议严格遵医嘱用药。麻黄是一种中药材,味辛、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平喘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发热、咳嗽、喘咳等病症。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用药后的耐药性不同,所以用量也会有所不同,具体用量需要咨询医生后再使用。另外,患者在使用麻黄时,需要注意不要与麻黄碱等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出现中毒的情况。此外,对于阴虚火旺、风热感冒的患者,不建议使用麻黄,以免加重病情。在使用麻黄时,还需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或者是芥末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