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门冬理中汤

类别: 清热剂
出处: 《外台》卷六引《删繁方》。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上焦热,腹满而不欲食,或食先吐而后下,肘胁挛痛。
【组成】: 生麦门冬1升,生姜4两,白术5两,甘草2两(炙),人参3两,茯苓2两,橘皮3两,竹茹1升,生芦根1升,莼心5合,萎蕤3两,廪米1升。
【药材配方】: 人参 橘皮 甘草 生姜 白术 竹茹1 芦根 茯苓 莼 麦门冬
【用法】: 以水1斗5升,煮取3升,分3服。
中药材配剂
芦根
类别: 清热药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肺痿,肺痈。并解河豚鱼毒。①《别录》:"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②《药性论》:"能解大热,开胃。治噎哕不止。"③《唐本草》:"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患者弥良。"④《日华子本草》:"治寒热时疾烦闷,妊孕人心热,并泻痢人渴。"⑤《日用本草》:"解河豚鱼毒。"⑥《本草蒙筌》:"解酒毒、鱼蟹中毒。"⑦《本草原始》:"治干呕霍乱。"⑧《玉楸药解》:"清降肺胃,消荡郁烦,生津止渴,除呕下食,治噎哕懊憹。"⑨《医林纂要》:"能渗湿行水,疗肺痈。"⑩《天宝本草》:"清心益肾,去目雾,头晕,耳鸣,疮毒,夜梦颠倒,遗精。"⑾《中国药植志》:"治便秘。"⑿《南京民间药草》:"治喉痛。"⒀《山东中药》:"治浮肿。"⒁《四川中药志》:"治斑疹舌燥及津少。"
麦门冬
类别: 清热药
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①《本经》:"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②《别录》:"疗身重目黄,心下支满,虚劳客热,口干燥渴,止呕吐,愈痿蹶,强阴益精,消谷调中,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③《药性论》:"治热毒,止烦渴,主大水面目肢节浮肿,下水。治肺痿吐脓,主泄精。"④《本草拾遗》:"治寒热体劳,下痰饮。"⑤《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安魂定魄,时疾热狂,头痛,止嗽。"⑥《本草衍义》:"治心肺虚热。"⑦《珍珠囊》:"治肺中伏火,生脉保神。"⑧《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治经枯乳汁不下。"⑨《用药心法》:"补心气不足及治血妄行。"⑩《南京民间药草)):"治妇女湿淋。"⑾《福建民间草药》:"能清心益肝,利尿解热,治小便淋闭,小儿肝热。"⑿《安徽药材》:"治咽喉肿痛。"
人参
类别: 补虚药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白术
类别: 补虚药
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②《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③《药性论》:"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诞,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④《唐本草》:"利小便。"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癥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 ⑥《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 ⑦李杲:"去诸经中湿而理脾胃。" ⑧王好古:"理中益脾,补肝风虚,主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身体重,心下急痛,心下水痞,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 ⑨《本草衍义补遗》:"有汗则止,无汗则发。能消虚痰。"
类别: 清热药
清热,利水,消肿,解毒。治热痢,黄疸,痈肿,疔疮。①《别录》:"主消渴,热痹。"②陶弘景:"补,下气,杂鳢鱼作羹,亦逐水。"③《唐本草》:"久食大宜人,合鲋鱼为清羹,食之主胃气弱,不下食者至效,又宜老人。"④孟诜:"和鲫鱼作羹,下气止呕。""少食补大小肠虚气。"⑤《日华子本草》:"治热疸,厚肠胃,安下焦,解百药毒。"⑥《医林纂要》:"除烦,解热,消痰。"⑦《本草再新》:"疗百毒,清诸疮。"
茯苓
类别: 利水渗湿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橘皮
类别: 理气药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亦解鱼、蟹毒。①《本经》:"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②《别录》:"下气,止呕咳,除膀胱留热、停水、五琳,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泄,去寸白。"③《药性论》:"治胸膈间气,开胃,主气痢,消痰涎,治上气咳嗽。"④《本草拾遗》:"去气,调中。"⑤《日华子本草》:"消痰止嗽,破癥瘕痃癣。"⑥《医学启源》:"去胸中寒邪,破滞气,益脾胃。"⑦《纲目》:"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痎疟,大肠闭塞,妇人乳痈。入食料解鱼腥毒。"⑧《随息居饮食谱》:"解鱼、蟹毒。治噫噎,胀闷,疳疟。泻痢,便秘,脚气。"
生姜
类别: 解表药
发表,散寒,止呕,开痰。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①《本经》:"去臭气,通神明。" ②《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③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湿寒热。" ④《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 ⑤《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气。" ⑥《食疗本草》:"除壮热,治转筋、心满。""止逆,散烦闷,开胃气。" ⑦《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⑧《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 ⑨《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半夏毒。" ⑩《日用本草》:"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 ⑾《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 ⑿《本草从新》:"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煨姜,和中止呕。" ⒀《会约医镜》:"煨姜,治胃寒,泄泻,吞酸。" ⒁《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疝痛有效。"
竹茹1
类别: 清热药
清热,凉血,化痰,止吐。治烦热呕吐、呃逆,痰热咳喘,吐血,衄血,崩漏,恶阻,眙动,惊痫。①《别录》:"主呕畹,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②《药性论》:"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③《食疗本草》:"主噎膈,鼻衄。"④《本草蒙筌》:"主胃热呃逆,疗噎膈呕哕。"⑤《纲目》:"治伤寒劳复,小儿热痢,妇人胎动。"⑥《本草正》:"治肺痿唾痰,吐血,妇人血热崩淋,胎动,及小儿风热癫痫,痰气喘咳,小水热涩。"⑦《本草述》:"除胃烦不眠,疗妊娠烦躁。"⑨《本单再新》:"泻火除烦,润肺开郁,化痰凉血,止吐血,化水血,消痈痿肿毒。"
用药咨询
「理中汤治肝功异常?」
「理中汤治肝功异常?」理中汤是中医治疗慢性肝病的经典方剂,其主要成分为人参、白术、茯苓和甘草等。该方具有补气健脾、益胃止泻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然而,对于肝脏功能异常这一问题,单纯使用理中汤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肝脏的功能包括解毒、代谢、合成等多种作用,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治疗。首先,针对肝脏损伤的问题,可以采用保肝药物来保护肝细胞免受进一步损害。常用的保肝药物有水飞蓟宾、熊去氧胆酸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再生等方式来减轻肝脏负担,从而恢复肝功能。其次,饮食调理也是关键的一环。肝脏受损后,消化吸收能力会下降,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等问题。因此,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均衡饮食,避免过度饮酒和摄入过多油腻食物。适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和修复肝组织。此外,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改善肝脏功能。适度的锻炼能够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利于肝脏排毒和修复。最后,心理调节也非常重要。长期的情绪波动和压力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紊乱,进而影响肝脏健康。保持心情愉悦,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肝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总之,对于肝脏功能异常的治疗,应该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理、适当运动以及心理调节等方面。同时,也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定期复查以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策略。
理中汤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理中汤具有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等病症。1、功效理中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是由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等中药组成。人参可以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白术可以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干姜可以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炙甘草可以益气补中、调和诸药。上述药物联用,可以起到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的功效。2、作用理中汤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等病症。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可以起到温中散寒的作用,从而缓解呕吐的症状。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可以起到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从而缓解腹痛的症状。此外,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泄泻,也可以起到温中健脾的作用,从而缓解腹泻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盲目自行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损伤。此外,对该药物过敏的患者要禁止服用,以免引起过敏反应。在服用药物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服用药物后,疾病仍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的中医科就诊,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理中汤治肝功异常?】
【理中汤治肝功异常?】理中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主要有人参、白术、甘草、陈皮、半夏等药物组成,功效为温中散寒、健脾祛湿。肝功异常可能是由于患者服用药物不当或者药不对症所导致,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由医生辨证论治后用药进行治疗,不要自行盲目用药。1、功效与作用:理中汤具有温中散寒、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下利清谷、舌苔白腻等病症;2、药物组成:理中汤中人参、白术、甘草等都具有补气的作用,而干姜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配合半夏、陈皮等药物,可起到健脾燥湿、和胃止呕的作用。甘草具有健脾、调和诸药的作用,与干姜、附子同用,可起到温中散寒、温中止呕的功效;3、主治病症:理中汤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腹痛等病症,对于胸满腹痛、消化不良等疾病也有一定治疗效果。肝功异常一般是指肝脏功能出现异常,肝功异常的原因较多,如病毒感染、药物因素、酒精因素、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而理中汤并不能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因此不能用来治疗肝功异常;4、其他:在使用理中汤时,应注意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条、炸鸡等,同时在服药期间也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如果服用理中汤后腹痛、呕吐等症状未得到改善,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同类清热剂
清瘟败毒饮
主治: 一切火热,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干咽痛,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盛发斑。现代多用于脑炎乙型、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
疗效: 解外化内,升清降浊。
组成: 生石膏大剂6-8两,中剂2-4两,小剂8钱-1两2钱,小生地大剂6钱-1两,中剂3-5钱,小剂2-4钱,乌犀角大剂6-8钱,中剂3-4钱,小剂2-4钱,真川连大剂4-6钱,中剂2-4钱,小剂1钱-1钱半,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
五味消毒饮
主治: 各种疔毒,痈疮疖肿。红丝疔、暗疔、内疔、羊毛疔,疔疮发无定处,未化或已化,或走黄者。
组成: 金银花3钱,野菊花1钱2分,蒲公英1钱2分,紫花地丁1钱2分,紫背天葵子1钱2分。
辛夷清肺饮
主治: 肺热鼻内息肉,初如榴子,日后渐大,闭塞孔窍,气不宣通。
组成: 辛夷6分,黄芩1钱,山栀1钱,麦门冬1钱,百合1钱,石膏1钱,知母1钱,甘草5分,枇杷叶3片(去毛),升麻3分。
一见消
主治: 痈疽。
组成: 金银花1斤,蒲公英4两,赤芍4两,黄耆8两,紫花地丁6两,红花8两,鬼馒头4两,地榆2两,黄柏2两,羌活1两,半夏1两,紫草1两,麻黄2两,瓜蒌1两,白芷1两,当归2两,栀子2两,独活1两,黑参3两,花粉1两,苍术1两,钩藤1两,木通1两,大黄1两,柴胡8钱,甘草5钱,皂角5钱,连翘3钱,防风5钱,牛蒡子5钱,全蝎2钱,僵蚕2钱,广木香3两,蝉蜕3钱,没药3钱(炙),麝香2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