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清降浊汤

类别: 清热剂
出处: 《张皆春眼科证治》。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视瞻有色,暗影淡黄,神光不舒,头晕胸闷,苔腻脉滑。
【组成】: 陈皮9g,清半夏6g,茯苓9g,薏苡仁9g,车前子9g,枳壳3g,生荷叶3g。
【药材配方】: 半夏 枳壳 茯苓 荷叶 薏苡仁 车前子 陈皮
中药材配剂
半夏
类别: 止咳化痰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车前子
类别: 利水渗湿
利水,清热,明日,祛痰。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暑湿泻痢,咳嗽多痰,湿痹,目赤障翳。 ①《本经》:"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 ②《本草经集注》:"主虚劳。" ③《别录》:"男子伤中,女子淋沥,不欲食。养肺强阴益精。明目疗赤痛。" ④《药性论》:"能去风毒,肝中风热,毒风冲眼目,赤痛障翳,脑痛泪出,去心胸烦热。" ⑤《日华子本草》:"通小便淋涩,壮阳。治脱精,心烦。下气。" ⑥《医学启源》:"主小便不通,导小肠中热。" ⑦《滇南本草》:"消上焦火热,止水泻。" ⑧《纲目》:"止暑湿泻痢。" ⑨《雷公炮制药性解》:"主淋沥癃闭,阴茎肿痛,湿疮,泄泻,亦白带浊,血闭难产。" ⑩《科学的民间药草》:"镇咳,祛痰,利尿。" ⑾《山东中药》:"敷湿疮、脓泡疮、小儿头疮。"
陈皮
类别: 理气药
茯苓
类别: 利水渗湿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荷叶
类别: 利水渗湿
清暑利湿,升发滑阳,止血。治暑湿泄泻、眩晕,水气浮肿,雷头风,吐血,衄血,崩漏,便血,产后血晕。①盂诜:"破血。"②《本草拾遗》:"主血胀腹痛,产后胞衣不下,酒煮服之;又主食野菌毒,水煮服之。"③《日华子本草》:"止渴,并产后口干,心肺燥,烦闷。"④《日用本草》:"治呕血、吐血。"⑤《滇南本草》:"上清头目之凤热,止眩晕,清痰,泄气,止呕,头闷疼。"⑥《品汇精要》:"治食蟹中毒。"⑦《纲目》:"生发元气,裨助脾胃,涩精浊,散瘀血,淆水肿、痈肿,发痘疮。治吐血、咯血。衄血、下血,溺血、血淋、崩中、产后恶血、损伤败血。"⑧《本草通玄》:"开胃消食,止血固精。"⑨《本草备要》:"洗肾囊风。"⑩《生草药性备要》:"舂汁,治白浊,(煅)存性,治莲蓬疮。"⑾《太苹再新,:"清凉解暑,止渴生津,治泻痢,解火热。"⑿《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妇人慢性子宫炎,赤白带下,男子遗精或夜尿证;又为解毒药。"
枳壳
类别: 泻下药
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①《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②《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癥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痔肿可炙熨。"③《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④《珍珠囊》:"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⑥《纲目》:"治里急后重。"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脱肛。"
薏苡仁
类别: 补虚药
健脾,补肺,清热,利湿。治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肺痿,肺痈,肠痈,淋浊,白带。①《本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②《别录》: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③《药性论》: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上气。煎服之破五溪毒肿。④《食疗本草》:去干湿脚气。⑤《本草拾遗》:温气,主消渴。杀蛔虫。⑥《医学入门》:主上气,心胸甲错。⑦《纲目》: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⑧《国药的药理学》:治胃中积水。⑨《中国药植图鉴,:治肺水肿,湿性肋膜炎,排尿障碍,慢性胃肠病,慢性溃疡。
用药咨询
升清降浊丸效果怎么样
升清降浊丸对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面黄、气短、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升清降浊丸主要由党参、黄芪、白术、当归、升麻、陈皮等中药组成,具有升清降浊、健脾和胃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面黄、气短、腹胀、食欲不振、大便稀溏、乏力等症状。对于胃肠道功能紊乱、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肝炎等疾病所致的上述症状,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对于感冒发热、腹痛、腹泻等患者,不建议服用升清降浊丸,以免加重病情。同时,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服用。服用升清降浊丸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肥肉、冰淇淋等,以免影响药物疗效。如果服药后症状持续或加重,患者需要及时就医,遵医嘱调整用药剂量或更换药物。
升清降浊最好的中成药是什么
通常情况下,没有升清降浊最好的中成药这种说法。升清降浊的中成药有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五苓散等。1、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丸主要是由炙黄芪、党参、炙甘草、当归、升麻等药物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等症状。2、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主要是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等药物组成,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症状。3、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主要是由熟地黄、山药、牡丹皮、茯苓等药物组成,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等症状。4、知柏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主要是由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等药物组成,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等症状。5、五苓散五苓散主要是由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等药物组成,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等。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上述药物,如果患者服用上述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升清降浊的中成药有哪些
升清降浊的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香砂养胃丸,参苓白术散等。升清降浊适用于脾虚气陷证。症见胃脘疼痛,体瘦纳少,食则不运,腹胀如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脉细弱等。治宜补气升陷,升清降浊,若腹胀便稀,以升清为主;腹胀便干,以降浊为先。1、人参健脾丸人参健脾丸主要是由人参、白术、山药、黄芪、当归等组成,主要作用是升清降浊,用于脾胃虚寒导致的脘腹胀满、饮食不化、恶心呕吐、腹泻便溏等。人参健脾丸是补药,所以如果不是虚性的体质,一般不建议使用。服药期间忌进食难消化的食物,感冒发热的患者不能使用。2、香砂养胃丸香砂养胃丸组成包括白术、木香、砂仁、豆蔻、广藿香、陈皮、姜厚朴、醋香附、茯苓、枳实等。主要是升清降浊,主治胃阳不足、湿阻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等。香砂养胃丸还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老年性肠功能紊乱。3、参苓白术散参苓白术散的功效是补脾胃、益肺气、升清降浊等。经常用参苓白术散治疗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比如慢性结肠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参苓白术散药性平和、缓缓建功,患者可以长时间服用,对身体没有损伤,而且应用范围比较广。
同类清热剂
清瘟败毒饮
主治: 一切火热,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干咽痛,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盛发斑。现代多用于脑炎乙型、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
疗效: 解外化内,升清降浊。
组成: 生石膏大剂6-8两,中剂2-4两,小剂8钱-1两2钱,小生地大剂6钱-1两,中剂3-5钱,小剂2-4钱,乌犀角大剂6-8钱,中剂3-4钱,小剂2-4钱,真川连大剂4-6钱,中剂2-4钱,小剂1钱-1钱半,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
五味消毒饮
主治: 各种疔毒,痈疮疖肿。红丝疔、暗疔、内疔、羊毛疔,疔疮发无定处,未化或已化,或走黄者。
组成: 金银花3钱,野菊花1钱2分,蒲公英1钱2分,紫花地丁1钱2分,紫背天葵子1钱2分。
辛夷清肺饮
主治: 肺热鼻内息肉,初如榴子,日后渐大,闭塞孔窍,气不宣通。
组成: 辛夷6分,黄芩1钱,山栀1钱,麦门冬1钱,百合1钱,石膏1钱,知母1钱,甘草5分,枇杷叶3片(去毛),升麻3分。
一见消
主治: 痈疽。
组成: 金银花1斤,蒲公英4两,赤芍4两,黄耆8两,紫花地丁6两,红花8两,鬼馒头4两,地榆2两,黄柏2两,羌活1两,半夏1两,紫草1两,麻黄2两,瓜蒌1两,白芷1两,当归2两,栀子2两,独活1两,黑参3两,花粉1两,苍术1两,钩藤1两,木通1两,大黄1两,柴胡8钱,甘草5钱,皂角5钱,连翘3钱,防风5钱,牛蒡子5钱,全蝎2钱,僵蚕2钱,广木香3两,蝉蜕3钱,没药3钱(炙),麝香2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