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幼化风丹

类别: 治风剂
出处: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方)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解热散风,止嗽化痰。主小儿受风,咳嗽呕吐,消化不良,小便黄赤,急热惊风。
【组成】: 胆星2钱,羌活1钱,独活1钱,天麻1钱,钩藤5钱,橘络2钱,半夏2钱,全蝎1钱,党参1钱,黄芩2钱,甘草2钱。
【药材配方】: 胆星 羌活 独活 钩藤 橘络 全蝎 党参 黄芩 甘草
中药材配剂
羌活
类别: 解表药
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证。本品有较强的发散风寒和止痛效果。常与防风、白芷、细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2、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用。本品能祛风胜温,散寒止痛。常与防风、同用,如蠲痹汤。①《药性论》: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歪邪,遍身顽痹。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头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疼,通利五脏。③《珍珠囊》: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亦能温胆。④《品汇精要》:主遍身百节疼痛,肌表八风贼邪,除新旧风湿,排腐肉疽疮.⑤《本草备要》:泻肝气,搜肝风,治风湿相搏,本经(太阳)头痛,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刚痉柔痉,中风不语,头旋目赤。⑥《会约医镜》:治邪闭憎寒,壮热无汗。
全蝎
类别: 活血化瘀
祛风,止痉,通络,解毒。治惊风抽摘,癫痫,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头痛,风湿痹痛,破伤风,淋巴结结核,风疹疮肿。①《开宝本草》:"疗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涩,手足抽掣。"②《本草图经》:"治小儿惊搐。"③《本草会编》:"破伤风宜以全蝎、防风为主。"④《纲目》:"治大人痃疟,耳聋,疝气,诸风疮,女人带下,阴脱。"⑤《本草正》:"开风痰。"⑥《玉楸药解》:"穿筋透骨,逐湿除风。"⑦《山东中草药手册》:"息风通络,镇痉。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淋巴结结核,骨关节结核,流行性腮腺炎。"
胆星
类别: 清热药
清火化痰,镇惊定痼。治中风痰迷,惊风癫痫,痰火喘嗽,头风眩晕。①《本草正》:"治小儿急惊,实痰实火壅闭上焦,气喘烦躁,焦渴胀满。"②《本草汇言》:"治小儿惊风惊痰,四肢抽搐,大人气虚内热,热郁生痰。"③《药品化义》:"主治一切中风、风痫、惊风,头风、眩晕,老年神呆,小儿发搐,产后怔忡。"
党参
类别: 补虚药
补中益气,生津,养血。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
独活
类别: 祛风湿
祛风,胜湿,散寒,止痛。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手脚挛痛,慢性气管炎,头痛,齿痛。①《本经》:"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奔豚,痫痓,女子疝瘕。"②《别录》:"治诸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③《药性论》:"治中诸风湿冷,奔喘逆气,皮肌苦痒,手足挛痛,劳损,主风毒齿痛。"④《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能燥湿,苦头眩目运,非此不能除。"⑤张元素:"散痈疽败血。"⑥李杲:"治风寒湿痹,酸痛不仁,诸风掉眩,头项难伸。"⑦王好古:"去肾间风邪,搜肝风,泻肝气,治项强腰脊痛。"⑧《滇南本草》:"表汗,治两胁、面寒疼痛。"⑨《本草通玄》:"治失音不语,手足不随,口眼歪斜,目赤肤痒。"⑩《本草正》:"理下焦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⑾《现代实用中药》:"发汗,利尿,消浮肿。"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钩藤
类别: 清热药
清热平肝,熄风定惊。治小儿惊痫瘈疭,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痫。①《别录》:"主小儿寒热,惊痫。"②《药性论》:"主小儿惊啼,瘈疭热壅。"③《日华子本草》:"治客忤胎风。"④《纲目》:"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⑤《本草征要》:"舒筋除眩,下气宽中。"⑥《本草述》:"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又治远年痛风瘫痪,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
黄芩
类别: 清热药
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①《本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②《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③陶弘景:"治奔豚,脐下热痛。"④《药性论》:"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疞痛,心腹坚胀。"⑤《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排脓。治乳痈,发背。"⑥《珍珠囊》:"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⑦李杲:"治发热口苦。"⑧《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⑨《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⑩《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⑾《科学的民间药草》:"外洗创口,有防腐作用。"
橘络
类别: 理气药
通络,理气,化痰,治经络气滞,久咳胸痛,痰中带血,伤酒口渴。①《日华子本草》:"治渴及吐酒,炒煎汤次甚验。"②《纲目拾遗》:"通经络滞气、脉胀,驱皮里膜外积痰,活血。"③《本草求原》:"通经络,舒气,化痰,燥胃去秽,和血脉。"④《四川中药志》:"化痰通络,治肺劳咳痰、咳血及湿热客于经隧等症。"
用药咨询
三叉神经痛用化风丹可以吗
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一般不可以使用化风丹,因为化风丹是一种中成药,具有祛风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骨疼痛等病症。而三叉神经痛是由于颅内血管压迫到三叉神经引起的疾病,需要遵医嘱服用药物进行治疗。1、病因:三叉神经痛通常与脑膜增厚、动脉硬化等因素有关,导致三叉神经受到压迫,从而引起疼痛的情况。而化风丹主要由当归、白芍、川芎、红花、赤芍等中药组成,具有祛风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骨疼痛等症状;2、作用:化风丹对于治疗三叉神经痛并没有效果,所以不建议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使用化风丹。如果患者盲目用药,可能会延误病情,不利于疾病的恢复;3、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在服用化风丹期间还需要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应提前咨询医生,并且要将用药史告知医生或药师,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另外,在服药期间患者还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生姜以及大蒜等。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查明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三叉神经痛吃化风丹
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可以吃化风丹,但效果可能不明显。建议此类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1、原因: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颅内血管压迫到三叉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阵发性剧烈疼痛,多为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可因洗脸、刷牙或说话时诱发。而化风丹是一种中成药,由当归、川芎、白芍、红花、冰片等成分组成,具有祛风止痛的功效。对于缓解三叉神经痛引起的不适症状有一定的作用;2、注意事项:如果患者对化风丹过敏,则不能服用此药,以免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另外,如果患者处于孕期或哺乳期,则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该药。此外,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以遵医嘱服用卡马西平片、苯妥英钠片等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还可通过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
化风丹治疗三叉神经痛
化风丹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有全蝎、僵蚕、蜈蚣等,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的功效。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无法达到根治的效果。三叉神经痛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三叉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疾病,可能与颅内肿瘤、炎症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出现面部疼痛、麻木等症状。化风丹中的全蝎味辛、性平,具有息风止痉、攻毒散结的功效,可以用于缓解面神经麻痹、破伤风等疾病引起的不适症状。同时,该药物还具有祛风止痛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筋骨疼痛等病症。因此,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而言,遵医嘱使用化风丹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卡马西平片、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改善。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还要注意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