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散

类别: 消导化积剂
出处: 《麻科活人》卷一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腠理闭密,麻证难现。
【组成】: 麻黄(蜜同酒炒黑)、枳壳、赤茯苓、木通、苏叶、前胡、葛根、连翘、牛蒡子、蝉蜕、红花。
【药材配方】: 麻黄 枳壳 赤茯苓 前胡 葛根 连翘 牛蒡子 蝉蜕 红花
中药材配剂
麻黄
类别: 解表药
发汗,平喘,利水。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①《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②《别录》: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③《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④《日华子本草》:通九窍,调血脉,御山岚瘴气。⑤《珍珠囊》:泄卫中实,去营中寒,发太阳、少阴之汗。⑥《滇南本草》: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⑦《纲目》: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⑧《科学的民间药草》:治气喘,干草热,百日咳,气管支炎等。⑨《现代实用中药》:对关节疼痛有效。J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腹痛,下痢,疝气,目疾及感冒。
牛蒡子
类别: 解表药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①《别录》:明目补中,除风伤。②《药性论》:除诸风,利腰脚,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③《食疗本草》:炒过末之,如茶煎三匕,通利小便。④《本草拾遗》:主风毒肿,诸痿。⑤《医学启源》:消利咽膈。《主治秘要》:润肺散气。⑥李杲:治风湿瘾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气。⑦《纲目》:消斑疹毒。
前胡
类别: 解表药
宣散风热,下气,消痰。治风热头痛,痰热咳喘,呕逆,胸膈满闷。①《别录》: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②《药性论》:去热实,下气,主时气内外俱热,单煮服佳。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劳,下一切气,止嗽,破癥结,开胃下食,通五脏,主霍乱转筋,骨节烦闷,反胃,呕逆,气喘,安胎,小儿一切疳气。④《滇南本草》:解散伤风伤寒,发汗要药,止咳嗽,升降肝气,明目退翳,出内外之痰。⑤《纲目》: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
蝉蜕
类别: 解表药
散风热,宣肺,定痉。治外感风热,咳嗽音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小儿惊痫,目赤,翳障,疔疮肿毒,破伤风。①《别录》:主小儿痫;灰服之主久痢。②《药性论》: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③《本草拾遗》:研,一钱匕,井花水服,主哑病。④《本草衍义》:治目昏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出疮疹不快。⑤《纲目》: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
赤茯苓
类别: 利水渗湿
行水,利湿热。治小便不利,淋浊,泻痢。①《药性论》:"破结气。"②《纲目》:"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利窍行水。"③《本草再新》:"益心气,健中和脾,润肺,燥湿。治泻痢。"
葛根
类别: 解表药
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①《本经》:"主消渴,身太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②《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疗消渴,伤寒壮热。" ③《本草经集注》:"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④陶弘景:"生者捣取汁饮之,解温病发热。葛根为屑,疗金疮断血,亦疗疟及疮。" ⑤《药性论》:"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熬屑治金疮,治时疾解热。" ⑥《唐本草》:"末服之,主猘狗啮,并饮其汁良。" ⑦《本草拾遗》:"生者破血,合疮,堕胎,解酒毒,身热赤,酒黄,小便赤涩。" ⑧《日华子本草》:"治胸膈热,心烦闷热狂,止血痢,通小肠,排脓破血,敷蛇虫啮。" ⑨《开宝本草》:"小儿热痞,以葛根浸捣汁饮之。" ⑩《医学启原》:"除脾胃虚热而渴。" ⑾张元素:"发散表邪,发散小儿疮疹难出。" ⑿《纲目》:"散郁火。"
红花
类别: 活血化瘀
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癥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 ①《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 ②《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 ③《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 ④《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 ⑤《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 ⑥《本草再新》:"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
连翘
类别: 清热药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①《本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②《别录》:"去白虫。"③《药性论》:"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④《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⑤李杲:"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⑥王好古:"治耳聋浑浑焞焞。"
枳壳
类别: 泻下药
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①《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②《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癥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痔肿可炙熨。"③《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④《珍珠囊》:"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⑥《纲目》:"治里急后重。"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脱肛。"
用药咨询
麻黄的最大用量一次多少克
麻黄的最大用量一次多少克并没有明确规定,一般是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的,建议患者遵医嘱用药。麻黄是一味中药,是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喘咳痰多等病症。麻黄味辛、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咳嗽痰多等病症。通常情况下没有明确规定麻黄的用量,建议患者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用量,患者切勿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阴虚火旺、风热感冒者禁止服用麻黄,以免导致病情加重。此外,患者在服用麻黄时,还需注意避免与麻黄碱等药物同服,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建议患者在服用麻黄时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或者是芥末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另外,患者在服用该药物时还需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私自用药,以免由于用药不当而出现中毒反应。
复方妥英麻黄茶碱气含黄安吗
复方妥英麻黄茶碱气即复方妥英麻黄碱,复方妥英麻黄碱气雾剂含有一定的黄安成分。复方妥英麻黄碱是一种中成药,具有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炎症等作用。复方妥英麻黄碱是由盐酸麻黄碱、氨茶碱、那可丁、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成分组成,其中盐酸麻黄碱为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为盐酸麻黄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可以起到兴奋呼吸中枢以及血管平滑肌的作用,从而发挥药物的疗效。而氨茶碱是一种乙二胺类衍生物,可以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引起的喘息症状,也可以用于治疗心源性肺水肿引起的哮喘。马来酸氯苯那敏是一种抗组胺药,具有抗过敏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复方妥英麻黄碱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对药物成分过敏的患者、心力衰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等应慎用。此外,患者在使用时也不可长期使用,以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出现头晕、头痛、嗜睡等症状。另外,在使用药物期间,患者要避免饮酒,以免引起不良反应,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麻黄用量一般是多少克
麻黄用量一般是多少克无法明确,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用药后的耐药性不同,所以用量也会有所不同,建议严格遵医嘱用药。麻黄是一种中药材,味辛、苦,性温,归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平喘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发热、咳嗽、喘咳等病症。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用药后的耐药性不同,所以用量也会有所不同,具体用量需要咨询医生后再使用。另外,患者在使用麻黄时,需要注意不要与麻黄碱等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出现中毒的情况。此外,对于阴虚火旺、风热感冒的患者,不建议使用麻黄,以免加重病情。在使用麻黄时,还需要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或者是芥末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