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风散

类别: 治风剂
出处: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暴风客热外障。
【组成】: 黄柏1两,秦皮1两,秦艽1两,防风1两,细辛1两,黄连5钱,木香5钱。
【药材配方】: 黄柏 秦皮 秦艽 细辛 黄连 木香
中药材配剂
木香
类别: 理气药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秦艽
类别: 祛风湿
祛风除湿,和血舒筋,清热利尿。治风湿痹痛,筋骨拘挛,黄疸,便血,骨蒸潮热,小儿疳热,小便不利。(1)祛风湿:用于全身性风湿痛,常配羌活、防风。(2)退虚热:用于阴虚发热,常配鳖甲、地骨皮。1、用于风湿痹痛、周身或关节拘挛,及手足不遂等。秦艽能祛风湿,舒筋络。风湿痹证无问新久、或偏寒偏热,均可配伍应用。本品性微寒,兼能清热,痹证见发热、关节红肿等热象者尤为适宜。一般偏热者,可配防已、知母、忍冬藤等;属寒者,配羌、独活、桂枝、附子等。对于中风手足不遂者,亦适用本品。2、用于骨蒸潮热。本品清虚热,为治疗阴骨蒸潮热的常用药。可与青蒿、鳖甲、知母、地骨皮等配伍,如秦艽鳖甲散。此外,本品尚能利湿退黄。治疗湿热黄疸,可与茵陈、栀子等配伍。①《本经》:"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②《别录》:"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③《药性论》:"利大小便,瘥五种黄病,解酒毒,去头风。"④《四声本草》:"疗酒黄,黄疸。"⑤《日华子本草》:"主骨蒸,治疳及时气。"⑥《珍珠囊》:"去阳明经风湿痹,仍治口疮毒。"⑦《医学启源》:"治口噤,肠风泻血。《主治秘要》云,养血荣筋,中风手足不遂者用之。去手足阳明下牙痛,以去本经风湿。"⑧王好古:"泄热,益胆气。"⑨《纲目》:"治胃热,虚劳发热。"⑩《本草正》:"解温疫热毒,骨蒸发热,潮热烦渴及妇人胎热,小儿疳热瘦弱。"
秦皮
类别: 清热药
清热燥湿,平喘止咳,明目。治细菌性痢疾,肠炎,白带,慢性气管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牛皮癣。①《本经》:"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②《别录》:"疗男子少精,妇人带下,小儿痫,身热,可作洗目汤。"③《药性论》:"主明目,去肝中久热,两目赤肿疼痛,风泪不止;治小儿身热:作汤浴。"④《日华子本草》:"洗肝,益精,明目,小儿热惊,皮肤风痹,退热。"⑤张元素:"治女子崩中。"⑥《汤液本草》:"主热痢下重,下焦虚。"⑦《吉林中草药》:"治肠风下血。"⑧《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肠炎腹泻。"⑨《陕西中草药》:"治麦粒肿。"
黄柏
类别: 清热药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亦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①《本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②《别录》:"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 ③《药性论》:"主男子阴痿。治下血如鸡鸭肝片;及男子茎上疮,屑末敷之。" ④《本草拾遗》:"主热疮疱起,虫疮,痢,下血,杀蛀虫;煎服,主消渴。" ⑤《日华子本草》:"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蛔心痛,疥癣,蜜炙治鼻洪,肠风,泻血,后分急热肿痛。" ⑥《珍珠囊》:"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腰膝无力。" ⑦《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泻膀胱龙火,利结小便,下焦湿肿,痢疾先见血,脐中痛,补肾水不足。" ⑧《用药心法》:"治疮痛不可忍者。" ⑨《兰室秘藏》:"泻冲脉之邪。治夏月气上冲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卧。" ⑩《纲目》:"敷小儿头疮。" ⑾《现代实用中药》:"打扑挫筋等,磨粉调如泥状涂贴。"
黄连
类别: 清热药
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①《本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辩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 ②《本草经集注》:"解巴豆毒。" ③《别录》:"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辩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④《药性论》:"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 ⑤《本草拾遗》:"主羸瘦气急。" ⑥《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 ⑦《仁斋直指方》:"能去心窍恶血。" ⑧《珍珠囊》:"泻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颈已上。" ⑨王好古:"主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 ⑩《本草衍义补遗》:"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 ⑾《纲目》:"解服药过剂烦闷及轻粉毒。" ⑿《本草新编》:"止吐利吞酸,解口渴,治火眼,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 ⒀《本草备要》:"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除疳,杀蛔。"
细辛
类别: 解表药
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1)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2)温经止痛: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3)温化寒痰: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4)宜通肺窍:用于鼻炎、鼻窦炎。①《本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②《别录》: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③陶弘景: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④《药性论》: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庠,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⑤《日华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⑥《本草衍义》:治头面风痛。⑦《珍珠囊》:主少阴苦头痛。⑧《纲目》:治口舌生疮,大便燥结,起目中倒睫。⑨《本草通玄》:主风寒湿头疼,痰歇气壅。⑩《本经逢原》:主痰结湿火,鼻塞不利。
用药咨询
小孩不发烧抽风是怎么回事
发烧一般指发热,小孩不发热抽风可能是由于癫痫、脑炎、颅内出血、电解质紊乱、低血糖等原因引起的。1.癫痫:如果小孩患有癫痫,在发作时会出现肌肉强直性收缩的情况,并且还会伴有意识障碍。2.脑炎:脑炎是指发生在脑实质的炎症性疾病,多是由于病原体感染所引起,会导致患者出现头痛、恶心等症状,并伴有高热、惊厥等现象发生。3.颅内出血:如果小孩存在颅内出血,则会因为血液刺激大脑神经元而产生异常放电的现象,从而导致上述症状的发生。此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4.电解质紊乱:当小孩体内电解质出现紊乱时,也会因钾离子过低而导致肌肉兴奋度增高,进而诱发该情况。5.低血糖:若小孩本身患有低血糖疾病,可能会因糖分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内的葡萄糖含量降低,无法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支持,进而造成此情况。可适当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来缓解不适,如糖果、巧克力等。除此之外,还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关,应及时就医,完善检查后对症治疗。
孩子发烧抽风怎么回事
发烧指发热。孩子发热、抽风可能是高热惊厥、癫痫发作等情况导致的。1.高热惊厥:如果孩子的年龄比较小,并且免疫力比较低,在受到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后可能会引起高热惊厥疾病发生,患病以后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全身发抖以及精神萎靡的症状,并且还会伴有大小便失禁的情况。家长需要及时给孩子服用布洛芬颗粒、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2.癫痫发作:若患儿本身存在癫痫病史,则当体温突然升高时就可能诱发癫痫发作,表现为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等不适症状。建议患儿遵医嘱长期服用片、卡马西平片等药物来控制病情。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还需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
2岁宝宝发高烧抽风怎么回事
2岁的宝宝出现发高烧、抽风的现象,医学上称为惊厥或者抽搐,可能是由于感染性因素导致的,也有可能是颅脑损伤等引起的。1.感染:如果宝宝出现了细菌或者是病毒感染的情况,并且病情比较严重就可能会引起高热以及抽搐的症状发生,需要及时遵医嘱通过服用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颗粒等药物来帮助退热。2.颅脑损伤:当宝宝受到外伤后,比如车祸伤、摔伤等,就容易造成颅脑损伤,会对脑组织以及周围的神经元产生损害,进而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导致机体产热过多,同时也会抑制散热系统,从而诱发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做好宝宝的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还应让宝宝多喝水,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