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葛二陈汤

类别: 治燥剂
出处: 《会约》卷十。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酒伤作呕,面赤口渴,烦躁恶心,连日不宁。
【组成】: 陈皮1钱,甘草1钱,半夏1钱半,茯苓1钱半,黄连(姜水炒)8分,栀子(炒)8分,苏叶6分,干葛2钱。
【药材配方】: 半夏 栀子 甘草 茯苓 陈皮 黄连
【用法】: 水煎,热服。
中药材配剂
半夏
类别: 止咳化痰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陈皮
类别: 理气药
茯苓
类别: 利水渗湿
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①《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②《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③《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⑤《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⑥《医学启源》:"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⑦王好古:"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⑧《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黄连
类别: 清热药
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①《本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辩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 ②《本草经集注》:"解巴豆毒。" ③《别录》:"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辩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④《药性论》:"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 ⑤《本草拾遗》:"主羸瘦气急。" ⑥《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 ⑦《仁斋直指方》:"能去心窍恶血。" ⑧《珍珠囊》:"泻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颈已上。" ⑨王好古:"主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 ⑩《本草衍义补遗》:"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 ⑾《纲目》:"解服药过剂烦闷及轻粉毒。" ⑿《本草新编》:"止吐利吞酸,解口渴,治火眼,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 ⒀《本草备要》:"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除疳,杀蛔。"
栀子
类别: 清热药
清热,泻火,凉血。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①《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②《本草经集注》:"解踯躅毒。" ③《别录》:"疗目热亦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④《药性论》:"杀蟅虫毒,去热毒风,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治时疾除热及消渴口干,目赤肿痛。" ⑤《食疗本草》:"主瘖哑,紫癜风,黄疸积热心躁。" ⑥《医学启源》:"疗心经客热,除烦躁,去上焦虚热,治风。" ⑦《药类法象》:"治心烦懊憹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而小便不利。" ⑧朱震亨:"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 ⑧《纲目》:"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 ⑩《本草备要》:"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治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治黄疸型肝炎,蚕豆黄,感冒高热,菌痢,肾炎水肿,鼻衄,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
用药咨询
二陈丸搭配归脾丸的功效
二陈丸搭配归脾丸具有化湿燥湿、健脾补血、补益心脾、益气养血、调理气息等功效,可以改善咳嗽痰多、食欲减退、心悸气短、肢体倦怠、失眠多梦等症。1、化湿燥湿二陈丸主要是由半夏、甘草、茯苓等中药组成,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湿痰证引起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等症。而归脾丸主要是由党参、白术、炙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补血的功效,也具有健脾养心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引起的不适现象,比如面色苍白、头晕眼花、疲倦乏力等。如果患者存在湿痰证的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二陈丸和归脾丸进行治疗,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2、健脾补血二陈丸具有健脾补血的功效,而归脾丸具有健脾养血的作用,如果患者存在气血不足的情况,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疲倦乏力等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这两种药物进行调理,从而达到改善疾病的效果。3、补益心脾二陈丸具有补益心脾的功效,而归脾丸具有补益心脾的作用,如果患者存在心脾两虚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失眠多梦、肢体倦怠等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这两种药物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改善疾病的效果。4、益气养血二陈丸具有益气养血的功效,归脾丸具有益气养血的功效,如果患者存在气血不足的情况,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眼花、疲倦乏力等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这两种药物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改善疾病的效果。5、调理气息二陈丸具有调理气息的功效,归脾丸具有调理气息的功效,如果患者存在气息紊乱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心悸气短、失眠多梦等症状,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这两种药物进行治疗,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患者在服用上述药物时,需要严格遵医嘱,不可私自盲目服用。如果患者服用药物一段时间以后没有起到治疗效果,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二陈丸的功效与作用香砂六君丸
二陈丸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与作用,对于治疗脾虚痰湿证、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等病症具有一定作用。二陈丸主要是由半夏、甘草、茯苓等中药组成,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对于治疗脾虚痰湿证引起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心慌心悸等病症有一定作用。此外,对于缓解呕吐症状也有一定的效果。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陈丸进行治疗。但需要注意,对二陈丸中所含成分过敏者禁用,以免引起过敏反应。在服用药物期间,患者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如果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二陈丸和什么搭配去痰湿最好
一般没有二陈丸和什么搭配去痰湿最好的说法,二陈丸可以和半夏、茯苓、甘草、白术等中药材搭配使用,对去痰湿有一定的效果。1、半夏二陈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是由半夏、甘草、茯苓等中药材组成,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的功效。如果患者体内存在痰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半夏和二陈丸进行治疗,可以起到理气化痰的作用。2、茯苓茯苓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利水消肿、渗湿健脾的功效,还具有宁心的作用。如果患者体内存在痰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茯苓进行治疗,可以起到燥湿化痰的作用。3、甘草甘草是一种中药材,具有益气补中、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如果患者体内存在痰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甘草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4、白术白术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如果患者体内存在痰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白术进行治疗,可以起到燥湿化痰的作用。5、其他药物除上述之外,还可以与杏仁、陈皮等药物搭配使用,也可以达到去痰湿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服用药物期间应避免食用辣椒、生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