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三棱丸

类别: 理血剂
出处: 《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膈气噎塞,脾胃虚冷,瘦劣,不下食。
【组成】: 京三棱(炮,锉)3分,诃黎勒(煨,去核)3分,木瓜(焙)3分,鳖甲(醋炙,去裙襕)3分,玳瑁(镑)3分,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枳实(去瓤,麸炒)半两,干姜(炮)半两,白术半两,昆布(汤浸,去碱,焙)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木香半两。
【药材配方】: 木瓜 玳瑁 桃仁 枳实 干姜 白术 昆布 赤茯苓 木香
中药材配剂
木瓜
类别: 祛风湿
平肝和胃,去湿舒筋。治吐泻转筋,湿痹,脚气,水肿,痢疾。①《雷公炮炙论》:"调营卫,助谷气。"②《别录》:"主湿痹邪气,霍乱大吐下,转筋不止。"③《食疗本草》:"治呕畹风气,吐后转筋,煮汁饮之。"④《本草拾遣》:"下冷气,强筋骨,消食,止水痢后渴不止,作饮服之。又脚气冲心,取一颗去子,煎服之,嫩者更佳。又止呕逆,心膈痰唾。"⑤《海药本草》:"敛肺和胃,理脾伐肝,化食止渴。"⑥《日华子本草》:"止吐泻奔豚及脚气水肿,冷热痢,心腹痛,疗渴。"⑦王好古:"去湿和胃,滋脾益肺。治腹胀善噫,心下烦痞。"⑧《日用本草》:"治脚气上攻,腿膝疼痛,止渴消肿。"⑨《本草再新》:"敛肝和脾胃,活血通经。"
木香
类别: 理气药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白术
类别: 补虚药
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②《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③《药性论》:"主大风顽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诞,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皯,治水肿胀满,止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④《唐本草》:"利小便。" 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痃癖气块,妇人冷癥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 ⑥《医学启源》:"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热,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 ⑦李杲:"去诸经中湿而理脾胃。" ⑧王好古:"理中益脾,补肝风虚,主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身体重,心下急痛,心下水痞,冲脉为病,逆气里急,脐腹痛。" ⑨《本草衍义补遗》:"有汗则止,无汗则发。能消虚痰。"
赤茯苓
类别: 利水渗湿
行水,利湿热。治小便不利,淋浊,泻痢。①《药性论》:"破结气。"②《纲目》:"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利窍行水。"③《本草再新》:"益心气,健中和脾,润肺,燥湿。治泻痢。"
玳瑁
类别: 清热药
干姜
类别: 补虚药
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次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①《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潞下痢。生者尤良。②《别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③《药性论》: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治嗽,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④《唐本草》: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⑤《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⑥《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通心气,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⑦王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亦。经炮则温脾燥胃。⑧《医学入门》: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澼,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⑨《药品化义》:炮姜,退虚热。⑩《长沙药解》: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下冲逆,平咳嗽,提脱陷,止滑泄。
昆布
类别: 止咳化痰
软坚,行水。治瘰疬,瘿瘤,噎膈,水肿,睾丸肿痛,带下。①《别录》:"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痿疮。"②《药性论》:"利水道,去面肿,去恶疮鼠瘘。"③《本草拾遗》:"主颓卵肿。"④崔禹锡《食经》:"治九瘘风热,热瘅,手脚疼痹,以生啖之益人。"⑤《本草通玄》:"主噎膈。"⑥姚可成《食物本草》:"裙带菜,主女人赤白带下,男子精泄梦遗。"⑦《玉楸药解》:"泄水去湿,破积软坚。""清热利水,治气臌水胀,瘰疬瘿瘤,癫疝恶疮,与海藻、海带同功。"⑧《现代实用中药》:"治水肿,淋疾,湿性脚气。又治甲状腺肿,慢性气管炎,咳嗽。"
桃仁
类别: 泻下药
破血行瘀,润燥滑肠。治经闭,癥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 ①《本经》:"主瘀血,血闭癥瘕,邪气,杀小虫。" ②《别录》:"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击血,破癥瘕,通脉,止痛。" ③孟诜:"杀三虫,止心痛。" ④《医学启源》:"治大便血结。" ⑤李杲:"治热入血室,腹中滞血,皮肤血热燥痒,皮肤凝聚之血。" ⑥《滇南本草》:"治血痰。" ⑦《纲目》:"主血滞风痹,骨蒸,肝疟寒热,产后血病。" ⑧《现代实用中药》:"治高血压及慢性盲肠炎,妇人子宫血肿。"
枳实
类别: 泻下药
破气,散痞,泻痰,消积。治胸腹胀满,胸痹,痞痛,痰癖,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①《本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②《别录》:"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③《药性论》:"解伤寒结胸,入陷胸汤用;主上气喘咳。肾内伤冷,阴痿而有气,加而用之。"④《珍珠囊》:"去胃中湿热。"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主心痞,化心胸痰,消食,散败血,破积坚。"⑥《本草再新》:"破气,化痰,消食宽肠,杀虫,败毒。"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及脱肛。"
用药咨询
三棱针治疗三叉神经痛吗
三棱针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但效果一般不佳。三棱针属于一种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点刺放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果患者存在三叉神经痛,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三棱针疗法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原理是用三棱针刺破人体的穴位,然后将血液放出体外,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脑神经疾病,可能是由于颅内血管压迫、肿瘤等因素导致,患者会出现阵发性剧痛的情况。如果患者存在上述情况,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三棱针进行治疗,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疼痛的作用。但由于三棱针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不能够彻底治愈疾病,所以建议患者还需要遵医嘱服用卡马西平片、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出现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同时还要注意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三棱针治疗三叉神经痛
三棱针治疗三叉神经痛,属于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但并不能根治疾病。三棱针是一种中医常用的针灸器具,其作用是刺入皮肤后放出少量的血液,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在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而言,可以选取曲池、合谷、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治疗。而对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则需要选取压痛点进行治疗。此外,还可以配合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群都适合使用三棱针治疗三叉神经痛。如果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情况,则不建议使用此方法进行治疗,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另外,在治疗期间患者还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或熬夜。同时也要加强营养的摄入,多吃一些优质蛋白的食物以及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增强身体抵抗力。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规范治疗。
三棱刺血调理三叉神经痛
三棱刺血调理三叉神经痛,一般是指通过三棱针点刺穴位来治疗三叉神经痛。三棱针是一种中医常用的医疗器具,具有通经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辅助治疗多种疾病。1、适应证:三棱针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病、中风偏瘫、癫痫等病症,对于缓解疼痛有一定的作用。而三叉神经痛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面部神经受到压迫或刺激所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阵发性剧烈疼痛的症状;2、操作方法:在进行三棱针点刺穴位时,需要先将局部皮肤消毒处理,并且用酒精擦拭局部皮肤,然后使用无菌针头刺入穴位内,可以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3、注意事项:在进行三棱针点刺穴位时,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以免因操作不当而引起感染的情况。另外,在点刺穴位后还需要注意避免立即沾水,以免引起感染的情况。如果在点刺穴位后出现了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则可能是由于对三棱针过敏所引起的,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并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片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同时还要注意合理饮食,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同类理血剂
消肿止疼药膏
主治: 骨折、脱位初期及软组织损伤瘀肿疼痛者。
疗效: 祛瘀,消肿,止痛。
组成: 姜黄5两,羌活5两,干姜5两,栀子5两,乳香5钱,没药5钱。
当归活血汤
主治: 脾胃虚弱。 加减: 内外俱热如蒸者,加青蒿汁1碗,银柴胡1两,胡黄连5钱;内热蒸者,加地骨皮4两,牡丹皮2两、知母1两;女人,加童便浸香附子1两,乌药2两,玄胡2两;男女胃脘痛者,加草豆蔻1两;寒,加肉桂;虚火阵阵作痛,加炒黑山栀仁半两;头昏目晕者,加天麻2两、钟乳粉1两;头虚痛者,加大川芎2两;咳嗽,加贝母3两,紫菀1两,五味子1两;肺热者,加麦门冬3两,天门冬1
疗效: 养血和中。
组成: 当归1斤4两(酒洗),芍药8两(微炒),生地黄半斤(酒洗),薏仁1斤(糯米炒,去粉),茯苓6两,白术10两(泻者,黄土微炒),莲肉半斤(去心),山药8两(炒),陈皮4两,人参3两(脉微者,倍之),甘草1两(半炙半生),枸杞子4两。
舒筋活血洗剂
主治: 下肢骨折,脱位后期,瘀血凝聚,筋结不伸。
疗效: 舒筋活血。
组成: 伸筋草5钱,透骨草5钱,桑寄生5钱,骨碎补5钱,土牛膝5钱,归尾3钱,红花3钱,秦艽3钱,五加皮3钱,木瓜3钱。
苓桂丹参汤
主治: 结瘀紫黑,经前腹痛。
组成: 丹皮3钱,甘草3钱,干姜3钱,茯苓3钱,桂枝3钱,丹参3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