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药丸
快速导航
疾病找药
中西药
保健品
中药材
器械
其他更多
39健康网
就医助手
问医生
疾病百科
赤芍药丸
类别:
補益剂
出处:
《普济方》卷三○九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打伤筋骨,或内剉,或伤损折,疼痛不可忍。
【组成】:
芍药1两(用赤的),好乳香半钱,接骨木半两,川当归1两,川芎1两,自然铜1两。
【药材配方】:
芍药 接骨木 川芎 自然铜
中药材配剂
川芎
类别:
祛风湿
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①《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②《别录》:"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③陶弘景:"齿根出血者,含之多瘥。"④《药性论》:"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癥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⑥《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⑦王好古:"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⑧《纲目》:"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
接骨木
类别:
祛风湿
祛风,利湿,活血,止痛。治风湿筋骨疼痛,腰痛,水肿,风痒,瘾疹,产后血晕,跌打肿痛,骨折,创伤出血。①《唐本草》:"主折伤,续筋骨,除风痒、龋齿。可为浴汤。"②《千金翼方》:"打伤痕血及产妇恶血,一切血不行或不止,并煮汁服。"③汪连仕《采药书》:"行血败毒,洗一切疮疥、鬼箭风。"④《百草镜》:"治跌扑痈肿。"⑤《现代实用中药》:"为镇痛药。治手足偏风及风湿腰痛,骨间诸痛,四肢寒痛,脚肿。又跌伤骨痛、风疹、汗疹等为浴汤料。"
芍药
类别:
补虚药
1、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 2、骨痛。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饮酒三合,一天三次。 3、脚气肿痛。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白开水送下。 4、消渴。用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5、鼻血不止。用芍药研细,每服两匙,水送下。 6、鼻血、咯血。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研细,新水冲服一茶匙。血止为限。 7、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药一两(炒黄)、柏圳六两(微炒)。每服二两,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将上方中的两味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8、月经不停。用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 9、赤白带长期不愈。用白芍药三两、干姜半两,锉碎黄,捣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芍药炒黑,研为末,酒送服。 10、刀伤。用白芍药一两,熬黄,研细。每服二钱,酒或米汤送下。同时可用药末敷伤处。 11、木舌肿满。用赤芍药、甘草煎水热漱。 12、鱼骨鲠喉。用白芍药嚼细咽汁。
自然铜
类别:
活血化瘀
散瘀止痛,接骨续筋。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血瘀疼痛,积聚,瘿瘤,疮疡,烫伤。①《日华子本草》:"排脓,消瘀血,续筋骨。治产后血邪,安心,止惊悸。以酒磨服。"②《开宝本草》:"疗折伤,散血止痛,破积聚。"③《玉楸药解》:"破血消瘿,疗风湿瘫痪之属。收湿之力,与无名异同。"
用药咨询
芍药白芍赤芍的区别
芍药白芍赤芍一般会有药效或概念等区别。白芍味苦、酸,里面含有的儿茶精和没食子酸乙酯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从而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另外赤芍味苦而寒,能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邪入营血之出血、发斑及血热出血证,而且赤芍对胸胁胀痛、血滞经闭、痛经等引起的瘀血疼痛都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建议高血脂、冠心病患者忌用。
芍药,白芍,赤芍的区别
芍药白芍赤芍的区别通常是外形、功效等不同。白芍有调节月经和止汗的作用,治疗面色苍白、头晕、月经不调。赤芍的作用更倾向于清热利肝,如果有血热和疼痛,比较适合治疗。如果患者血脂过高,赤芍对凝血症状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有良好的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建议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白芍药与赤芍药的区别
白芍和赤芍均源于麻黄科芍药属植物。白芍为芍药及变种毛果芍药的根。赤芍为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白芍中化学成分含量更少,环境一样,白芍更温和。赤芍中芍药苷含量明显高于同基源的白芍。白芍和赤芍中含量差别较大的化学成分是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和儿茶素。芍药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也。所以两者是可以互补的。
同类補益剂
一贯煎
主治:
肝肾阴虚气郁,胸胁脘腹胀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及疝气瘕聚,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现用于慢性肝炎。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肝肾阴虚,气滞不运,胁肋攻痛,胸腹(月真)胀,脉反细弱,或虚弦,舌无津液,喉嗌干燥者;肝肾阴虚而腿膝斠疼,足软无力,或环跳、髀枢、足跟掣痛者。亦治痢后风及鹤膝、附骨、环跳诸证。慢性肝炎。
组成:
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杞子、川楝。
地黄饮子
主治:
阴水。阳虚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沉迟者。
疗效:
实脾土,,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组成:
厚朴(去皮,姜制炒)1两,白术1两,木瓜(去瓤)1两,木香(不见火)1两,草果仁1两,大腹子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皮)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半两。
九子地黄丸
主治:
内眼病及白内障。
疗效:
滋补肝肾,明目除疾。
组成:
熟地黄2两,山萸肉5钱,山药5钱,茯苓5钱,泽泻5钱,丹皮5钱,五味子5钱,枸杞子5钱,沙苑子5钱,决明子5钱,青葙子5钱,茺蔚子5钱,菟丝子5钱,覆盆子5钱,车前子5钱。
六味地黄丸
疗效:
滋阴补肾。
组成:
熟地黄八钱(24g) 山萸肉 干山药各四钱(各12g) 泽泻 牡丹皮 茯苓去皮,各三钱(各9g)
更多入药方剂
药品通
>
方剂大全
>
補益剂
>赤芍药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