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丸

类别: 祛湿剂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二四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骨鲠在喉中。
【组成】: 附子1枚(炮裂,去皮肤),桂(去粗皮)1分,细辛(去苗叶)1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消石1分,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分。
【药材配方】: 细辛 消石
中药材配剂
细辛
类别: 解表药
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1)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2)温经止痛: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3)温化寒痰: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4)宜通肺窍:用于鼻炎、鼻窦炎。①《本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②《别录》: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③陶弘景: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④《药性论》: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庠,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⑤《日华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⑥《本草衍义》:治头面风痛。⑦《珍珠囊》:主少阴苦头痛。⑧《纲目》:治口舌生疮,大便燥结,起目中倒睫。⑨《本草通玄》:主风寒湿头疼,痰歇气壅。⑩《本经逢原》:主痰结湿火,鼻塞不利。
消石
类别: 泻下药
破坚散积,利尿泻下,解毒消肿。治痧胀,心腹疼痛,吐泻。黄疸,淋病,便秘,目亦,喉痹,疔毒,痈肿。①《本经》:"主五脏积热,胃胀闭,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除邪气。"②《雷公炮炙论》:"头痛者,以消石作末,纳鼻中。"③《别录》:"疗暴伤寒,腹中大热,止烦满消渴,利小便及瘘蚀疮。"④《药性论》:"主项下瘰疬,泻得根出,破血,破积,散坚结,治腹胀。"⑤《日华子本草》:"含之治喉闭。"⑥《本草蒙筌》:"润燥软坚,泻实。"⑦《纲目》:"治伏暑伤冷,霍乱吐利,五种淋疾,女劳黑疸,心肠疞痛,赤眼肿痛,牙痛。"⑧《医学衷中参西录》:"与皂矾同用,善治内伤黄疸,消胆中结石、膀胱中结石及钩虫病。"
用药咨询
【附子治疗癌症?】
【附子治疗癌症?】附子在中医属于补火助阳药,具有回阳救脱、补肾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改善亡阳虚脱、心脉瘀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病症,对于癌症患者出现的上述症状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一、适应证1.亡阳虚脱:由于本品温里补阳的作用较强,故凡大汗、大泻、大失血之后,以及重病危笃之时,表现为手足厥冷、冷汗淋漓、神疲欲寐、脉微欲绝者,可单用本品煎服或研末吞服,以回阳救逆;若与人参、白术、干姜等同用,则更益显效。2.心脉瘀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活动后加重,伴心绞痛、心律失常、下肢浮肿、纳差乏力等症状,可用本品配伍红花、川芎、水蛭等药物来治疗。二、注意事项1.阴虚阳衰之骨蒸潮热、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实火热毒炽盛者均应慎用,以免加重病情。2.服用期间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芥末等,同时还需忌烟酒,以免影响药效发挥。3.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进行治疗,不可盲目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4.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品,在使用附子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白血病晚期喝生附子汤有用吗?】
【白血病晚期喝生附子汤有用吗?】白血病晚期患者适量遵医嘱服用生附子汤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则没有用。1.有作用: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是因骨髓中的异常细胞大量增殖和积聚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由于白血病会导致正常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因此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生附子汤由制附子、干姜等药材组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导致的胃痛、腹泻以及脉微欲绝等情况。如果白血病晚期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并且出现了上述症状,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物进行调理,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2.没用: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生附子汤的作用比较多,但是并不适合所有的人群使用。对于阴虚内热者应慎服此药,以免加重病情。另外,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也不宜饮用,否则可能会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若患者正处于疾病急性发作期间,还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积极接受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建议患者定期前往医院复查,以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一切癌症用附子?】
【一切癌症用附子?】附子是一味中药药材,具有温经散寒、补火助阳的功效。一般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类型的癌症都可以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因为附子属于热性中药材,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改善因肾阳不足所引起的腰膝酸冷、畏寒怕冷等症状。同时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症状也有一定的辅助缓解作用。但是由于附子药性比较温和,如果患者存在阴虚内热的情况,则不建议服用此药进行治疗,以免加重病情。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进行治疗,避免盲目自行用药的情况发生。此外,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