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散

类别: 理血剂
出处: 《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闪肭打扑伤损,疼痛不可忍。
【组成】: 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败龟(醋炙,去裙襕)半两,虎脑骨(醋炙)半两,栗楔半两,千金藤(锉,炒)半两,补骨脂半两,白芷半两,骨碎补(去毛,炒)半两,自然铜(煅3遍,醋淬,研)半两,续断半两,赤芍药半两,当归(切,米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牛膝(酒浸1宿,焙)半两,乌药半两,没药(研)1分,乳香(研)1分。
【药材配方】: 附子 千金藤 补骨脂 白芷 骨碎补 自然铜 续断 赤芍药 当归 牛膝 乌药 没药 乳香
中药材配剂
没药
类别: 活血化瘀
散血去瘀,消肿定痛。治跌损,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癥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①《药性论》:"主打搕损,心腹血瘀,伤折踒跌,筋骨瘀痛,金刃所损,痛不可忍,皆以酒投饮之。"②《海药本草》:"主折伤马坠,推陈置新,能生好血,研烂,以热酒调服。堕胎.心腹俱痛及野鸡漏痔、产后血气痛,并宜丸、散中服。"③《日华子本草》:"破癥结宿血,消肿毒。"④《开宝本草》:"主破血止痛。疗杖疮、诸恶疮、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⑤王好古:"治心胆虚,肝血不足。"⑥《纲目》:"散血消肿,定痛生肌。"⑦《本草述》:"久服舒筋膜,通血脉,固齿牙,长须发。"
牛膝
类别: 活血化瘀
生用散瘀血,消痈肿。治淋病,尿血,经闭,癥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熟用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①《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②《别录》:"疗伤中少气,男肾阴消,老人失溺,补中续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妇人月水不通,血结,益精,利阴气,止发白。"③《药性论》:"治阴痿,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④《日华子本草》:"治腰膝软怯冷弱,破癥结,排脓止痛,产后心腹痛并血运,落胎,壮阳。"⑤《本草衍义》:"与苁蓉浸酒服,益肾;竹木刺入肉,捣烂罨之,即出。"⑥张元素:"强筋。"⑦《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⑧《滇南本草》:"止筋骨疼,强筋舒筋,止腰膝酸麻,破瘀坠胎,散结核,攻瘰疬,退痈疽、疥癞、血风、牛皮癣、脓窠。"⑨《纲目》:"治久疟寒热,五淋尿血,茎中痛,下痢,喉痹,口疮,齿痛,痈肿恶疮,伤折。"⑩《本草正》:"主手足血热瘙痹,血燥拘挛,通膀胱涩秘,大肠干结,补髓填精,益阴活血。"⑾《本草备要》:"酒蒸则益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失溺,久疟,下痢,伤中少气,生用则散恶血,破癥结,治心腹诸痛,淋痛尿血,经闭难产,喉痹齿痛,痈疽恶疮。"
千金藤
类别: 利水渗湿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治疟疾,痢疾,风湿痹痛,水肿,淋浊,咽喉肿痛,痈肿,疮疖。①《本草拾遗》:"主霍乱中恶,天行虚劳,瘴疟,痰嗽不利,肿疽,犬毒,癞,杂疹悉主之。"②《湖南药物志》:"消肿止痛。"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活络,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治风湿性关节炎,偏瘫,多发性疖肿,痢疾,毒蛇咬伤,子宫脱垂,咯血。"④《四川常用中草药》:"利尿,定痛,祛风。治心胃痛,腹中痞块,水肿,风肿,痈肿恶疮。"⑤江西《草药手册》:"清下部湿热,治下部湿疮。"⑥《福建中草药》:"清热泻火,利湿消肿。治咽喉肿痛,湿热淋浊。"
乳香
类别: 活血化瘀
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①《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风瘾疹痒毒。"②《本草拾遗》:"疗耳聋,中风口噤,妇人血气,能发酒,理风冷,止大肠泄澼,疗诸疮令内消。"③《日华子本草》:"止霍乱,心腹痛。煎膏止痛长肉。"④《证类本草》:"治不眠。"⑤《珍珠囊》:"定诸经之痛。"⑥《纲目》:"消痈疽诸毒,托里护心,活血定痛,伸筋,治妇人难产,折伤。"⑦《本草从新》:"治癫狂,止泄痢。"⑧《要药分剂》:"赤白痢腹痛不止者,加入乳香无不效。"
白芷
类别: 解表药
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①《本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②《别录》:疗风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泻),呕吐,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③《药性论》: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人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人沥血、腰腹痛;能蚀脓。④《日华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⑤《滇南本草》: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⑥《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补骨脂
类别: 补虚药
补肾助阳。治肾虚冷泻,遗尿,滑精,小便频数,阳痿,腰膝冷痛,虚寒喘嗽。外用治白癜风。①《药性论》:主男子腰疼,膝冷囊湿,逐诸冷痹顽,止小便利,腹中冷。②《日华子本草》:兴阳事,治冷劳,明耳目。③《开宝本草》: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④《品汇精要》:固精气。⑤《纲目》:治肾泄,通命门,暖丹田,敛精神。⑥《玉楸药解》:温暖水土,消化饮食,升达脾胃,收敛滑泄、遗精、带下、溺多、便滑诸证。⑦《医林纂要》:治虚寒喘嗽。
赤芍药
类别: 清热药
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④《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⑤《开宝本草》:"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⑥《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⑦《药品化义》:"泻肝火。"
当归
类别: 补虚药
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用于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血虚,或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痛证;肠燥便秘;久咳气喘。
附子
类别: 补虚药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1)回阳救逆:有较强之回阳作用。用于畏寒、肢冷、脉微欲绝之虚脱,常配伍人参,或干姜、甘草)。(2)补益阳气:附子辛热,其性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故凡阳气不足之证均可用之,尤能补益肾阳。补肾阳常配肉桂。(3)祛寒止痛:本品大热,祛寒力强,故能治寒邪内侵之胃腹疼痛、泄泻,以及寒湿阻络之痹痛。①《本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②《别录》:脚疼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眙,为百药长。③《本草拾遗》:醋浸削如小指,纳耳中,去聋。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④《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去脏腑沉寒;补助阳气不足,温热脾胃。⑤李杲:除脏腑沉寒,三阴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治经闭;补虚散壅。⑥王好古: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⑦《纲目》:治三阴伤寒,阴毒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痓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脚气,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冷疮。合葱涕,塞耳治聋。⑧《本草备要》:补肾命火,逐风寒湿。⑨《本草从新》:治痘疮灰白,一切沉寒痼冷之证。
骨碎补
类别: 活血化瘀
补肾,活血,止血。治肾虚久泻及腰痛,风湿痹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①《药性论》:"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五劳六极,口(一作"足")手不收,上热下冷。"②《日华子本草》:"治恶疮,蚀烂肉,杀虫。"③《开宝本草》:"主破血,止血,补伤折。"④《本草正》:"疗骨中邪毒,风热疼痛,或外感风湿,以致两足痿弱疼痛。"⑤《本草述》:"治腰痛行痹,中风鹤膝风挛气证,泄泻,淋,遗精,脱肛。"⑥《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⑦《四川中药志》:"泄湿,通经。"
乌药
类别: 理气药
顺气,开郁,散寒,止痛。治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①《本草拾遗》:"主中恶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及反胃吐食.泻痢,痈疖疥癞,并解冷热。"③王好古:"理元气。"④《纲目》:"治中气,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息,止小便数及白浊。"⑤《本草通玄》:"理七情郁结,气血凝停,霍乱吐泻,痰食稽留。"⑥《玉楸药解》:"破瘀泄满,止痛消胀。"
续断
类别: 补虚药
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治腰背酸痛,足膝无力,胎漏,崩漏,带下,遗精,跌打损伤,金疮,痔漏,痈疽疮肿。①《本经》: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②《别录》:主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腕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③《药性论》:主绝伤,去诸温毒,能宣通经脉。④《日华子本草》:助气,调血脉,补五劳七伤,破癥结瘀血,消肿毒,肠风,痔瘘,乳痈,瘰疬,扑损,妇人产前后一切病,面黄虚肿,缩小便,止泄精,尿血,胎漏,子宫冷。⑤《滇南本草》:补肝,强筋骨,走经络,止经中(筋骨)酸痛,安胎,治妇人白带,生新血,破瘀血,落死眙,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浊。⑥《滇南本草图说》:治一切无名肿毒,杨梅,天泡诸疮。
自然铜
类别: 活血化瘀
散瘀止痛,接骨续筋。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血瘀疼痛,积聚,瘿瘤,疮疡,烫伤。①《日华子本草》:"排脓,消瘀血,续筋骨。治产后血邪,安心,止惊悸。以酒磨服。"②《开宝本草》:"疗折伤,散血止痛,破积聚。"③《玉楸药解》:"破血消瘿,疗风湿瘫痪之属。收湿之力,与无名异同。"
用药咨询
【附子能制精索静脉曲张吗?】
【附子能制精索静脉曲张吗?】附子一般不能直接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但是患者在使用药物时需要严格遵医嘱进行。附子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温经散寒、补火助阳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改善心肾衰弱引起的腰膝酸冷等症状。而精索静脉曲张通常是指精索蔓状静脉丛异常扩张、伸长和迂曲的一种疾病,可能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原因有关。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则可能会出现疼痛、不适感等症状发生。由于附子没有明显的活血作用,并且也没有止痛的效果,所以无法达到治愈的目的。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七叶皂苷钠片、迈之灵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另外,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也可以通过穿紧身内裤的方式进行缓解,有助于病情的改善。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者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附子能制精索静脉曲张吗?]
[附子能制精索静脉曲张吗?]附子一般能辅助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但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附子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以及散寒止痛的功效。如果患者存在肾阳虚衰引起的畏寒肢冷、精神萎靡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附子来进行调理。而精索静脉曲张是指由于包绕精索的精索静脉和蔓状静脉丛的瓣膜功能障碍,血液倒流,可导致阴囊内静脉丛扩张、迂曲等现象,从而引起疼痛不适的症状。因此,附子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另外,对于轻度的精索静脉曲张,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来缓解症状,如避免久坐、穿紧身裤等。而对于中重度的精索静脉曲张,则可能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对附子过敏的人群不宜服用附子,以免诱发不良反应,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此外,孕妇也要慎用附子,因为其性热,容易伤津动血,可能会造成流产或早产的情况发生。
[附子能制精索静脉曲张吗?]
[附子能制精索静脉曲张吗?]通常情况下,附子不能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附子是一种中药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或北乌头干燥母根的加工品,味辛、甘,性大热,归心经和肾经以及脾经等部位,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也具有补火助阳的作用,可以用于改善亡阳虚脱的情况,也可以辅助缓解肢冷脉微的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避免私自盲目服用。而精索静脉曲张是男性常见的一种疾病,可能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引起的,也不排除是久站等原因导致的,可能会使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并且还会伴有疼痛的现象。此时一般无法通过吃药的方式达到治愈的目的,所以附子并不能够起到治疗的效果。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轻微,可以通过日常护理的方式来改善,比如适当卧床休息或者是抬高患侧阴囊等方法来减轻不适感。若病情的程度相对严重一些,还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迈之灵片、地奥司明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则需采取手术切除病灶的方法进行处理。
同类理血剂
消肿止疼药膏
主治: 骨折、脱位初期及软组织损伤瘀肿疼痛者。
疗效: 祛瘀,消肿,止痛。
组成: 姜黄5两,羌活5两,干姜5两,栀子5两,乳香5钱,没药5钱。
当归活血汤
主治: 脾胃虚弱。 加减: 内外俱热如蒸者,加青蒿汁1碗,银柴胡1两,胡黄连5钱;内热蒸者,加地骨皮4两,牡丹皮2两、知母1两;女人,加童便浸香附子1两,乌药2两,玄胡2两;男女胃脘痛者,加草豆蔻1两;寒,加肉桂;虚火阵阵作痛,加炒黑山栀仁半两;头昏目晕者,加天麻2两、钟乳粉1两;头虚痛者,加大川芎2两;咳嗽,加贝母3两,紫菀1两,五味子1两;肺热者,加麦门冬3两,天门冬1
疗效: 养血和中。
组成: 当归1斤4两(酒洗),芍药8两(微炒),生地黄半斤(酒洗),薏仁1斤(糯米炒,去粉),茯苓6两,白术10两(泻者,黄土微炒),莲肉半斤(去心),山药8两(炒),陈皮4两,人参3两(脉微者,倍之),甘草1两(半炙半生),枸杞子4两。
舒筋活血洗剂
主治: 下肢骨折,脱位后期,瘀血凝聚,筋结不伸。
疗效: 舒筋活血。
组成: 伸筋草5钱,透骨草5钱,桑寄生5钱,骨碎补5钱,土牛膝5钱,归尾3钱,红花3钱,秦艽3钱,五加皮3钱,木瓜3钱。
苓桂丹参汤
主治: 结瘀紫黑,经前腹痛。
组成: 丹皮3钱,甘草3钱,干姜3钱,茯苓3钱,桂枝3钱,丹参3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