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解郁汤
快速导航
疾病找药
中西药
保健品
中药材
器械
其他更多
39健康网
就医助手
问医生
疾病百科
疏肝解郁汤
类别:
理气剂
出处:
《中医妇科治疗学》。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肝郁气滞的经行不畅,色淡红,量少,间有血块,胸胁均胀,有时嗳气,舌苔黄,脉弦。
【组成】:
香附3钱,青皮2钱,柴胡2钱,玉京2钱,丹参4钱,川芎1钱半,红泽兰4钱,延胡2钱,金铃炭2钱。
【药材配方】:
丹参 柴胡 红泽兰 青皮 香附
【用法】:
水煎,温服。
【化裁】:
如色淡量少无块者,加当归3钱。
中药材配剂
青皮
类别:
理气药
疏肝破气,散结消痰。治胸胁胃脘疼痛,疝气,食积,乳肿,乳核,久疟癖块。①《本草图经》:"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厥阴、少阳之分有病用之。破坚癖,散滞气,去下焦诸湿,左胁有积气。"③《纲目》:"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气,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④《本草备要》:"除痰消痞,治肝气郁结,胁痛多怒,久疟结癖,疝痛,乳肿。"⑤《现代实用中药》:"治胃痛,吐逆,解热,消痰水。"
柴胡
类别:
解表药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①《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②《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③《药性论》: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④《千金方》:苗汁治耳聋,灌耳中。⑤《四声本草》:主痰澜、胸胁中痞。⑥《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⑦《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⑧《医学启源》: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⑨《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⑩《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丹参
类别:
补虚药
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排脓,止痛。治心绞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血崩带下,癥瘕,积聚,瘀血腹痛,骨节疼痛,惊悸不眠,恶疮肿毒。①《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②《吴普本草》:治心腹痛。③《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④陶弘景:渍酒饮之,疗风痹。⑤《药性论》: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呜吼。⑥《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⑦《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冲,惊悸不寐。⑧《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⑨《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
红泽兰
类别:
活血化瘀
《四川常用中草药》:"消瘀行水,舒肝散郁。治月经不调,产后淋漓腹痛,血晕,癥瘕痈肿,跌打损伤及身面浮肿。"
香附
类别:
理气药
理气解郁,止痛调经。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1)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2)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①《别录》:"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②《唐本草》:"大下气,除胸腹中热。"③《医学启源》:"快气。"④李杲:"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消食下气。"⑤《汤液本草》:"治崩漏。"⑥《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⑦《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用药咨询
[疏肝解郁对阳痿有联系吗?]
[疏肝解郁对阳痿有联系吗?]疏肝解郁一般指通过中医的治疗方法来调理肝脏功能。阳痿是指男性阴茎持续不能达到或者维持足够的勃起硬度,从而无法完成满意的性生活的一种病症。疏肝解郁与阳痿通常没有直接联系。1.疏肝解郁:中医认为肝主藏血、体阴而用阳,且具有条达气机、调畅情志的作用。若患者因情绪不佳导致肝郁气滞,则可能会出现阳痿的情况。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逍遥丸、加味逍遥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疏肝理脾的功效,进而缓解病情。2.阳痿:如果患者的肾脏精气不足或阴虚火旺,也有可能会导致阳痿的发生。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等补肾益精的中成药来进行调理,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综上所述,疏肝解郁和阳痿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对于阳痿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咨询专业医师。
‹4个动作疏肝解郁?›
‹4个动作疏肝解郁?›4个动作疏肝解郁的说法不准确,通常情况下,患者可以通过深呼吸、打太极拳、按摩穴位等方式进行改善。1.深呼吸: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深呼吸运动,有助于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达到舒缓心情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辅助缓解焦虑等不适症状。2.打太极拳:如果个人身体素质比较好,也可以适当打太极拳进行锻炼,能够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从而促进气血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有效改善上述情况。3.按摩穴位:如果通过上述方法效果不佳,患者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的中医内科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通过按摩穴位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太冲穴、行间穴等,对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除此之外,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服用柴胡舒肝丸、逍遥丸等药物进行调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在日常生活中,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紧张。
‹疏肝解郁清热祛湿的中成药?›
‹疏肝解郁清热祛湿的中成药?›疏肝解郁、清热祛湿的中成药较多,常见的有龙胆泻肝丸、舒肝和胃丸、丹栀逍遥丸等。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1.龙胆泻肝丸:该药物主要由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车前子(盐水炒)、当归(酒炙)、地黄等多种中药材组成,具有清肝利胆、利湿的作用,可用于改善肝胆湿热所致的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等症状;2.舒肝和胃丸:此药物主要是由陈皮、香附(醋制)、苍术(米泔浸)、厚朴(姜汁制)、高良姜、枳壳(麸炒)、莱菔子(炒)、豆蔻(去壳)、山楂(焦)、六神曲(麸炒)、茯苓、延胡索(醋制)、蒲公英、乌药、槟榔、川楝子、青皮(醋制)、鸡内金(炒)、白芍(酒炙)、珍珠层粉、五灵脂(醋制)等成分制成,具有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可以用于缓解肝郁气滞、胸痞胀满、食少呕吐、腹胀便秘等症状;3.丹栀逍遥丸:此药物是由牡丹皮、栀子(炒)、柴胡、当归、白芍、茯苓、薄荷、甘草、生姜、大枣等中药制作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清热凉血以及调经的功效,对于肝郁脾虚引起的月经不调有一定的作用。除上述药物外,还有藿香正气胶囊、加味香连丸、龙胆泻肝软胶囊、安宫牛黄丸、复方罗布麻片等药物也具有一定效果。如果需要服用以上药物来调理身体,应先到医院中医内科就诊,在完善望诊、问诊后遵医嘱用药。
同类理气剂
肉苁蓉汤
主治:
伤中,咳嗽短气,肠中痛,流饮厥逆,宿食不消化,寒热邪癖,五内不调。
组成:
肉苁蓉5两,干地黄4两,大枣20枚(擘),乌头1两(炮),甘草2两(炙),豁心2两,紫菀2两,五味子2两,生姜3两,石膏(碎,绵裹)3两,麦门冬(去心)3两。
复方大承气汤
主治:
痞结型肠梗阻,肠腔积液少者。
组成:
炒莱菔子30g,厚朴15g,枳实15g,木香10g,生军15-30g(后下),芒消15-30g(冲服)。
通气散坚丸
主治:
忧郁伤肺,致气浊不清,聚结为瘤,色白不赤,软而不坚,随喜怒消长者。
疗效:
清肺气,调经脉,理劳伤,和荣卫。
组成: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石菖蒲、枳实(炒)、人参、胆南星、天花粉、桔梗、川芎、当归、贝母、香附、海藻、黄芩(酒炒)各等分。
舒肝理气汤
主治:
慢性肝炎属气滞型。两胁窜痛,肝区脘腹胀满,舌苔白,脉弦。
疗效:
舒肝,理气,止痛。
组成:
青橘叶9g,青皮9g,陈皮9g,枳壳9g,厚朴花6g,香附9g,苏梗6g,赤芍9g,白芍9g,柴胡6g,郁金9g,甘草3g。
更多入药方剂
药品通
>
方剂大全
>
理气剂
>疏肝解郁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