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饮

类别: 固涩剂
出处: 《良朋汇集》卷一。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久痢。
【组成】: 粟壳2钱,青皮3钱,陈皮3钱,白扁豆花49朵(无花,豆亦可),乌梅肉2个,砂仁7粒,葱白5根。
【药材配方】: 乌梅 扁豆花 梅 白扁豆 砂仁 葱白 陈皮 青皮
【用法】: 水2钟,加灯草30寸,煎8分,温服。
中药材配剂
类别: 收涩药
青皮
类别: 理气药
疏肝破气,散结消痰。治胸胁胃脘疼痛,疝气,食积,乳肿,乳核,久疟癖块。①《本草图经》:"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厥阴、少阳之分有病用之。破坚癖,散滞气,去下焦诸湿,左胁有积气。"③《纲目》:"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气,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④《本草备要》:"除痰消痞,治肝气郁结,胁痛多怒,久疟结癖,疝痛,乳肿。"⑤《现代实用中药》:"治胃痛,吐逆,解热,消痰水。"
砂仁
类别: 芳香化湿
行气调中,和胃,醒脾。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噎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胎动。①《药性论》:"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②《本草拾遗》:"主上气咳嗽,奔豚,惊痫邪气。"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霍乱转筋,心腹痛。"④张元素:"治脾胃气结滞不散。"⑤杨士瀛:"和中,行气,止痛,安胎。"⑥《本草蒙筌》:"止恶心,却腹痛。"⑦《纲目》:"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散寒次胀痞,噎膈呕吐,止女子崩中,除咽喉口齿浮热,化铜铁骨哽。"⑧《医林纂要》:"润肾,补肝,补命门,和脾胃,开郁结。"
白扁豆
类别: 补虚药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更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中药白扁豆: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暑湿泄泻,白带,食物及酒精中毒。扁豆衣:治暑湿吐泻,脚气浮肿。扁豆花:治中暑发热,呕吐泄泻,痢疾,赤白带下。蒙药治吐血,咯血,月经过多,腰腿痛,腹泻。
扁豆花
类别: 芳香化湿
健脾和胃,消暑化湿。治痢疾,泄泻,赤白带下。①《本草图经》:"主女子赤白下,干末,米饮和服。"②《纲目》:"焙研服,治崩带;作馄饨食,治泄痢;擂水饮,解中一切药毒。功同扁豆。"③《岭南采药录》;"敷跌打伤,去瘀生新,消肿散青黑。"④《四川中药志》:"和胃健脾,清热除湿。治暑热神昏,湿滞中焦,下痢脓血,夏口腹泻及赤白带下。"
陈皮
类别: 理气药
葱白
类别: 解表药
发表,通阳,解毒。治伤寒寒热头痛,阴寒腹痛,虫积内阻,二便不通,痢疾,痈肿。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②《别录》:治"伤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③孟诜:"通关节,止衄血,利大小便。"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时疾,头痛热狂,通大小肠,霍乱转筋及责豚气,脚气,心腹痛,目眩及止心迷闷。"⑤《用药心法》:"通阳气,发散风邪。"⑥李杲:"治阳明下痢下血。"⑦《日用本草》:"能达表和里,安胎止血。"⑧《本草蒙筌》:"蛇伤、蚯蚓伤,和盐罯即解。"⑨《纲目》:"除风湿,身痛麻痹,虫积心痛,止大人阳脱,阴毒腹痛,小儿盘肠内钓,妇人妊娠溺血,通奶汁,散乳痈,利耳鸣,涂猘犬毒。"
乌梅
类别: 收涩药
收敛生津,安蛔驱虫。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胬肉。 ①《本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 ②《别录》:"止下痢,好唾口干。""利筋脉,去痹。" ③陶弘景:"伤寒烦热,水渍饮汁。" ④孟诜:"大便不通,气奔欲死,以乌梅十颗,置汤中,须臾挼去核,杵为丸如枣大,纳下部,少时即通。擘破水渍,以少蜜相和,止渴。霍乱心腹不安,及痢赤、治疟方多用之。" ⑤《本草拾遗》:"去痰,主疟瘴,止渴调中,除冷热痢,止吐逆。" ⑥《日华子本草》:"除劳,治骨蒸,去烦闷,涩肠止痢,消酒毒,治偏枯皮肤麻痹,去黑点,令人得睡。又入建茶、干姜为丸,止休息痢。" ⑦《本草图经》:"主伤寒烦热及霍乱躁("躁"一作"燥")渴,虚劳瘦羸,产妇气痢等方中多用之。" ⑧《用药心法》:"收肺气。" ⑨《纲目》:"敛肺涩肠,治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黄毒。" ⑩《本草求原》:"治溲血、下血、诸血证,自汗,口燥咽干。"
用药咨询
支饮悬饮溢饮治疗
支饮一般是指支饮,支饮悬饮是悬饮咳喘膏。悬饮咳喘膏的主要成分有麻黄、杏仁、甘草、桂枝、生姜、桔梗、陈皮、砂仁、紫苏叶、苦杏仁、莱菔子等,具有止咳平喘、补肺益肾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肺肾两虚引起的咳嗽、气喘、咯痰、胸闷、咳痰不爽等症状。1、麻黄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气喘、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2、杏仁杏仁具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肠燥便秘等病症。3、甘草甘草具有益气补中、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心气不足、咳嗽气喘、脾虚倦怠、药食中毒、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等病症。4、桂枝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阳虚外感、寒凝血滞诸痛症、痈疽疮疡等病症。5、生姜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鱼蟹中毒等病症。6、桔梗桔梗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喉肿痛、失音等病症。7、陈皮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证、呕吐、呃逆、湿痰、寒痰咳嗽、胸痹等病症。8、砂仁砂仁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呕吐泻泄、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等病症。9、紫苏叶紫苏叶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气喘、胃寒呕吐、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等病症。10、苦杏仁苦杏仁具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病症。患者需要注意,上述药物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导致病情加重。
支饮悬饮溢饮治疗
支饮悬饮是指饮邪停留在胸肺,影响到肺的正常宣发和肃降功能,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支饮悬饮是由水液输布障碍,以及脾肾阳虚、阳气不化等病理变化,导致水液在体内滞留所引起的病理现象。患者可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心悸、四肢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支饮悬饮的治疗原则是温肾化饮、宣肺利水,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苓桂咳喘宁胶囊、金匮肾气丸、五苓散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温肾化饮的作用。同时,患者还可遵医嘱服用参苓白术散、苓桂咳喘宁胶囊等中成药进行治疗。此外,患者在服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可在专业针灸人士操作下,通过针刺肺俞、肾俞、三焦俞、膻中、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调理,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影响病情的恢复。如果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支饮悬饮溢饮治疗
支饮悬饮是中医的一种证型,指的是饮邪停留在胸肺,影响到肺的正常宣发和肃降功能,出现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支饮悬饮溢饮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穴位贴敷、饮食调理、运动调理等方法进行。1、中药治疗支饮是由于饮邪停留在胸肺,影响到肺的正常宣发和肃降功能,出现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苓桂咳喘宁胶囊、橘红痰咳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温化寒痰、止咳平喘的作用。2、针灸治疗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针灸穴位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选择肺俞穴、风门穴、三阴交穴、膻中穴等,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3、穴位贴敷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穴位贴敷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遵医嘱使用温化寒痰的药物,比如三伏贴、三九贴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不适症状。4、饮食调理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可以适当进食性温的食物,如羊肉、桂圆等,可以起到温化寒痰的作用。患者还应避免食用性寒的食物,如螃蟹、冰淇淋等。5、运动调理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拳等,可以促进体内气血循环,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如果患者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健康,尽量吃清淡类的食物,但是避免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也不可以吃生冷寒凉类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