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毒煎

类别: 祛痰剂
出处: 夏涵方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散风清热,化痰消肿。主风热毒邪挟痰热凝滞肌肤。
【组成】: 大力子15克,莱菔子15克,连翘15克,杏仁9克,薄荷5克(后下),荆芥9克,夏枯草15克,僵蛹9克。
【药材配方】: 莱菔子 连翘 薄荷 荆芥 夏枯草 僵蛹
中药材配剂
薄荷
类别: 清热药
疏风,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 ①《药性论》: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 ②《千金·食治》:却肾气,令人口气香洁。主辟邪毒,除劳弊。 ③孙思邀:煎汤洗漆疮。 ④《唐本草》:主贼风,发汗。(治)恶气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 ⑤《食疗本草》:杵汁服,去心脏风热。 ⑥《食性本草》:能引诸药入营卫。疗阴阳毒、伤寒头痛。 ⑦《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吐痰。除贼风。疗心腹胀。下气、消宿食及头风等。 ⑧《本草图经》: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小儿风涎。 ⑨《本草衍义》:小儿惊风,壮热,须此引药;治骨蒸劳热,用其汁与众药为膏。 ⑩李杲:主清利头目。 ⑾王好古:能搜肝气。又主肺盛有余,肩背痛及风寒汗出。 ⑿《滇南本草》:治一切伤寒头疼,霍乱吐泻,痈、疽、疥、癫诸疮。又:野薄荷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眩晕、发热,去风痰,治伤风咳嗽、脑漏鼻流臭涕,退虚痨发热。 ⒀《纲目》: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疬,疮疥,风瘙瘾疹。 ⒁《本草述》:治中风,癫痫,伤燥热郁。 ⒂《医林纂要》:愈牙痛,已热嗽,解郁暑,止烦渴,止血痢,通小便。 ⒃《本草再新》:消目翳。
僵蛹
类别: 平肝息风
退热,止咳,化痰,镇静镇惊,消肿,以及调节神经,多与脂肪代谢。治癫痫,高热惊厥,流行性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气管炎,遗尿,荨麻疹,高血清胆甾醇等。一般作为白僵蚕的代用品。
荆芥
类别: 解表药
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治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荆芥穗效用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①《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②《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歪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③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④《食疗本草》:助脾胃。⑤《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⑥《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⑦《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⑨《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莱菔子
类别: 消食药
下气定喘,消食化痰。治咳嗽痰喘,食积气滞,胸闷腹胀,下痢后重。①《日华子本草》:"水研服,吐风痰:醋研消肿毒。"②《日用本草》:"治黄疸及皮肤目黄如金色,小水热赤。"③《滇南本草》:"下气宽中,消膨胀,降痰,定吼喘,攻肠胃积滞,治痞块、单腹疼。"④《纲目》:"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发疮疹。"⑤《医林纂要》:"生用,吐风痰,宽胸膈,托疮疹;热用,下气消痰,攻坚积,疗后重。"⑥《本草再新》:"化痰除风,散邪发汗。"⑦《随息居饮食谱》:"治痰嗽,齁喘,气鼓,头风,溺闭,及误服补剂。"
连翘
类别: 清热药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①《本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②《别录》:"去白虫。"③《药性论》:"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④《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⑤李杲:"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⑥王好古:"治耳聋浑浑焞焞。"
夏枯草
类别: 清热药
清肝,散结。治瘰疬,瘿瘤,乳痈,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泪,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血崩,带下。(1)清肝明目:用于肝热目赤肿痛,及肝阳上亢之头痛、目眩(如高血压病),可配苦丁茶、野菊花。(2)清热散结:用于乳腺炎、腮腺炎,可配柴胡、赤芍、浙贝母。用于瘰疬(如淋巴腺结核)、瘿瘤(如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常配牡蛎、浙贝母。①《本经》:"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癥,散瘿结气,脚肿湿痹。"②《本草衍义补遗》:"补养血脉。"③《滇南本草》:"祛肝风,行经络,治口眼歪斜。行肝气,开肝郁,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窃、周身结核。"④《生草药性备要》:"去痰消脓,治瘰疬,清上补下,去眼膜,止痛。"⑤《本草从新》:"治瘰疬、鼠瘘、瘿瘤、癥坚、乳痈、乳岩。"⑥《科学的民间药草》:"有利尿杀菌作用。煎剂可洗创口,治化脓性外症,洗涤阴道,治阴户及子宫粘膜炎。"⑦《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对淋病、子宫病有效;并能治高血压,能使血压下降。"
用药咨询
痰毒什么原因引起的
痰毒一般指痰毒症,痰毒症可能是由于饮食不当、长期吸烟、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原因引起的,建议患者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饮食不当如果患者长期食用肥肉、炸鸡等油腻、辛辣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从而引起痰毒症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排痰。2、长期吸烟香烟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如果患者长期吸烟,可能会导致上述有害物质在体内堆积,无法及时排出,从而引起上述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戒烟戒酒,以免加重病情。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饮用温水,改善痰多的情况。3、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中如果患者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肺部吸入过多粉尘,从而引起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适当佩戴口罩,改善不适症状。另外,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4、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由于感染、免疫功能受损等因素引起的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由于炎症刺激支气管黏膜,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痰毒症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硫酸特布他林片、氨茶碱片等药物进行治疗。5、肺气肿肺气肿主要是由于吸烟、吸入有害粉尘颗粒等因素引起的肺部疾病。由于肺泡壁破坏,肺泡弹性减弱,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痰毒症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方式进行治疗。若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湿疹痰毒如何去除
湿疹痰毒一般可以通过饮食调理、生活调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方式去除。1、饮食调理湿疹痰毒是由于脾虚湿盛、湿郁化火、湿热内蕴、化燥生风等原因引起,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红斑、丘疹等症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炸鸡、咖啡等,以免加重病情。可多吃些具有清热利湿、润燥止痒等功效的食物,如冬瓜、苦瓜、薏米、莲子等。2、生活调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处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要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干燥,勤开窗通风,同时还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动物皮毛、花粉、尘螨等。3、物理治疗患者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针灸、按摩等物理治疗的方式,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对病情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4、药物治疗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四妙丸、黄柏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如果瘙痒的症状比较严重,还可遵医嘱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5、中医治疗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中医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比如拔罐、刮痧、艾灸等,可以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对病情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需注意避免用手抓挠患处,以免导致皮肤破损,引起感染的情况。若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痰毒中医如何治疗
痰毒中医可以通过药物、针灸、拔罐等方法治疗。1、药物痰毒可能是由于脾虚导致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二陈汤、六君子汤等药物进行治疗。2、针灸痰毒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针灸足三里穴、丰隆穴等穴位进行治疗,可以起到燥湿化痰的作用,对于缓解病情有一定的帮助。3、拔罐痰毒的患者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拔罐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作用,对于缓解病情有一定的帮助。除此之外,患者还可以通过刮痧、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熬夜,适当吃一点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比如胡萝卜、猕猴桃等,可以补充身体内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有利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