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

类别: 解表剂
出处: 《伤寒论》。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喘促,痰多而稀,不渴饮,或身体疼重,肢而浮肿,舌苔白,脉浮或浮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溢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妇人吐涎沫。肺气不利,咳嗽喘急,胸膈烦闷,痰盛涎多,喉中有声,鼻塞清涕,头痛目眩,肢体倦怠,咽嗌不利,呕逆恶心。时行风邪在肺,咳嗽喘急多痰,而阴寒气
【组成】: 麻黄3两(去节),芍药3两,细辛3两,干姜3两,甘草3两(炙),桂枝3两(去皮),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药材配方】: 五味子 半夏 干姜 桂枝 甘草 细辛 芍药
【用法】: 以水1斗,先煮麻黄减2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升,去滓,温服1升。
【方解】: 本方主治风寒束表,水饮内停之证。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每致表寒引动内饮,《难经·四十九难》说:“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相搏,饮动不居,水寒射肺,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阻滞气机,故胸痞;水留胃中,胃气上逆,故干呕;水饮溢于肌肤,故浮肿身重。舌苔白滑,脉浮,是为外寒内饮之佐证。对此外寒内饮之证,单纯发汗散寒,则水饮不化,单纯温肺化饮,则风寒不散,惟解表化饮,表里同治为宜。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温阳以利内饮之化,干姜、细辛为臣,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然而素有痰饮,纯用辛温发散,既恐耗伤肺气,又须防诸药温燥伤津,故配以五味子酸收敛气,芍药和营养血,并为佐制之用;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又能调和诸药,是兼佐使之用。药虽八味,配伍严谨,开中有合,宣中有降,使风寒解,营卫和,水饮去,宣降有权,则诸证自平。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以麻黄、桂枝解散在表之风寒,配白芍酸寒敛阴,制麻桂而使散中有收;二以干姜、细辛、半夏,温化在肺之痰饮,配五味子敛肺止咳,令开中有合,使之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方歌】: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中药材配剂
半夏
类别: 止咳化痰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干姜
类别: 补虚药
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次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①《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潞下痢。生者尤良。②《别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③《药性论》: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治嗽,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④《唐本草》: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⑤《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⑥《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通心气,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⑦王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亦。经炮则温脾燥胃。⑧《医学入门》: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澼,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⑨《药品化义》:炮姜,退虚热。⑩《长沙药解》: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下冲逆,平咳嗽,提脱陷,止滑泄。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桂枝
类别: 解表药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癥瘕。①成无己:泄奔豚,和肌表,散下焦蓄血。利肺气。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去皮风湿(末二字据《本草发挥》补)。③《本草经疏》:实表祛邪。主利肝肺气,头痛,风痹骨节挛痛。④《药品化义》:专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以除肢节间痰凝血滞。⑤《本草备要》:温经通脉,发汗解肌。⑥《本草再新》:温中行血,健脾燥胃,消肿利湿。治手足发冷作麻、筋抽疼痛,并外感寒凉等症。
芍药
类别: 补虚药
1、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  2、骨痛。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饮酒三合,一天三次。  3、脚气肿痛。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白开水送下。  4、消渴。用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5、鼻血不止。用芍药研细,每服两匙,水送下。  6、鼻血、咯血。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研细,新水冲服一茶匙。血止为限。  7、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药一两(炒黄)、柏圳六两(微炒)。每服二两,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将上方中的两味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8、月经不停。用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  9、赤白带长期不愈。用白芍药三两、干姜半两,锉碎黄,捣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芍药炒黑,研为末,酒送服。  10、刀伤。用白芍药一两,熬黄,研细。每服二钱,酒或米汤送下。同时可用药末敷伤处。  11、木舌肿满。用赤芍药、甘草煎水热漱。  12、鱼骨鲠喉。用白芍药嚼细咽汁。
五味子
类别: 收涩药
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1)敛肺止咳: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肾药合用。 (2)涩精止泻:用于遗精、久泻。治遗精常配桑螵蛸、煅龙骨;治久泻常配肉豆蔻、芡实。 (3)生津敛汗:用于阴液不足之口干渴、盗汗,常配麦冬、生牡蛎。 (4)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 ①《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②《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④李杲:"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⑤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⑥《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昧最妙。" ⑦《本草通玄》:"固精,敛汗。"
细辛
类别: 解表药
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1)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2)温经止痛: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3)温化寒痰: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4)宜通肺窍:用于鼻炎、鼻窦炎。①《本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②《别录》: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③陶弘景: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④《药性论》: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庠,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⑤《日华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⑥《本草衍义》:治头面风痛。⑦《珍珠囊》:主少阴苦头痛。⑧《纲目》:治口舌生疮,大便燥结,起目中倒睫。⑨《本草通玄》:主风寒湿头疼,痰歇气壅。⑩《本经逢原》:主痰结湿火,鼻塞不利。
用药咨询
胡希恕小青龙汤治疗鼻炎
胡希恕小青龙汤对于治疗鼻炎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作为鼻炎的主要治疗药物。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部疾病,通常是由于接触过敏原、病原体感染、刺激性气体等因素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胡希恕小青龙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等中药组成,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等功效,对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咳痰、流涕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因此,胡希恕小青龙汤对于鼻炎有一定的作用。但患者需要注意,胡希恕小青龙汤只能起到辅助治疗鼻炎的作用,并不能完全治愈鼻炎。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根据鼻炎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布鼻喷雾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另外,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需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外出时可以佩戴口罩。
小青龙颗粒这药究竟有什么作用
小青龙颗粒具有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的作用,患者在服用药物时,一定要遵从医嘱按照剂量服用,不可以自己私自盲目用药。小青龙颗粒是一种中成药物,主要是由桂枝、干姜、细辛、炙甘草、法半夏、五味子等中药组成,具有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等症状。同时,小青龙颗粒还可以用于治疗外寒内饮证,症见胸膈痞闷、呕恶、咳喘、心悸等。小青龙颗粒还可以用于治疗素体阳虚、痰饮伏肺、喘咳痰多等症状。小青龙颗粒在服用时一定要遵从医嘱按照剂量服用,不可以自己私自盲目用药,以免用药不当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在服用本药物时需要和其他药物一同服用,一定要提前咨询医生,以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在服用本药物3天后,如果症状没有得到缓解,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就医治疗。
小青龙合剂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小青龙合剂的注意事项一般包括饮食禁忌、注意休息、注意药物用法、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注意用药人群等。小青龙合剂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由法半夏、五味子、炙甘草、桂枝等药物组成,具有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的功效。1、饮食禁忌小青龙合剂中的法半夏、五味子等药物,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患者在用药期间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可能会刺激胃肠道,从而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不利于病情的恢复。2、注意休息在服用小青龙合剂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以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3、注意药物用法小青龙合剂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患者不可以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良后果。同时,患者还需要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可以自行更改用药剂量或者是延长用药时间。4、注意药物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在服用小青龙合剂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瘙痒、头晕、心悸等不良反应,如果上述症状比较轻微,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建议及时停药并到医院就医。5、注意用药人群对小青龙合剂中的药物成分过敏者禁用,以免引起过敏反应。另外,外感风热咳喘者慎用,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患者服用小青龙合剂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停药,并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