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黄连膏

类别: 解表剂
出处: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方)。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湿疮。
【组成】: 黄连1两,大黄4两,黄柏4两,黄芩4两,麻油3斤,黄蜡1斤。
【药材配方】: 大黄 黄柏 麻油 黄芩 黄连
【用法】: 将膏匀涂纱布上,敷贴患处。
中药材配剂
麻油
类别: 泻下药
润燥通便,解毒,生肌。治肠燥便秘,蛔虫、食积腹痛,疮肿,溃疡,疥癣,皮肤皲裂。①《别录》:"利大肠,胞衣不落。生者摩疮肿,生秃发。"②《千金·食治》:"去头面游风。"③孟诜:"杀五黄,下三焦热毒气,通大小肠,治蛔心痛,敷一切恶疮疥癣,杀一切虫。取一合,和鸡子两颗,芒硝一两,搅服,少时即泻下热毒。"④《本草拾遗》:"主天行热,肠秘内结热,服一合,下利为度。"⑤《日华子本草》:"陈油煎膏,生肌长肉,止痛,消痈肿,补皮裂。"⑥《纲目》:"解热毒,食毒、虫毒。"
大黄
类别: 活血化瘀
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 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②《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③《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④《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 ⑤《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黄柏
类别: 清热药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亦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①《本经》:"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②《别录》:"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 ③《药性论》:"主男子阴痿。治下血如鸡鸭肝片;及男子茎上疮,屑末敷之。" ④《本草拾遗》:"主热疮疱起,虫疮,痢,下血,杀蛀虫;煎服,主消渴。" ⑤《日华子本草》:"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蛔心痛,疥癣,蜜炙治鼻洪,肠风,泻血,后分急热肿痛。" ⑥《珍珠囊》:"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腰膝无力。" ⑦《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泻膀胱龙火,利结小便,下焦湿肿,痢疾先见血,脐中痛,补肾水不足。" ⑧《用药心法》:"治疮痛不可忍者。" ⑨《兰室秘藏》:"泻冲脉之邪。治夏月气上冲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卧。" ⑩《纲目》:"敷小儿头疮。" ⑾《现代实用中药》:"打扑挫筋等,磨粉调如泥状涂贴。"
黄连
类别: 清热药
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①《本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辩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 ②《本草经集注》:"解巴豆毒。" ③《别录》:"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辩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④《药性论》:"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 ⑤《本草拾遗》:"主羸瘦气急。" ⑥《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 ⑦《仁斋直指方》:"能去心窍恶血。" ⑧《珍珠囊》:"泻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颈已上。" ⑨王好古:"主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 ⑩《本草衍义补遗》:"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 ⑾《纲目》:"解服药过剂烦闷及轻粉毒。" ⑿《本草新编》:"止吐利吞酸,解口渴,治火眼,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 ⒀《本草备要》:"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除疳,杀蛔。"
黄芩
类别: 清热药
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①《本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②《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③陶弘景:"治奔豚,脐下热痛。"④《药性论》:"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疞痛,心腹坚胀。"⑤《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排脓。治乳痈,发背。"⑥《珍珠囊》:"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⑦李杲:"治发热口苦。"⑧《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⑨《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⑩《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⑾《科学的民间药草》:"外洗创口,有防腐作用。"
用药咨询
黄连膏使用完要清洗吗
黄连膏使用完一般是需要清洗的。黄连膏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有黄连、黄柏、黄芩、地黄等,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胃火旺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肿痛等症状。由于黄连膏中含有一定的药物成分,如果不及时清洗,可能会导致药物成分在皮肤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因此,患者在使用完黄连膏后,一般是需要进行清洗的。在使用黄连膏期间,患者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药物的吸收。如果患者使用黄连膏后出现了不适症状,比如腹痛、腹泻等,建议及时停止用药,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采取针对性治疗。
复方黄连膏在普通药房能买到吗
复方黄连膏在普通药房一般能买到。复方黄连膏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有木香、吴茱萸、白芍、当归等,具有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肠道湿热引起的腹泻、腹痛、肛门灼热、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症状。复方黄连膏一般在药店可以买到,但是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另外,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患者在使用复方黄连膏期间,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如果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宝宝脸上涂黄连膏,蹭到嘴里影响打防疫针吗
防疫针一般指疫苗。通常情况下,宝宝脸上涂黄连膏,蹭到嘴里,如果宝宝没有出现其他不适症状,一般不影响打疫苗,但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症状,可能会影响打疫苗。黄连膏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是黄连、黄柏、白芍等,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湿疹、湿疮、耳道流脓等病症。如果宝宝脸上涂黄连膏,蹭到嘴里,如果没有出现其他不适症状,一般不影响打疫苗。但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症状,如口腔黏膜红肿、疼痛等,可能会导致炎症加重,还可能会影响疫苗的效果,此时则不建议打疫苗。建议家长在给宝宝打疫苗前,提前将宝宝的个人情况告知医生,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打疫苗后,家长应注意宝宝的保暖,避免受凉,同时还应注意饮食,避免让宝宝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影响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