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排石汤
快速导航
疾病找药
中西药
保健品
中药材
器械
其他更多
39健康网
就医助手
问医生
疾病百科
药品通
>
方剂大全
>
補益剂
>胆道排石汤
胆道排石汤
类别:
補益剂
出处:
邓铁涛方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利胆排石,益脾止痛。主肝胆湿热郁结,横逆中土。
【组成】:
柴胡9克,太子参15克,白芍15克,金钱草30克,郁金草12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甘草3克。
【药材配方】:
柴胡 太子参 白芍 蒲黄 甘草
中药材配剂
蒲黄
类别:
止血药
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痛经,脘腹刺痛,跌仆肿痛,札淋涩痛。1.《本草汇言》:蒲黄,性凉而利冶g洁膀肮之原,清小肠之气,故小便不通,前人所必用也。至于治血之方,血之上者可清,血之下者可利,血之滞者可行,血之行者可止。凡生用则性凉,行血而兼消;炒用则味涩,调血而且止也。2.《药品化义》:蒲黄,若谣失血久者,炒用之以助补脾之药,摄血归源,使不妄行。又取体轻行滞,昧甘和血,上治吐舰喀血,下治肠红崩漏。但为收功之药,在失血之韧,用之无益。若生用亦能凉血消肿。3.《本经逢原》:蒲黄,主心腹膀脱寒热, 良由血结其处,营卫不和故也。与五灵脂同用,胃气虚者,入口必吐,下咽则利。舌根胀痛,亦有属虚火旺者,误用前法(指同干姜未干掺),转伤津液,每致燥湿愈甚,不可不审。4.《本草正义》:蒲黄,专人血分, 以治香之气,兼行气分,故能导瘀结而治气血凝滞之病。东壁李氏员谓其凉血、活血,亦以水产之品,故以为凉。颐谓蒲本清香,亦有宰味,以《本经》葛蒲辛温例之,必不可以为寒凉。蒲黄又为蒲之精华所聚,既能逐痰,则辛散之力可知。况心腹结滞之痛,新产瘀露之凝,失笑一投,捷于影响,虽曰灵脂导浊,是其专职,然蒲黄果是寒凉,必非新产有痰可用。若舌疮口疮,皮肤湿痒诸病,敷以生蒲黄细粉可愈,则以细腻粘凝, 自有生肌之力,非仅取其清凉也。5.《本经》:主心腹膀脱寒热,利小便,止血,消瘀血。6.《药性论》:通经脉,止女子崩中不佳, 主痢血,止尿血,利水道。7.《日华子本草》:治(颠倒)扑血闷,排脓,疮疗,妇人带下,月经不匀,血气心腹痛,妊孕人下血坠胎,血运血耀,儿枕急痛,小便不通,肠风泻血,游风肿毒,鼻洪吐血,下乳,止泄精,血痢。被血消肿生使,补血止血炒用。8.《纲目》:凉血,活血,止心腹诸痛。9.《本草经疏》:治癌结,五劳七伤,停积瘀血,胸前痛即发吐颐。10.《现代实用中药》:外用于创伤,湿疹。11.《南宁市药物志》:外用治瘰疠。
白芍
类别:
补虚药
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④《唐本草》:益女子血。⑤《日华子本草》:治风补痨,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治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⑥《医学启源》:安脾经,治腹痛,收胃气,止泻利,和血,固腠理,泻肝,补脾胃。⑦王好古: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鼽衄,目涩,肝血不足,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⑧《滇南本草》:泻脾热,止腹疼,止水泻,收肝气逆疼,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
柴胡
类别:
解表药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①《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②《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③《药性论》: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④《千金方》:苗汁治耳聋,灌耳中。⑤《四声本草》:主痰澜、胸胁中痞。⑥《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⑦《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⑧《医学启源》: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⑨《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⑩《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太子参
类别:
补虚药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用药咨询
排石汤对肾结石有用吗
排石汤对于肾结石的治疗只适合肾结石较小,以及泥沙样结石。排石汤主要原理是起到利尿作用,有助于泌尿系统产生大量尿液,从而加速小结石的排出,对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形成冲刷作用。患者如果肾结石较大,使用排石汤是无效的,无法将超过一公分的结石,从输尿管排出体外。患者在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者输尿管软镜碎石之后,可以辅助排石汤,有助于残余结石的及时排出,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多喝水,勤排尿。
胆结石中药排石汤喝多久见效
患者一般不能通过中药排除胆结石。如果结石比较小,患者服用中药时,结石有可能通过胆囊胆管排入到胆总管,一旦排入到胆总管,病情会加重,会导致梗阻性黄疸和胆管炎,患者会出现剧烈的腹痛、寒战高热、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需要行胆管切开取石术,手术相对复杂。如果结石比较大,结石不可能通过胆囊胆管排出,如果需要消除结石,建议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比如胆囊切除术等。
在吃阿司匹林能同时服用肾结石排石汤吗?
你好,阿司匹林主要是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主要是拮抗血小板凝结,预防血栓的,一般情况下,有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应该尽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一般情况下,在服用肾结石排石汤的情况下。与阿司匹林的服用并没有明显冲突。但为了药效更好的吸收,建议您错开时间服用即可。
同类補益剂
一贯煎
主治:
肝肾阴虚气郁,胸胁脘腹胀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及疝气瘕聚,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现用于慢性肝炎。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肝肾阴虚,气滞不运,胁肋攻痛,胸腹(月真)胀,脉反细弱,或虚弦,舌无津液,喉嗌干燥者;肝肾阴虚而腿膝斠疼,足软无力,或环跳、髀枢、足跟掣痛者。亦治痢后风及鹤膝、附骨、环跳诸证。慢性肝炎。
组成:
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杞子、川楝。
地黄饮子
主治:
阴水。阳虚水肿,身半以下肿甚,手足不温,口中不渴,胸腹胀满,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脉沉迟者。
疗效:
实脾土,,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组成:
厚朴(去皮,姜制炒)1两,白术1两,木瓜(去瓤)1两,木香(不见火)1两,草果仁1两,大腹子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白茯苓(去皮)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半两。
九子地黄丸
主治:
内眼病及白内障。
疗效:
滋补肝肾,明目除疾。
组成:
熟地黄2两,山萸肉5钱,山药5钱,茯苓5钱,泽泻5钱,丹皮5钱,五味子5钱,枸杞子5钱,沙苑子5钱,决明子5钱,青葙子5钱,茺蔚子5钱,菟丝子5钱,覆盆子5钱,车前子5钱。
六味地黄丸
疗效:
滋阴补肾。
组成:
熟地黄八钱(24g) 山萸肉 干山药各四钱(各12g) 泽泻 牡丹皮 茯苓去皮,各三钱(各9g)
更多入药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