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秦艽汤

类别: 解表剂
出处: 赵炳南方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养阴补血,凉血解毒。主阴血虚损,毒热未清。(系统性红斑狼疮)
【组成】: 黄芪30克,黄精15克,鸡血藤30克,秦艽30克,乌梢蛇6克,丹参30克,莲子心12克,玉竹9克,白人参6克,白芍15克,当归15克,女贞子30克,熟地30克,川连6克。
【药材配方】: 黄芪 黄精 鸡血藤 丹参 莲子心 玉竹 白芍 当归 女贞子
中药材配剂
女贞子
类别: 补虚药
补肝肾,强腰膝。治阴虚内热,头晕,目花,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①《本经》: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久服肥健。②《本草蒙筌》:黑发黑须,强筋强力,多服补血去风。③《纲目》:强阴,健腰膝,明目。④《本草经疏》:凉血、益血。⑤《本草正》:养阴气,平阴火,解烦热骨蒸,止虚汗,消渴,及淋浊,崩漏,便血,尿血,阴疮,痔漏疼痛。亦清肝火,可以明目止泪。③《本草再新》:养阴益肾,补气舒肝。治腰腿疼,通经和血。⑦《广西中药志》:治老人大便虚秘。
白芍
类别: 补虚药
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④《唐本草》:益女子血。⑤《日华子本草》:治风补痨,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治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⑥《医学启源》:安脾经,治腹痛,收胃气,止泻利,和血,固腠理,泻肝,补脾胃。⑦王好古: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鼽衄,目涩,肝血不足,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⑧《滇南本草》:泻脾热,止腹疼,止水泻,收肝气逆疼,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
丹参
类别: 补虚药
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排脓,止痛。治心绞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血崩带下,癥瘕,积聚,瘀血腹痛,骨节疼痛,惊悸不眠,恶疮肿毒。①《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②《吴普本草》:治心腹痛。③《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④陶弘景:渍酒饮之,疗风痹。⑤《药性论》: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呜吼。⑥《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⑦《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冲,惊悸不寐。⑧《纲目》: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⑨《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
当归
类别: 补虚药
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用于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血虚,或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痛证;肠燥便秘;久咳气喘。
黄精
类别: 补虚药
补中益气,润心肺,强筋骨。治虚损寒热,肺痨咳血,病后体虚食少,筋骨软弱,风湿疼痛,风癞癣疾。①《别录》:主补中益气,除风湿,安五脏。②《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助筋骨,止饥,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③《滇南本草》:补虚添精。④《纲目》: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下三尸虫。⑤《本草从新》:平补气血而润。⑥《现代实用中药》:用于间歇热、痛风、骨膜炎、蛔虫、高血压。⑦《四川中药志》:补肾润肺,益气滋阴。治脾虚面黄,肺虚咳嗽,筋骨酸痹无力,及产后气血衰弱。⑧《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补肾健脾,强筋壮骨,润肺生津。
黄芪
类别: 补虚药
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鸡血藤
类别: 活血化瘀
活血、舒筋。治腰膝酸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①《纲目拾遗》:"活血,暖腰膝,已风瘫。"②《本草再新》:"补中燥胃。"③《饮片新参》:"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暑痧,风血痹症。"④《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性之补血药,适用于贫血性之神经麻痹症,如肢体及腰膝酸痛,麻木不仁等。又用于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闭止等,有活血镇痛之效。"
莲子心
类别: 清热药
清心,去热,止血,涩精。治心烦,口渴,吐血,遗精,目赤肿痛。 ①《食性本草》:"生取为末,以米饮调下三钱,疗血渴疾、产后渴疾。" ②《日华子本草》:"止霍乱。" ③《大明一练志》:"清心去热。" ④《医林纂要》:"泻心,坚肾。" ⑤《本革再新》:"清心火,平肝火,泻脾火,降肺火。消暑除烦,生律止渴,治目红肿。" ⑥《随息居饮食谱》:"敛液止汗,靖热养神,止血固精。"
玉竹
类别: 补虚药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用药咨询
秦艽牵正汤冶三叉神经痛
秦艽牵正汤可以辅助治疗三叉神经痛,但无法根治。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避免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秦艽牵正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成分包括秦艽、白芷、防风、僵蚕等,具有祛风止痛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如果患者存在三叉神经痛的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秦艽牵正汤进行治疗,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该药物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还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配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卡马西平片、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苯妥英钠凝胶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还要注意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诊治。
秦艽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秦艽即秦艽汤,秦艽汤可以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该药主要由白芷、黄连、羌活、独活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蕴结所致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方解:秦艽汤中的黄连性寒,味苦,归心、脾、胃、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黄连可抑制多种致病菌生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黄连还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2、功效:秦艽汤中的白芷性温,味辛,归肺、胃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白芷可有效缓解因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症状,并且还可以辅助改善因风湿痹阻引起的关节疼痛症状。此外,白芷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红肿疼痛症状;3、应用:秦艽汤适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若患者出现皮肤灼热或刺痒等症状,则不宜使用本药进行治疗。另外,由于秦艽汤中含有一定量的毒性成分,因此需遵医嘱用药,不可盲目自行用药;4、注意事项:在服用秦艽汤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如果服药三天后症状没有得到缓解,则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秦艽片治疗肛门下坠吗
秦艽片一般可以用于治疗肛门下坠。秦艽片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由秦艽组成,具有祛风湿、清热燥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肿痛、肢体麻木等病症。如果患者存在肛门下坠的情况,可能与痔、直肠炎、肛周脓肿等疾病有关,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秦艽片进行治疗,通常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孕妇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另外,患者在服用本品期间需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花椒或者是芥末等,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针对性治疗。此外,患者在服用秦艽片期间需要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以免产生药物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效。另外,如果患者服用本品一段时间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者是出现加重的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