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下逐瘀肠

类别: 温里剂
出处: 《医林改错》卷上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血瘀气滞。
【组成】: 五灵脂(炒)6克,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研泥)9克,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76克,玄胡素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
【药材配方】: 当归 川芎 乌药 甘草 香附 红花 枳壳
中药材配剂
川芎
类别: 祛风湿
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①《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②《别录》:"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③陶弘景:"齿根出血者,含之多瘥。"④《药性论》:"治腰脚软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内冷痛。"⑤《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癥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⑥《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⑦王好古:"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⑧《纲目》:"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
当归
类别: 补虚药
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用于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血虚,或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痛证;肠燥便秘;久咳气喘。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红花
类别: 活血化瘀
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癥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 ①《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 ②《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 ③《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 ④《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 ⑤《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 ⑥《本草再新》:"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
乌药
类别: 理气药
顺气,开郁,散寒,止痛。治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脚气,小便频数。①《本草拾遗》:"主中恶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肾间冷气攻冲背膂,妇人血气,小儿腹中诸虫。"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除一切冷,霍乱及反胃吐食.泻痢,痈疖疥癞,并解冷热。"③王好古:"理元气。"④《纲目》:"治中气,脚气,疝气,气厥头痛,肿胀喘息,止小便数及白浊。"⑤《本草通玄》:"理七情郁结,气血凝停,霍乱吐泻,痰食稽留。"⑥《玉楸药解》:"破瘀泄满,止痛消胀。"
香附
类别: 理气药
理气解郁,止痛调经。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1)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2)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①《别录》:"主除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②《唐本草》:"大下气,除胸腹中热。"③《医学启源》:"快气。"④李杲:"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消食下气。"⑤《汤液本草》:"治崩漏。"⑥《滇南本草》:"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⑦《纲目》:"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候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枳壳
类别: 泻下药
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①《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②《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癥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痔肿可炙熨。"③《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④《珍珠囊》:"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⑥《纲目》:"治里急后重。"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脱肛。"
用药咨询
‹少腹逐瘀汤前列腺炎?›
‹少腹逐瘀汤前列腺炎?›少腹逐瘀汤前列腺炎一般是指用少腹逐瘀汤治疗前列腺炎,通常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少腹逐瘀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名,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功效。而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细菌感染、长期久坐等。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腹部疼痛、排尿异常等症状。如果前列腺炎是由寒凝血滞引起的,则可以用少腹逐瘀汤进行调理和治疗。因为少腹逐瘀汤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的淤血,从而缓解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前列腺炎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单一使用少腹逐瘀汤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疗效。因此,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前列腺炎的综合疗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1.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抗生素类药物,比如盐酸环丙沙星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非甾体抗炎药,比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α受体阻滞剂,比如特拉唑嗪片、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M受体阻滞剂,比如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此外,还可遵医嘱服用中成药,比如前列舒通胶囊、癃清片等。2.物理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微波理疗、红外线照射等,可以通过热效应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3.手术治疗: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通过上述方法效果不佳时,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手术治疗,例如切开引流术、前列腺穿刺排脓术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长期吃血府逐瘀丸对肝有害吗?›
‹长期吃血府逐瘀丸对肝有害吗?›长期吃血府逐瘀丸对肝是否有害,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则可能有害;但如果患者的病情较轻,则一般没有危害。1.可能有害:血府逐瘀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有当归、地黄、赤芍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胸中血瘀证引起的头痛失眠、心悸怔忡等症状。如果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并且在服用该药物后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此时则可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从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所以是可能有害的。2.一般没有危害:但是如果患者只是轻微的肝功能异常,而且在服药期间也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这种情况下通常不会给身体带来伤害。但是患者也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盲目自行增减药量或延长用药时间,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同时要注意清淡饮食,可以适当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疾病的康复。
[血府逐瘀胶囊耳鸣?]
[血府逐瘀胶囊耳鸣?]血府逐瘀胶囊耳鸣可能是药物副作用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患者本身存在其他疾病导致的。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一、原因1.药物副作用:血府逐瘀胶囊是一种中成药制剂,主要成分有当归、地黄、赤芍等中药材,具有活血祛瘀以及行气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胸中血瘀证引起的心悸不寐、失眠多梦、急躁善怒等症状。如果患者在服用此药物后出现耳鸣的情况,则可能是因为药物副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2.其他疾病:若患者本身就患有神经性耳聋或梅尼埃病等疾病时,也会出现耳鸣的症状,此时服用血府逐瘀胶囊并不能够起到治疗作用,因此会出现上述情况。二、治疗对于因药物副作用而引发的不适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停药后可自行恢复。但如果自身存在其他疾病时,则需要积极就医诊治,明确具体病因,并配合医生对原发病症进行针对性治疗。如神经性耳聋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银杏叶片等营养神经类药物来改善病情;梅尼埃病者则需应用盐酸苯海拉明片、氢片等抗组胺类药物缓解眩晕症状。此外,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量减少长时间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