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水方

类别: 解表剂
出处: 《江苏中医杂志》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宣透渗湿,调气开郁。主风热挟湿,遏阻清窍。(渗出性中耳炎)
【组成】: 麻黄6克,杏仁10克,苡仁10克,桔梗10克,远志10克,木通10克,防风7克,防己7克,蝉衣5克,制南星4克,木香4克。
【药材配方】: 麻黄 杏仁 远志 木通 防风 防己 木香
中药材配剂
麻黄
类别: 解表药
发汗,平喘,利水。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①《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②《别录》: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③《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④《日华子本草》:通九窍,调血脉,御山岚瘴气。⑤《珍珠囊》:泄卫中实,去营中寒,发太阳、少阴之汗。⑥《滇南本草》: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⑦《纲目》: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⑧《科学的民间药草》:治气喘,干草热,百日咳,气管支炎等。⑨《现代实用中药》:对关节疼痛有效。J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腹痛,下痢,疝气,目疾及感冒。
木通
类别: 利水渗湿
泻火行水,通利血脉。治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①《本经》:"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②《吴普本草》:"止自汗。"③《别录》:"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疗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瘘、踒折、鼻息肉,堕胎,去三虫。"④《药性论》:"主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睡,主水肿浮大,除烦热。"⑤《食疗本草》:"煮饮之,通妇人血气,又除寒热不通之气,消鼠瘘、金疮、踒折,煮汁酿酒妙。"⑥《本草拾遗》:"利大小便,令人心宽下气。"⑦《海药本草》:"主诸瘘疮;喉咙痛及喉痹,并宜煎服之,磨亦得,急即含之。"⑧《食性本草》:"主理风热淋疾,小便效急疼,小腹虚满,宜煎汤并葱食之有效。"⑨《日华子本草》:"安心除烦,止渴退热。治健忘,明耳目,治鼻塞;通小肠,下水,破积聚血块,排脓,治疮疖,止痛,催生下胞,女人血闭,月候不匀,天行时疾,头痛目眩,羸劣乳结,及下乳。"⑩《安徽药材》:"治脚气浮肿。"
木香
类别: 理气药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
防风
类别: 解表药
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①《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②《本草经集注》:杀附子毒。③《别录》: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④《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⑤《珍珠囊》:身:去上风,梢:去下风。⑥《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⑦王好占:搜肝气。⑧《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盔汗,断漏下、崩中。⑨《本草求原》: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
防己
类别: 利水渗湿
行水,泻下焦湿热。治水肿臌胀,湿热脚气,手足挛痛,癣疥疮肿。①《本经》:"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②《别录》:"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治)诸瘑疥癣虫疮,通腠理,利九窍。"③《药性沦》:"汉防己:治湿风口面歪斜,手足疼,散留痰,主肺气嗽喘。木防己:治男子肢节中风毒风不语,主散结气痈肿,温疟,风水肿,治膀胱。"④《医学启源》:"疗胸中(《本草发挥》引"胸中"作"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脚气,去留热。"⑤《医林纂要》:"泻心,坚肾,燥脾湿,功专行水决渎,以达于下。"⑥《本草再新》:"利湿,除风,解火,破血。治膀胱水肿,健脾胃,化痰。"
杏仁
类别: 止咳化痰
祛痰止咳,平喘,润肠。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 ②《本草经集注》:"解锡、胡粉毒。" ③《别录》:"主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 ④《药性论》:"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治心下急满痛,除心腹烦闷,疗肺气咳嗽,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可和酪作汤,益润声气。宿即动冷气。" ⑤崔禹锡《食经》:"理风噤及言吮不开。" ⑥《医学启源》:"除肺中燥,治风燥在于胸膈。《主治秘诀》云,润肺气,消食,升滞气。" ⑦《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润肺,润肠胃,消面粉积,下气,治疳虫。" ⑧《纲目》:"杀虫,治诸疮疥,消肿,去头面诸风气鼓疱。"
远志
类别: 安神药
安神益智,祛痰,解郁。治惊悸,健忘,梦遗,失眠,咳嗽多痰,痈疽疮肿。(1)祛痰开窍:用于痰阻心窍之神昏痰盛及精神失常,可配菖蒲、郁金。(2)交通心肾:用于心肾不交之失眠,常配茯苓、酸枣仁。①《本经》:主咳逆伤中,补不足,除邪气,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倍力。②《本草经集注》:杀天雄、附子毒。③《别录》: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④《药性论》:治心神健春,坚壮阳道。主梦邪。⑤《日华子本草》:主膈气惊魇,长肌肉,助筋骨,妇人血噤失音,小儿客忤。⑥王好古:治肾积奔豚。⑦《纲目》:治一切痈疽。⑧《滇南本草》:养心血,镇惊,宁心,散痰涎。疗五痫角弓反张,惊搐,口吐痰涎,手足战摇,不省人事,缩小便,治赤白浊,膏淋,滑精不禁。⑨《本草再新》:行气散郁,并善豁痰。
用药咨询
【利尿消水肿的药?】
【利尿消水肿的药?】利尿、消水肿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若患者出现小便不利、少气乏力等水肿症状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具有利尿作用的中药或西药进行对症处理。一、中药1.六味地黄丸:主要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其中熟地黄补肾益精、养阴填髓;酒萸肉养肝明目、滋脾润肺;牡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消肿;山药补脾健胃、涩肠止泻;茯苓淡渗利湿、和中益脾;泽泻泄热利水、清心安神。诸药合用可起到滋阴补肾的功效,用于缓解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2.五淋丸:主要成分有木通、车前子(盐炒)、栀子、川芎、琥珀、大黄、甘草等中药材,其功效为清热下火、石韦、通淋、化石、止痛,适用于改善膀胱炎、输尿管结石、泌尿系感染、急性肾盂肾炎引起的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腰部疼痛、腹部胀满等症状。3.八正颗粒:由萹蓄、车前子(盐炒)、瞿麦、扁蓄、滑石、川木通、栀子、炙甘草组成,具有通淋、利水、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改善小便短赤、癃闭、淋沥涩痛等情况。4.其他药物:如加术汤、五苓散、猪苓汤等,均有一定的利尿消肿作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二、西药常见的利尿剂包括氢片、螺内酯片、片等,通过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而产生利尿的作用,从而达到消除水肿的目的。另外,托拉塞米胶囊、布美他尼片等药物也可发挥利尿消肿的效果。但需注意的是,服用上述药物可能会引起低钾血症、高钠血症、肌无力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严格遵照医嘱用药。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应避免久坐,以免加重水肿的情况。同时应注意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病情恢复。
‹割包皮手术怎么快速消水肿?›
‹割包皮手术怎么快速消水肿?›割包皮手术一般指包皮环切术,术后出现水肿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如果想要快速消肿,可以通过日常护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1.日常护理:患者在做完包皮环切术后要注意多卧床休息,避免做剧烈运动,也要避免频繁勃起,以免加重局部的不适症状。同时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裤,并经过暴晒处理。2.物理治疗:如果出现了明显的疼痛症状,也可以通过冰袋冷敷的方式进行缓解,能够收缩毛细血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达到止痛的目的。另外,还可以使用红外线烤灯辅助治疗,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病情恢复。3.药物治疗: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三七片、舒筋活血胶囊等,从而促进血液流通,有助于身体的好转。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中医理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来改善。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什么消水肿效果最好最快?›
‹什么消水肿效果最好最快?›临床上并没有什么消水肿效果最好最快的说法,患者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1.一般治疗:如果身体出现轻微的水肿,并没有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建议患者通过按摩的方式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另外,也可以适当吃利尿的食物进行缓解,比如冬瓜、西瓜等。2.药物治疗:如果是肾脏疾病引起的上述情况,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片、氢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心脏疾病引起的,则需要遵医嘱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作息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期熬夜。同时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