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咬解毒丹

类别: 解表剂
出处: 《青囊秘传》。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蛇伤溃烂。
【组成】: 野三七1两,胆矾1钱,麝香3分,白芷5钱,五灵脂5钱,雄黄5钱,雄鼠粪3钱,千金霜2钱,小茴1钱,白枯矾2钱,川贝母1两。
【药材配方】: 三七 五灵脂 川贝母 白芷 胆矾 雄黄 麝香 鼠
【用法】: 外用掺之。神效。
中药材配剂
三七
类别: 止血药
止血,散瘀,消肿,定痛。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癥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 ①《纲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 ②《玉揪药解》: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凡吐衄、崩漏、刀伤、箭射,一切新血皆止。
白芷
类别: 解表药
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①《本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②《别录》:疗风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泻),呕吐,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③《药性论》: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人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人沥血、腰腹痛;能蚀脓。④《日华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⑤《滇南本草》: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⑥《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川贝母
类别: 止咳化痰
润肺散结,止嗽化痰。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瘿瘤,廉疬,喉痹,乳痈。①《本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②《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③《药性论》:"治虚热,主难产作末服之;兼治胞衣不出,取七枚末,酒下;末,点眼去肤翳;主胸胁逆气,疗时疾黄疸,与连翘同主项下瘤瘿疾。"④《日华子本草》:"消痰,润心肺。末,和砂糖为丸含,止嗽;烧灰油敷人畜恶疮。"⑤《本草别说》:"能散心胸郁结之气。"⑥《本草会缠):"治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痈,妇人乳痈、痈疽及诸郁之证。"⑦《本草正》:"降胸中因热结脚及乳痈流痰结核。"⑧《本草述》:"疗肿瘤疡,可以托里护心,收敛解毒。"
胆矾
类别: 清热药
催吐,祛腐,解毒。治风痰壅塞,喉痹,癫痫,牙疳,口疮,烂弦风眼,痔疮,肿毒。①《本经》:"主明目,目痛,金疮,诸痫痉,女子阴蚀痛,石淋,寒热,崩中下血,诸邪毒气。"②《别录》:"散癥积、咳逆上气及鼠瘘恶疮。"③《药性论》:"破热毒。"④《唐本草》:"主下血赤白,面黄,女子脏寒。"⑤《日华字本草》:"治蚛牙,鼻内息肉。"⑥《本草图经》:"吐风痰。"⑦《本草蒙筌》:"治喉蛾毒。"⑧《本草汇言》:"消喉痹,疗齿疳龈烂。"⑨《玉楸药解》:"治脚疽、痔瘘、杨梅、金疮、白癜,一切肿痛,带下、崩中,上气,眼疼弦烂,疯狗咬伤,百虫入耳,腋下狐臭。"⑩《医林纂要》:"行肝风,泻肝火,敛肺气,清肺邪,亦兼补心,软坚去毒。功用略同白矾。"
麝香
类别: 开窍药
开窍,辟秽,通络,散瘀。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癥瘕癖积,跌打损伤,痈疽肿毒。 ①《本经》:"主辟恶气,温疟,痫痓,去三虫。" ②《别录》:"疗中恶,心腹暴痛,胀急痞满,风毒,妇人难产,堕胎,去面鼠,目中肤翳。" ③陶弘景:"疗蛇毒。" ④《药性论》:"除心痛,小儿惊痫、客忤,镇心安神。以当门子一粒,细研,熟水灌下,止小便利。能蚀一切痈疮脓。" ⑤《日华子本草》:"杀脏腑虫,制蛇、蚕咬,沙虱、溪、瘴毒,吐风痰。纳子宫暖水脏,止冷带疾。" ⑥《仁斋直指方》:"能化阳通腠理。""能引药透达。" ⑦王好古:"疗鼻窒不闻香臭。" ⑧《纲目》:"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积聚癥瘕。" ⑨《本草正》:"除一切恶疮痔漏肿痛,脓水腐肉,面酐斑疹。凡气滞为病者,俱宜用之。若鼠咬、虫咬成疮,以麝香封之。" ⑩《本草备要》:"治耳聋,目翳,阴冷。"
类别: 补虚药
治虚劳羸瘦,臌胀,小儿疳积,烫伤,折伤,冻疮,疮肿。①《别录》:"牡鼠:疗踒折,续筋骨,捣敷之,三日一易。""肉:小儿哺露大腹,炙食之。"②孟诜:"牡鼠:主小儿痫(疳)疾腹大贪食者,可以黄泥裹烧之,细拣去骨,取肉和五味汁作羹与食之。"③《日华子本草》:"治小儿惊痫疾。以油煎令消,入蜡,敷汤火疮。"④《本草图经》:"主骨蒸劳极,四肢羸瘦,杀虫。亦主小儿疳瘦,去其骨,以酒熬入药。"⑤《产书方》:"下乳汁,作臛与食。"⑥《纲目》:"牡鼠:同石灰捣收,敷金疮。肉:炙食,治小儿寒热诸疳。"
五灵脂
类别: 活血化瘀
生用行血止痛。治心腹血气诸痛,妇女经闭,产后瘀血作痛;外治蛇、蝎、蜈蚣咬伤。炒用止血。治妇女血崩,经水过多,赤带不绝。①《开宝本草》:"主疗心腹冷气,小儿五疳,辟疫,治肠风,通利气脉,女子月闭。"②《本草图经》:"治伤冷积聚及小儿女子方中多用之。"③《本草衍义补遗》:"能行血止血。治心腹冷气,妇人心痛,血气刺痛。"④《本草蒙筌》:"行血宜生,止血须炒,通经闭及治经行不止;定产妇血晕,除小儿疳蛔。"⑤《纲目》:"止妇人经水过多,赤带不绝,胎前产后,血气诸痛;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疝痛,血痢、肠风腹痛;身体血痹刺痛,肝疟发寒热,反胃,消渴及痰涎挟血成窠,血贯疃子,血凝齿痛,重舌,小儿惊风,五痫,癫疾;杀虫,解药毒及蛇蝎蜈蚣伤。"⑥《本草述》:"主损伤接骨。"⑦《现代实用中药》:"涂敷疮疥。"
雄黄
类别: 燥湿止痒
燥湿,祛风,杀虫,解毒。治疥癣,秃疮,痈疽,走马牙疳,缠腰蛇丹,破伤风,蛇虫蟹伤,腋臭,臁疮,哮喘,喉痹,惊痫,痔瘘。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百虫毒。" ②《别录》:"疗疥虫,匿疮,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 ③《日华子本草》:"治疥癣,风邪,癫痫,岚瘴,一切蛇虫犬兽咬伤。" ④王好古:"搜肝气,泻肝风,消涎积。" ⑤《纲目》:"治疟疾寒热,伏暑泄痢,酒饮成癖,惊痫,头风眩晕,化腹中瘀血,杀劳虫疳虫。" ⑥《本草正》:"治痈疽腐肉,并鼠痿,疽、痔等毒。"
用药咨询
‹肝脏360度的解毒剂是什么?›
‹肝脏360度的解毒剂是什么?›肝脏360度的解毒剂是谷胱甘肽,其属于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主要起到保护肝细胞的作用。1.作用:谷胱甘肽是一种由半胱氨酸、甘氨酸和谷氨酰胺组成的三肽化合物。它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生理功能。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多种类型的肝病。此外,还可以用于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并且可以预防肝癌的发生和发展。2.注意事项: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对谷胱甘肽过敏,则不建议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同时,孕妇以及哺乳期妇女需要谨慎用药,以免影响胎儿或婴儿的身体健康。另外,对于存在严重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也不宜服用此药,因为此时可能会导致血清中的谷胱甘肽水平升高,从而加重病情。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酗酒等行为,以免增加肝脏负担,损害身体健康。
清热解毒凉血治皮肤病的中成药
治疗皮肤病可以使用二妙丸、消风止痒颗粒、牛黄上清片、新肤螨灵胶囊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选择复方青黛丸、丹栀逍遥丸等具有凉血作用的药物。一、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1.二妙丸:由苍术、黄柏组成,具有燥湿祛痰、泻火解毒的功效,适用于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蜂窝组织炎等病证。2.消风止痒颗粒:主要成分有防风、蝉蜕、荆芥穗、苦参、麸炒白芍等中药材,具有养血润燥、除湿止痒的作用,可用于阴部瘙痒、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病证。3.牛黄上清片:主要成分有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珍珠母、石膏、冰片等药材,具有散风清热、泻火止痛的功效,用于头晕目眩、牙齿疼痛、口舌生疮、眼花耳鸣以及风热上攻所致的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等病症。4.新肤螨灵胶囊:主要成分是百部、地肤子、蛇床子、土茯苓、薄荷脑等药材,具有杀虫止痒、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疥癣、毛囊炎、痤疮等病证引起的局部丘疹、水疱、脓包等症状有一定疗效。5.其他:复方青黛丸、大败毒胶囊、凉血解毒汤等多种中成药均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效果,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二、具有凉血作用的药物1.复方青黛丸:属于清热剂范畴,是由青黛、焦紫草、墨旱莲、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药材组合而成,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祛斑的功效,常用于肝经蕴热所导致的青春痘、颜面粉刺、蜘蛛痣、肝掌等病证。2.丹栀逍遥丸:主要成分包括牡丹皮、山栀、柴胡、当归、白芍、茯苓、薄荷、炙甘草等药材,具有疏肝解郁、清热调经的功效,常用于肝郁化火所导致的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颊赤口干、潮热起伏、失眠多梦等病证。临床可使用的药物不止上述几种,在遵医嘱服用药物期间应忌烟酒及辛辣、油腻、肥腻食物,并且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温补性中药。若服药两周后症状无缓解,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此外,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孕妇慎用。
清热解毒凉血治皮肤病
清热、解毒、凉血可以治疗实火热证所导致的皮肤病。如果患者出现实火热证的情况,则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牛黄上清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从中医角度来讲,皮肤病主要是由于外感湿邪引起,也有可能是体内郁火所致。当人体受到外邪侵袭时,会导致皮肤毛孔扩张,从而引发一系列皮肤病,如荨麻疹、湿疹等。此时可遵医嘱通过服用牛黄上清丸、龙胆泻肝丸以及大败毒胶囊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成药进行调理。若自身存在实火热证的情况,比如内热炽盛、实火内扰、血热妄行等原因引起的痤疮、丹毒、红斑狼疮、玫瑰糠疹、脂溢性皮炎等疾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该类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清热、解毒、凉血的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群都适宜于吃清热解毒凉血的中药或者中成药,对上述药物过敏的人群不宜服用,以免诱发或加重身体不适症状。同时孕妇也不宜长期大量服药,避免影响胎儿发育。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贴身衣物,适当进行运动锻炼以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