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黄连汤

类别: 解表剂
出处: 《圣济总录》卷六十。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天行急黄,身如金色。
【组成】: 茵陈蒿1两,黄连(去须)1两,黄芩(去黑心)1两,大黄(锉,炒)1两,甘草(炙,锉)半两,人参半两。
【药材配方】: 人参 大黄 甘草 茵陈蒿 黄芩 黄连
【用法】: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食后温服。
中药材配剂
人参
类别: 补虚药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大黄
类别: 活血化瘀
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 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水谷"一作"水谷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②《别录》:"平胃,下气,除痰实,肠间结热,心腹胀满,女子寒血闭胀,小腹痛,诸老血留结。" ③《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④《日华子本草》:"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泄塑滞、水气,四肢冷热不调,温瘴热痰,利大小便,并敷-切疮疖痈毒。" ⑤《纲目》:"主治下痢亦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黄连
类别: 清热药
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按,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①《本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辩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 ②《本草经集注》:"解巴豆毒。" ③《别录》:"主五脏冷热,久下泄辩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④《药性论》:"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 ⑤《本草拾遗》:"主羸瘦气急。" ⑥《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 ⑦《仁斋直指方》:"能去心窍恶血。" ⑧《珍珠囊》:"泻心火,心下痞。酒炒、酒浸,上颈已上。" ⑨王好古:"主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 ⑩《本草衍义补遗》:"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 ⑾《纲目》:"解服药过剂烦闷及轻粉毒。" ⑿《本草新编》:"止吐利吞酸,解口渴,治火眼,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 ⒀《本草备要》:"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除疳,杀蛔。"
黄芩
类别: 清热药
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①《本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②《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③陶弘景:"治奔豚,脐下热痛。"④《药性论》:"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疞痛,心腹坚胀。"⑤《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排脓。治乳痈,发背。"⑥《珍珠囊》:"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⑦李杲:"治发热口苦。"⑧《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⑨《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⑩《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⑾《科学的民间药草》:"外洗创口,有防腐作用。"
茵陈蒿
类别: 清热药
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配栀子、大黄治阳黄;配附子、干姜治阴黄。①《本经》:"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②《别录》:"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热,去伏瘕。"③《本草拾遗》:"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天行时疾,热狂,头痛头旋,风眼痛,瘴疟,女人癥瘕,并内损乏绝。"⑤《本草蒙筌》:"行滞,止痛,宽膈,化痰。"⑥《医学入门》:"消遍身疮疥。"⑦《医林纂要》:"坚肾,燥脾湿,去郁,解热。"⑧《本草再新》:"泻火,平肝,化痰,止咳发汗,利湿,消肿,疗疮火诸毒。"
用药咨询
喝黄连汤需要忌口吗
通常情况下,喝黄连汤需要忌口,一般在服用药物期间需要忌口,以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在服用药物期间,还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黄连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由黄连、黄芩、干姜、甘草等中药材组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湿热痞满、呕吐、痢疾、黄疸、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痈肿疖疮等病症。在喝黄连汤期间,患者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花椒、大蒜、芥末等,以免刺激脾胃,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患者也应避免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比如冰淇淋、冷饮、冰块等,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影响药物的吸收,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大蒜等。另外,患者可以适当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从而增强自身体质。患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适当进行运动,如骑车、打球、游泳等,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喝内疏黄连汤会上火吗
内疏黄连汤一般是指内疏黄连汤制剂,喝内疏黄连汤制剂可能会引起上火。患者在服用药物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以私自盲目用药,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内疏黄连汤制剂属于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由黄连、黄柏、栀子等中药材组成,具有泻火解毒的功效,在临床上通常用于治疗邪火内郁所引起的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心烦口渴、小便短赤等症状。内疏黄连汤制剂属于一种偏寒性的中药材,如果患者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体内寒气聚积,从而引起上火症状,如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小便短赤等。如果患者出现上火症状,需要及时停药,并到正规医院就诊,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三黄片、黄连上清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服用内疏黄连汤制剂期间,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如辣椒、炸鸡、冰淇淋等,以免影响药效。如果患者服用内疏黄连汤制剂后出现上火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的中医科就诊,进行望、闻、问、切等检查,以明确具体情况。
葛根黄芩黄连汤的功效与作用
葛根黄芩黄连汤具有解表清里、清热解毒、升阳止泻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胸脘烦热、口干作渴、恶心呕吐、发热等症,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葛根黄芩黄连汤主要成分包括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其中葛根为方中君药,黄芩、黄连、炙甘草补益清热,黄芩、黄连、炙甘草泻火解毒,配以其他止泻药以增强疗效,诸药合用具有解表清里之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胸脘烦热、口干作渴、恶心呕吐、发热等症。葛根黄芩黄连汤中的葛根为方中君药,黄芩、黄连、炙甘草具有清热解毒、清肺热、止咳的功效,配以其他止泻药以增强疗效,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升阳止泻的功效。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该方剂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对于脾胃虚寒、低血压等人群慎用,对于药物成分过敏的人群禁止服用。若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