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暖膏药

类别: 理血剂
出处: 《圣惠》卷六十七。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一切伤折。
【疗效】: 接骨止痛。
【组成】: 黄丹48两,麻油5斤,猪脂2斤,松脂1斤,羊脂10两,蜡10两,野驼脂10两,当归2两,乌蛇2两,生干地黄2两,连翘花1两,续断2两,白芷1两,露蜂房1两,川乌头1两(去皮脐),细辛1两,棘针1两,芎1两,羌活1两,人粪1两(干者,烧灰),紫草1两,虎胫骨1两,鲮鲤甲1两,猬皮1两,莨菪子1两,吴茱萸1两,白蔹3分,紫葛3分,玄参3分,桑木耳3分,木通3分(锉),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青帛7尺
【药材配方】: 乌蛇 吴茱萸 川乌头 干地黄 木耳 木通 杏仁 桑 棘针 玄参 白芷 白蔹 紫草 细辛 续断 羊脂 羌活 莨菪 连翘 露蜂房 鲮鲤 麻油
【用法】: 有患者,于绢帛上微火摊,贴于折损处,1日1度换之。
【附注】: 雄黄暖膏(《普济方》卷三一五)。
中药材配剂
露蜂房
类别: 解毒杀虫
祛风止痛;攻毒消肿;杀虫止痒。主风温痹痛;风虫牙痛;痈疽恶疮;瘰疬;喉舌肿痛;痔漏;风疹瘙痒;皮肤顽癣。①《本经》:"主惊痫瘈疭,寒热邪气,癫疾,肠痔。"②《别录》:"疗蜂毒,毒肿。"③《唐本草》:"灰之,酒服,主阴痿;水煮洗狐尿刺疮;服之疗上气,赤白痢,遗尿失禁、"④《日华子本草》:"治牙齿疼,痢疾,乳痈;蜂叮,恶疮,即煎洗。"⑤《本草汇言》:"驱风攻毒,散疔肿恶毒。"⑥《本草述》:"治积痰久嗽,风惊颤掉,神昏错乱。"
麻油
类别: 泻下药
润燥通便,解毒,生肌。治肠燥便秘,蛔虫、食积腹痛,疮肿,溃疡,疥癣,皮肤皲裂。①《别录》:"利大肠,胞衣不落。生者摩疮肿,生秃发。"②《千金·食治》:"去头面游风。"③孟诜:"杀五黄,下三焦热毒气,通大小肠,治蛔心痛,敷一切恶疮疥癣,杀一切虫。取一合,和鸡子两颗,芒硝一两,搅服,少时即泻下热毒。"④《本草拾遗》:"主天行热,肠秘内结热,服一合,下利为度。"⑤《日华子本草》:"陈油煎膏,生肌长肉,止痛,消痈肿,补皮裂。"⑥《纲目》:"解热毒,食毒、虫毒。"
木耳
类别: 止血药
补气养血;润肺止咳;止血;降压;抗癌。气虚血亏;肺虚久咳;咳血;衄血;血痢;痔疮出血;妇女崩漏; 高血压;眼底出血;子宫颈癌;阴道癌;跌打伤痛。①《日用本草》:治肠癖下血,又凉血。②《纲目》:治痔。③《药性切用》:润燥利肠。④《随息居饮食谱》:补气耐饥,活血,治跌仆伤。凡崩淋血痢,痔患肠风,常食可瘳。⑤《药性论》:蕈耳,古槐、桑树上者良。能治风,破血,益力,其余树上多动风气,发痼疾,令人肋下急,损经络背膊,闷。次柘木者良。 ⑥唐本草》:楮耳人常食,槐耳用疗痔,榆、柳、桑耳此为五耳。软者并堪啖。 ⑦《纲目》:木耳各木皆生,其良毒亦必随木性,不可不审,然今货者,亦多杂木,惟桑、柳、楮、榆之耳为多。⑧《生生编》,柳蛾补胃,木耳衰精。言老柳之蛾,能补胃理气,木耳乃朽木所生,有衰精冷肾之害也。
木通
类别: 利水渗湿
泻火行水,通利血脉。治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①《本经》:"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②《吴普本草》:"止自汗。"③《别录》:"疗脾疸常欲眠,心烦哕,出音声,疗耳聋,散痈肿诸结不消,及金疮、恶疮、鼠瘘、踒折、鼻息肉,堕胎,去三虫。"④《药性论》:"主治五淋,利小便,开关格。治人多睡,主水肿浮大,除烦热。"⑤《食疗本草》:"煮饮之,通妇人血气,又除寒热不通之气,消鼠瘘、金疮、踒折,煮汁酿酒妙。"⑥《本草拾遗》:"利大小便,令人心宽下气。"⑦《海药本草》:"主诸瘘疮;喉咙痛及喉痹,并宜煎服之,磨亦得,急即含之。"⑧《食性本草》:"主理风热淋疾,小便效急疼,小腹虚满,宜煎汤并葱食之有效。"⑨《日华子本草》:"安心除烦,止渴退热。治健忘,明耳目,治鼻塞;通小肠,下水,破积聚血块,排脓,治疮疖,止痛,催生下胞,女人血闭,月候不匀,天行时疾,头痛目眩,羸劣乳结,及下乳。"⑩《安徽药材》:"治脚气浮肿。"
羌活
类别: 解表药
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证。本品有较强的发散风寒和止痛效果。常与防风、白芷、细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2、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用。本品能祛风胜温,散寒止痛。常与防风、同用,如蠲痹汤。①《药性论》: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歪邪,遍身顽痹。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头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疼,通利五脏。③《珍珠囊》: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亦能温胆。④《品汇精要》:主遍身百节疼痛,肌表八风贼邪,除新旧风湿,排腐肉疽疮.⑤《本草备要》:泻肝气,搜肝风,治风湿相搏,本经(太阳)头痛,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刚痉柔痉,中风不语,头旋目赤。⑥《会约医镜》:治邪闭憎寒,壮热无汗。
类别: 其它
白蔹
类别: 清热药
清热,解毒,散结,生肌,止痛,治痈肿,疔疮,瘰疬,烫伤,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①《本经》:"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②《别录》:"下赤白,杀火毒。"③《药性论》:"治面上疱疮。"④《日华子本草》:"止惊邪,发背,瘰窃,肠风,痔漏,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烫火疮,生肌止痛。"⑤《本草图经》:"治风,金疮。"⑥李杲:"涂一切肿毒,敷疔疮。"⑦《纲目》:"解狼毒毒。"
白芷
类别: 解表药
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①《本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②《别录》:疗风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泻),呕吐,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③《药性论》: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人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人沥血、腰腹痛;能蚀脓。④《日华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⑤《滇南本草》: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⑥《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川乌头
类别: 祛风湿
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①《珍珠囊》:"去寒湿风痹、血痹。"②李杲:"除寒湿,行经,散风邪,破诸积冷毒。"③王好古:"补命门不足,肝风虚。"④《王氏究原方》:"性轻疏,温脾去风。"⑤《纲目》:"助阳退阴,功同附子而稍缓。"
干地黄
类别: 补虚药
滋阴,养血。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①《本经》: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②《别录》: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③《药性论》:补虚损,温中下气,通血脉,治产后腹痛,主吐血不止。④《日华子本草》:治惊悸劳劣,心肺损,吐血,鼻衄,妇人崩中血晕,助筋骨。⑤王好古:主心病,掌中热痛,痹气痿蹙,嗜卧,足下热而痛。⑥《本草从新》:治血虚发热,常觉饥馁,倦怠嗜卧,胸膈痞闷;调经安胎。
棘针
类别: 清热药
消肿,溃脓,止痛。治痈肿有脓,心腹痛,尿血,喉痹。①《本经》:"主心腹痛,痈肿,溃脓,止痛。"②《别录》:"决刺结,疗丈夫虚损,阴痿,精自出。补肾气,益精髓。""疗腰痛,喉痹不通。"
莨菪
类别: 平肝息风
连翘
类别: 清热药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①《本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②《别录》:"去白虫。"③《药性论》:"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④《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⑤李杲:"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⑥王好古:"治耳聋浑浑焞焞。"
鲮鲤
类别: 活血化瘀
《医林纂要》:"杀虫,行血,攻坚散瘀,治痹通经。"
乌蛇
类别: 祛风湿
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顽痹,肌肤不仁,骨、关节结核,风疹疥癣,麻风,破伤风,小儿麻痹症。①《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肤生疮,眉须脱落,瘑痒疥等。"②《开宝本草)):"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诸风。"③《纲目》:"功与白花蛇同而性善无毒。"④《医林纂要》:"滋阴明目。"
吴茱萸
类别: 温里药
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①《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②《别录》:"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③《药性论》:"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拥气。"④《本草拾遗》:"杀恶虫毒,牙齿虫匿。"⑤《日华子本草》:"健脾通关节。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下产后余血。"⑥王好古:"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⑦《纲目》:"开郁化滞。治吞酸,蹶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细辛
类别: 解表药
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1)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2)温经止痛: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3)温化寒痰: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4)宜通肺窍:用于鼻炎、鼻窦炎。①《本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②《别录》: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齆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③陶弘景: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④《药性论》: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庠,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⑤《日华子本草》:治咳,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⑥《本草衍义》:治头面风痛。⑦《珍珠囊》:主少阴苦头痛。⑧《纲目》:治口舌生疮,大便燥结,起目中倒睫。⑨《本草通玄》:主风寒湿头疼,痰歇气壅。⑩《本经逢原》:主痰结湿火,鼻塞不利。
杏仁
类别: 止咳化痰
祛痰止咳,平喘,润肠。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 ②《本草经集注》:"解锡、胡粉毒。" ③《别录》:"主惊痫,心下烦热,风气去来,时行头痛,解肌,消心下急,杀狗毒。" ④《药性论》:"治腹痹不通,发汗,主温病。治心下急满痛,除心腹烦闷,疗肺气咳嗽,上气喘促。入天门冬煎,润心肺。可和酪作汤,益润声气。宿即动冷气。" ⑤崔禹锡《食经》:"理风噤及言吮不开。" ⑥《医学启源》:"除肺中燥,治风燥在于胸膈。《主治秘诀》云,润肺气,消食,升滞气。" ⑦《滇南本草》:"止咳嗽,消痰润肺,润肠胃,消面粉积,下气,治疳虫。" ⑧《纲目》:"杀虫,治诸疮疥,消肿,去头面诸风气鼓疱。"
续断
类别: 补虚药
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治腰背酸痛,足膝无力,胎漏,崩漏,带下,遗精,跌打损伤,金疮,痔漏,痈疽疮肿。①《本经》: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②《别录》:主崩中漏血,金疮血内漏,止痛,生肌肉,腕伤,恶血,腰痛,关节缓急。③《药性论》:主绝伤,去诸温毒,能宣通经脉。④《日华子本草》:助气,调血脉,补五劳七伤,破癥结瘀血,消肿毒,肠风,痔瘘,乳痈,瘰疬,扑损,妇人产前后一切病,面黄虚肿,缩小便,止泄精,尿血,胎漏,子宫冷。⑤《滇南本草》:补肝,强筋骨,走经络,止经中(筋骨)酸痛,安胎,治妇人白带,生新血,破瘀血,落死眙,止咳嗽咳血,治赤白便浊。⑥《滇南本草图说》:治一切无名肿毒,杨梅,天泡诸疮。
玄参
类别: 补虚药
滋阴,降火,除烦,解毒。治热病伤阴,舌绎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津伤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痈肿,瘰疬,温毒发斑、目赤、白喉、疮毒。①《本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②《别录》:主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癥,定五藏。③《药性论》:能治暴结热,主热风头痛,伤寒劳复,散瘤瘿瘰疬。④《日华子本草》:治头风热毒游风,补虚劳损,心惊烦躁,劣乏骨蒸,传尸邪气,止健忘,消肿毒。⑤《医学启源》:治心懊憹烦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⑥《品汇精要》:消咽喉之肿,泻无根之火。⑦《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⑧《本草正义》:疗胸膈心肺热邪,清膀胱肝肾热结。疗风热之咽痛,泄肝阳之目赤,止自汗盗汗,治吐血衄血。
羊脂
类别: 补虚药
补虚,润燥,祛风,化毒。治虚劳羸瘦,肌肤枯憔,久痢,丹毒,疮癣。①《千金·食治》:"生脂:止下痢脱肛,去风毒,妇人产后腹中绞痛。"②《日华子本草》:"治游风并黑皯。"③《纲目》:"熟脂:主贼风痿痹,辟瘟气,止劳痢,润肌肤。杀虫,治疮癣。入膏药,透肌肉经络,彻风热毒气。"
紫草
类别: 清热药
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治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①《本经》:"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②《别录》:"疗腹肿胀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齄。"③《药性论》:"治恶疮、瘑癣。"④《本草图经》:"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者,以此作药,使其发出。"⑤《纲目》:"治斑疹、痘毒,活血凉血,利大肠。"⑥《医林纂要》:"补心,舒肝,散瘀,活血。"⑦《吉林中草药》:"治便秘,尿血。"⑧《陕西中草药》:"治汤火伤,皮炎,湿疹,尿路感染。"
用药咨询
[精索静脉曲张贴膏药有用吗?]
[精索静脉曲张贴膏药有用吗?]精索静脉曲贴膏药一般是有用的。但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精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阴囊部位坠胀感和疼痛等症状。而膏药通常是通过局部外敷的方式作用于患处,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因此对于轻度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来说,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麝香壮骨膏、云南白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止痛效果。但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则不适合使用膏药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此时建议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来治疗,如腹腔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开放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等方法进行处理,有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对膏药中的成分存在过敏反应,则不建议使用,以免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等不适症状。必要时可以遵医嘱选择其他方式进行治疗。
[膏药可以治疗输卵管不通吗?]
[膏药可以治疗输卵管不通吗?]膏药一般不可以治疗输卵管不通。输卵管不通通常是由于盆腔粘连、感染等原因所导致,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1.盆腔粘连:如果曾经有过宫腔操作史或者慢性盆腔炎的病史,则有可能会导致盆腔内的组织器官发生粘连,从而引起输卵管梗阻的情况发生。此时使用膏药并不能够起到治疗的作用,还可能会延误病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头孢克肟胶囊、甲硝唑片等抗炎药物控制炎症反应,并且配合热敷的方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症状。2.感染:如子宫内膜炎、宫颈炎等疾病,可使输卵管出现不同程度地堵塞情况,而膏药属于一种外用药物,通过皮肤吸收后不能进入血液循环,所以无法达到治疗的效果。若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上述疾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胶囊、青霉素V钾片等抗生素类药物治疗。3.其他原因:若是先天性输卵管发育异常所致的输卵管不通畅,通常也不可以通过贴膏药来进行缓解。建议到医院完善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可通过手术方式进行修复。此外,若是患有妇科肿瘤性疾病,也有可能会压迫输卵管,进而使其通透性降低,甚至还会造成闭塞现象。此时同样不建议使用膏药来治疗,需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放疗、化疗等方式处理。
[输卵管堵塞贴膏药行吗?]
[输卵管堵塞贴膏药行吗?]输卵管堵塞的患者不建议使用膏药治疗。输卵管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之一,具有拾卵、运输受精卵的作用,如果输卵管发生堵塞,则会影响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影响生育能力。目前临床上对于输卵管堵塞并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因此不能盲目相信膏药的功效而耽误病情。输卵管堵塞后可能会出现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引起不孕症的发生。此时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并配合医生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来改善症状,比如通过宫腔镜联合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疏通输卵管,提高自然怀孕的概率。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裤,避免感染的现象发生。若存在原发疾病导致输卵管堵塞的情况时,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如阑尾炎或盆腔炎等炎症性疾病引起的输卵管堵塞,可遵医嘱服用头孢克肟片、甲硝唑片等抗炎类药物进行治疗。而对于因先天性发育异常或者子宫畸形等因素造成的输卵管堵塞,则可能需要考虑通过试管婴儿技术辅助怀孕。
同类理血剂
消肿止疼药膏
主治: 骨折、脱位初期及软组织损伤瘀肿疼痛者。
疗效: 祛瘀,消肿,止痛。
组成: 姜黄5两,羌活5两,干姜5两,栀子5两,乳香5钱,没药5钱。
当归活血汤
主治: 脾胃虚弱。 加减: 内外俱热如蒸者,加青蒿汁1碗,银柴胡1两,胡黄连5钱;内热蒸者,加地骨皮4两,牡丹皮2两、知母1两;女人,加童便浸香附子1两,乌药2两,玄胡2两;男女胃脘痛者,加草豆蔻1两;寒,加肉桂;虚火阵阵作痛,加炒黑山栀仁半两;头昏目晕者,加天麻2两、钟乳粉1两;头虚痛者,加大川芎2两;咳嗽,加贝母3两,紫菀1两,五味子1两;肺热者,加麦门冬3两,天门冬1
疗效: 养血和中。
组成: 当归1斤4两(酒洗),芍药8两(微炒),生地黄半斤(酒洗),薏仁1斤(糯米炒,去粉),茯苓6两,白术10两(泻者,黄土微炒),莲肉半斤(去心),山药8两(炒),陈皮4两,人参3两(脉微者,倍之),甘草1两(半炙半生),枸杞子4两。
舒筋活血洗剂
主治: 下肢骨折,脱位后期,瘀血凝聚,筋结不伸。
疗效: 舒筋活血。
组成: 伸筋草5钱,透骨草5钱,桑寄生5钱,骨碎补5钱,土牛膝5钱,归尾3钱,红花3钱,秦艽3钱,五加皮3钱,木瓜3钱。
苓桂丹参汤
主治: 结瘀紫黑,经前腹痛。
组成: 丹皮3钱,甘草3钱,干姜3钱,茯苓3钱,桂枝3钱,丹参3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