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气膏

类别: 祛湿剂
出处: 《疡科选粹》卷八。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风湿气痛,兼治跌打损伤。
【组成】: 川乌1两,草乌1两,当归2两,红花1两,官桂1两,白芷1两,桃仁1两,防风1两,赤芍药1两,补骨脂1两,穿山甲1两,羌活1两。
【药材配方】: 川乌 桃仁 白芷 穿山甲 红花 羌活 芍药 草乌 补骨脂 防风
【用法】: 上锉,用麻油2斤,入前药煎枯,以布绞去渣,取油,另煎至滴水成珠为度,听用;又用松香10斤煎销,以夏布滤下,流于水内,又沸去水,取出松香,又将葱、姜汁各1碗,烧酒1斤,入松香内和匀,略煎过,方入前油,慢火熬成膏,住火,加乳香、没药各1两,阿魏1两,麝香1钱和匀摊用。
中药材配剂
羌活
类别: 解表药
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证。本品有较强的发散风寒和止痛效果。常与防风、白芷、细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2、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用。本品能祛风胜温,散寒止痛。常与防风、同用,如蠲痹汤。①《药性论》: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血癞,手足不遂,口面歪邪,遍身顽痹。②《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气,筋骨拳挛,四肢羸劣,头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气,五劳七伤,虚损冷气,骨节酸疼,通利五脏。③《珍珠囊》:太阳经头痛,去诸骨节疼痛,亦能温胆。④《品汇精要》:主遍身百节疼痛,肌表八风贼邪,除新旧风湿,排腐肉疽疮.⑤《本草备要》:泻肝气,搜肝风,治风湿相搏,本经(太阳)头痛,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刚痉柔痉,中风不语,头旋目赤。⑥《会约医镜》:治邪闭憎寒,壮热无汗。
白芷
类别: 解表药
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①《本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②《别录》:疗风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泻),呕吐,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③《药性论》: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人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人沥血、腰腹痛;能蚀脓。④《日华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⑤《滇南本草》: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⑥《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小便出血,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
补骨脂
类别: 补虚药
补肾助阳。治肾虚冷泻,遗尿,滑精,小便频数,阳痿,腰膝冷痛,虚寒喘嗽。外用治白癜风。①《药性论》:主男子腰疼,膝冷囊湿,逐诸冷痹顽,止小便利,腹中冷。②《日华子本草》:兴阳事,治冷劳,明耳目。③《开宝本草》:主五劳七伤,风虚冷,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及妇人血气堕胎。④《品汇精要》:固精气。⑤《纲目》:治肾泄,通命门,暖丹田,敛精神。⑥《玉楸药解》:温暖水土,消化饮食,升达脾胃,收敛滑泄、遗精、带下、溺多、便滑诸证。⑦《医林纂要》:治虚寒喘嗽。
草乌
类别: 祛风湿
  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 痹,痈疽,疔疮,瘰疬。   ① 《本经》: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② 《别录》: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俛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主风湿,丈夫肾湿阴囊痒,寒热历节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痈肿脓结。   ③ 《药性论》:能治恶风,憎寒,冷痰包心,肠腹疞痛,痃癖气块,益阳事,治齿痛,主强志。治男子肾衰弱,阴汗,主疗风温湿邪痛。   ④ 《药类法象》:治风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经药也。   ⑤ 《纲目》:治头风喉痹,痈肿疔毒。主大风顽痹。   ⑥ 《东医宝鉴》:治风湿麻痹疼痛,发破伤风汗。   ⑦ 《纲目拾遗》:追风活血,取根入药酒。   ⑧ 《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麻痹症。又为伤科要药。
川乌
类别: 祛风湿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等病症。一般炮制后内服。生川乌酊外用能刺激皮肤,继而产生麻木感,故外用作某些神经痛及风湿的镇痛剂。
穿山甲
类别: 活血化瘀
消肿溃痈,搜风活络,通经下乳。治痈疽疮种,风寒湿痹,月经停闭,乳汁不通。外用止血。①《别录》:主五邪惊啼悲伤,烧之作灰,以酒或水和方寸匕,疗蚁瘘。②陶弘景:疗疮癞。③《药性论》:治山瘴疟。恶疮,烧敷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小儿惊邪,痔漏、恶疮、疥癣。⑤《滇南本草》:治疥癞痈毒,破气行血,胸膈膨胀逆气,治膀胱疝气疼痛。⑥《纲目》:除痰疟寒热,风痹强直疼痛,通经脉,下乳汁,消痈肿,排脓血,通窍杀虫。⑦《本草再新》:搜风去湿,解热败毒。
防风
类别: 解表药
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①《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②《本草经集注》:杀附子毒。③《别录》: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④《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⑤《珍珠囊》:身:去上风,梢:去下风。⑥《药类法象》:治风通用。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除上焦风邪。⑦王好占:搜肝气。⑧《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挛,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盔汗,断漏下、崩中。⑨《本草求原》:解乌头、芫花、野菌诸热药毒。
红花
类别: 活血化瘀
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治经闭,癥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扑损伤。 ①《唐本草》:"治口噤不语,血结,产后诸疾。" ②《开宝本草》:"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主蛊毒下血。" ③《本草蒙筌》:"喉痹噎塞不通,捣汁咽。" ④《纲目》:"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 ⑤《本草正》:"达痘疮血热难出,散斑疹血滞不消。" ⑥《本草再新》:"利水消肿,安生胎,堕死胎。"
芍药
类别: 补虚药
1、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夏月加黄芩五分,恶寒加肉桂一钱,冬月大寒再加桂一钱。  2、骨痛。用芍药二分、虎骨一两,炙后研细,装入布袋放在酒三升中泡五天。每次饮酒三合,一天三次。  3、脚气肿痛。用芍药六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白开水送下。  4、消渴。用白芍药、甘草,等分为末。每用一钱,水煎服。一日服三次。有特效。  5、鼻血不止。用芍药研细,每服两匙,水送下。  6、鼻血、咯血。用白芍药一两、犀角末二钱半,共研细,新水冲服一茶匙。血止为限。  7、崩中下血(小腹痛)。用芍药一两(炒黄)、柏圳六两(微炒)。每服二两,加水一升,煮成六合。又方:将上方中的两味药,共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8、月经不停。用白芍药、香附子、熟艾叶各一钱半,水煎服。  9、赤白带长期不愈。用白芍药三两、干姜半两,锉碎黄,捣成末。每服二匙,空心服,水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芍药炒黑,研为末,酒送服。  10、刀伤。用白芍药一两,熬黄,研细。每服二钱,酒或米汤送下。同时可用药末敷伤处。  11、木舌肿满。用赤芍药、甘草煎水热漱。  12、鱼骨鲠喉。用白芍药嚼细咽汁。
桃仁
类别: 泻下药
破血行瘀,润燥滑肠。治经闭,癥瘕,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 ①《本经》:"主瘀血,血闭癥瘕,邪气,杀小虫。" ②《别录》:"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击血,破癥瘕,通脉,止痛。" ③孟诜:"杀三虫,止心痛。" ④《医学启源》:"治大便血结。" ⑤李杲:"治热入血室,腹中滞血,皮肤血热燥痒,皮肤凝聚之血。" ⑥《滇南本草》:"治血痰。" ⑦《纲目》:"主血滞风痹,骨蒸,肝疟寒热,产后血病。" ⑧《现代实用中药》:"治高血压及慢性盲肠炎,妇人子宫血肿。"
用药咨询
[湿气重肾阳虚该怎么治疗?]
[湿气重肾阳虚该怎么治疗?]湿气重、肾阳虚的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注意保暖、针灸或按摩穴位等方法进行日常调理。若需要药物治疗,则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等药物进行治疗。一、日常调理1.饮食调理:湿气重、肾阳虚者应避免食用寒凉食物,如西瓜、冰激凌等,以免加重体内湿邪困遏导致的症状。可适当进食羊肉、牛肉、韭菜等温热的食物,辅助缓解症状。此外,还可适量吃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比如冬瓜、薏米仁、红豆等,对于去除体内的湿气有一定帮助。2.注意保暖:此类人群还应注意加强保暖措施,尤其是腰部和脚部,以及处于阴冷、潮湿环境时间较长时更应该做好防潮保暖工作,以减少湿邪侵袭机体的机会。3.针灸或按摩穴位:常用穴位包括关元穴、命门穴、腰阳关穴、委中穴、足三里穴等,通过刺激穴位能够起到益气温阳、活血通络的作用,进而有助于改善上述不适症状。二、药物治疗1.金匮肾气丸:主要由熟地黄、牡丹皮、山药等中药材组成,具有滋补肾阳、化气行水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等症状。但不适用于急性期出现尿少浮肿欲脱、胸闷喘促、咳嗽咳痰黏稠难出等病症的人群服用。2.附子理中丸:主要成分有附子、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等药材,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可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手足不温等症状。但对于孕妇及阴虚内热者禁用此药,服药期间不宜与半夏、南星、白鲜皮等药材同用。3.参苓白术散:主要成分为人参、茯苓、白扁豆、山药等药材,可以用于治疗气短乏力、食少口渴、大便溏软等症状,用药后可能会引起轻度头晕,一般无需特殊处理。4.其他:除上述常见药物外,患者还可以遵医嘱使用桂附地黄丸、四神丸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有效缓解自身不适症状。如果无法明确选用何种药物,建议及时到医院中医科就诊,在医生辨证下进行治疗,以免盲目用药而延误病情。另外,由于该类药物较多,故用药前还需谨遵医嘱了解相关注意事项。
[脾虚肾虚湿气重怎么调理?]
[脾虚肾虚湿气重怎么调理?]脾虚、肾虚、湿气重是中医上比较常见的证候,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生活调整进行改善。若症状较严重,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1.饮食调理:建议平时注意清淡饮食,可以适当吃一些健脾补肾的食物,如山药、核桃等,对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另外也可以多吃具有利水渗湿功效的食物,比如冬瓜、薏米仁等,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2.生活调整: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熬夜。同时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如慢跑、打球等,有助于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祛除体内的湿气。此外,还需做好保暖措施,及时增添衣物,避免着凉。3.服用药物: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通过上述方式无法有效缓解,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金匮肾气丸、参苓白术散或者附子理中丸等药物进行调理,能够起到温补肾脏的作用,还可以达到益气养阴以及健脾和胃的功效,从而促使疾病恢复。除此之外,还需要配合针灸或按摩等方式辅助治疗,但是要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自行盲目操作,以免损伤身体。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症状,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脾肾两虚湿气重怎么调理?]
[脾肾两虚湿气重怎么调理?]脾肾两虚、湿气重的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生活调整进行改善。若效果不佳,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治疗。1.饮食调理: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吃温性或热性的食物,如羊肉、韭菜等,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对于脾肾两虚的情况有辅助缓解作用。另外还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比如山药、薏米仁、冬瓜皮等,都有利于去除体内的湿气,对病情恢复有一定帮助。2.生活调整:此类人群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并且要劳逸结合,不要过于劳累。同时还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可以选择有氧运动,如慢跑、打球等,能够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有利于排汗,从而起到祛除体内湿邪的效果。3.服用药物: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通过以上方法无法得到缓解,就需要遵医嘱服用地黄丸、四神丸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达到补中益气以及养血调经的功效,有助于病情恢复。此外,还有其他治疗方法,例如艾灸调理等,建议到中医科就诊,在医生辨证下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