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发热方

类别: 清热剂
出处: 《傅青主男女科》卷二。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内伤发热,肝木郁者。
【组成】: 当归1钱,柴胡1钱,陈皮1钱,栀子1钱,甘草1钱,白芍2钱,花粉2钱。
【药材配方】: 柴胡 栀子 甘草 白芍 陈皮
【用法】: 水煎服。
中药材配剂
白芍
类别: 补虚药
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④《唐本草》:益女子血。⑤《日华子本草》:治风补痨,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治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⑥《医学启源》:安脾经,治腹痛,收胃气,止泻利,和血,固腠理,泻肝,补脾胃。⑦王好古: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鼽衄,目涩,肝血不足,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⑧《滇南本草》:泻脾热,止腹疼,止水泻,收肝气逆疼,调养心肝脾经血,舒经降气,止肝气疼痛。
柴胡
类别: 解表药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①《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②《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③《药性论》: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④《千金方》:苗汁治耳聋,灌耳中。⑤《四声本草》:主痰澜、胸胁中痞。⑥《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⑦《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⑧《医学启源》: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⑨《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⑩《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陈皮
类别: 理气药
甘草
类别: 补虚药
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①《本经》:"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②《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 ③《药性论》:"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人阴(不)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壮筋骨,解冷热。" ⑤《珍珠囊》:"补血,养胃。" ⑥《汤液本草》:"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消五发之疮疽,与黄耆同功。" ⑦《纲目》:"解小儿胎毒、惊痼,降火止痛。"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消化性溃疡和黄疸。"
栀子
类别: 清热药
清热,泻火,凉血。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①《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②《本草经集注》:"解踯躅毒。" ③《别录》:"疗目热亦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④《药性论》:"杀蟅虫毒,去热毒风,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治时疾除热及消渴口干,目赤肿痛。" ⑤《食疗本草》:"主瘖哑,紫癜风,黄疸积热心躁。" ⑥《医学启源》:"疗心经客热,除烦躁,去上焦虚热,治风。" ⑦《药类法象》:"治心烦懊憹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而小便不利。" ⑧朱震亨:"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 ⑧《纲目》:"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 ⑩《本草备要》:"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治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治黄疸型肝炎,蚕豆黄,感冒高热,菌痢,肾炎水肿,鼻衄,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
用药咨询
『乳腺癌早期乳房发热?』
『乳腺癌早期乳房发热?』乳腺癌早期患者出现乳房发热的情况比较少见,可能是由于外界刺激、药物副作用等非疾病因素导致。也有可能是肿瘤本身或合并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引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一、非疾病因素1.外界刺激:如寒冷刺激、剧烈运动等,均可使乳腺癌患者的乳房皮肤温度升高,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注意保暖或者适当休息后可逐渐恢复正常。2.药物副作用:部分抗肿瘤药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还可能会对正常组织产生影响,从而引发不良反应,比如化疗药物常会使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发热现象发生。此时需及时告知医生,在征得医生同意后考虑调整用药方案。二、疾病因素1.肿瘤本身:如果乳腺癌患者病情加重,肿瘤体积不断增大,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而引发疼痛不适感,并且会增加体内血液循环负担,可能导致乳房发热情况的发生。建议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盐酸曲普瑞林、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等药物进行系统性治疗。2.合并感染:若乳腺癌患者未做好日常护理措施,可能出现细菌入侵并引发局部感染的情况,也会出现上述症状表现。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类药物控制感染。除以上常见原因外,若乳腺癌患者存在内分泌紊乱等情况时,也可能诱发此症状。若无法明确具体病因,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避免盲目自行处理而延误治疗。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治疗即可。
『癌性发热的四大特点?』
『癌性发热的四大特点?』癌性发热是指由于癌症本身或抗癌治疗所致的机体反应性发热,并非感染所致。其原因较多且复杂,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癌性发热只有四种特点。一般而言,癌性发热的特点包括体温升高、昼夜节律颠倒等一般特点,以及持续时间长、抗生素无效、退热药效果不佳等特点。一、一般特点1.体温升高:通常为中低度发热,也可高达39-40℃,但一般不超过38.5℃,呈稽留热型或弛张热型,亦可随选测部位不同而异,如在口表则发热与体感温度相近,在肛表则二者接近于相等。部分患者清晨2-6点体温最低,午后最高,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2.抗生素无效: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治疗后仍无法控制发热,这是癌性发热的重要特征之一。二、特点1.持续时间长:多数患者的发热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个别可达1年左右,甚至更久。2.退热药效果不佳:使用解热镇痛药物虽能暂时使体温恢复正常,但很快又会再度发烧,而且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除上述特点外,癌性发热还具有以下特点:1.癌组织直接侵犯及肿瘤相关因子释放:是导致癌性发热的主要机制,其中癌细胞因坏死、凋亡和代谢引起内源性致热原释放,可能起一定作用。2.免疫防御功能缺陷:正常情况下,发热激活宿主基因组上调一系列炎性介质,以发挥抗肿瘤效应,但在肿瘤患者的体内,这一过程被异常激活并持续存在,从而产生持久的炎症状态,表现为长期高烧不退。3.糖皮质激素影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者易发生癌性发热,停用此类药物后发热症状即可缓解。4.其他方面: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等因素均可诱发癌性发热,需注意鉴别诊断。建议出现癌性发热时及时就诊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以免延误病情。平时应注意休息,适当增加营养物质摄入,促进身体恢复。
『白血病隔多久发热一次?』
『白血病隔多久发热一次?』临床上并没有明确数据表明白血病患者隔多久会发热一次。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机体抵抗力不同等,因此间隔时间也存在差异性。如果患者病情较轻,并且自身免疫力较好,则可能不会出现发热的情况。但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时,可能会在1-2天或更短的时间内反复发热。若发现身体有明显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治疗。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考虑与病毒感染、免疫因素异常以及遗传因素有关。患病后患者会出现苍白、虚弱、乏力等症状,随着疾病发展还有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引起感染、出血的现象发生。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遵医嘱通过化疗的方式辅助治疗,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盐酸伊立替康胶囊、注射用柔红霉素等。除此之外,部分患者还可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同类清热剂
清瘟败毒饮
主治: 一切火热,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干咽痛,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盛发斑。现代多用于脑炎乙型、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等。
疗效: 解外化内,升清降浊。
组成: 生石膏大剂6-8两,中剂2-4两,小剂8钱-1两2钱,小生地大剂6钱-1两,中剂3-5钱,小剂2-4钱,乌犀角大剂6-8钱,中剂3-4钱,小剂2-4钱,真川连大剂4-6钱,中剂2-4钱,小剂1钱-1钱半,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
五味消毒饮
主治: 各种疔毒,痈疮疖肿。红丝疔、暗疔、内疔、羊毛疔,疔疮发无定处,未化或已化,或走黄者。
组成: 金银花3钱,野菊花1钱2分,蒲公英1钱2分,紫花地丁1钱2分,紫背天葵子1钱2分。
辛夷清肺饮
主治: 肺热鼻内息肉,初如榴子,日后渐大,闭塞孔窍,气不宣通。
组成: 辛夷6分,黄芩1钱,山栀1钱,麦门冬1钱,百合1钱,石膏1钱,知母1钱,甘草5分,枇杷叶3片(去毛),升麻3分。
一见消
主治: 痈疽。
组成: 金银花1斤,蒲公英4两,赤芍4两,黄耆8两,紫花地丁6两,红花8两,鬼馒头4两,地榆2两,黄柏2两,羌活1两,半夏1两,紫草1两,麻黄2两,瓜蒌1两,白芷1两,当归2两,栀子2两,独活1两,黑参3两,花粉1两,苍术1两,钩藤1两,木通1两,大黄1两,柴胡8钱,甘草5钱,皂角5钱,连翘3钱,防风5钱,牛蒡子5钱,全蝎2钱,僵蚕2钱,广木香3两,蝉蜕3钱,没药3钱(炙),麝香2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