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药还安全吗?

2023-09-05 来源:39健康网 举报/反馈

乙肝抗病毒药通常是指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并没有绝对安全,在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主要包括核苷类似物以及干扰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核苷类似物,以及干扰素类药物。此外,还有一种是小分子核苷类似物。多数抗乙肝病毒的药物相对比较安全,但也有少数药物,可能会导致肝功能损伤,或出现严重的肝功能异常情况,此时需要及时停药。

1、核苷类似物:常用药物主要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阿德福韦酯等。此类药物安全性比较高,大多数人群服用后,通常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但少数人群可能会出现肝功能损伤以及肌酐升高的情况;

2、干扰素类药物:临床上常见的干扰素有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聚乙二醇干扰素α1b等。此类药物具有一定的肝毒性,长期应用可能会引起发热、疲劳、抑郁等症状,还可能会导致骨髓抑制的情况,但发生的概率比较低;

3、小分子核苷类似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等,此类药物安全性比较高,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比较低;

4、大分子核苷类似物:即阿德福韦酯,常用剂型有片剂和注射剂,多用于治疗乙肝,一般安全性比较高,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比较低。

如果需要使用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要自行盲目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导致肝功能损伤。在应用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肝脏B超等检查。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