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上并不存在头孢消炎好那种的说法,因为头孢类药物种类较多,其适应证也较多。根据头孢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理特性,可分为五代,不同代的头孢类药物,所治疗的疾病也有所不同。
1、第一代头孢:开发较早,主要是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等,抗菌谱相对其他一代较窄,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治疗。但对于革兰氏阴性菌的治疗作用较弱,而第二代头孢类药物与第一代相比,抗菌谱有所扩大,除了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外,对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第一代头孢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治疗效果也较差;
2、第二代头孢:在第一代头孢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病能力。对于肠杆菌科细菌的抗菌谱也有所扩大,如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等;
3、第三代头孢:在第三代头孢菌素基础上,增加了对于葡萄球菌的抗病能力。对于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及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肺炎等疾病,治疗作用较好;
4、第四代头孢:在第四代头孢菌素基础上,增加了对革兰氏阳性菌抗病能力的作用。对于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链球菌引起的肺炎等,治疗作用较好;
5、第五代头孢:如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对于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都有抗菌谱,同时对于肠杆菌属、沙门氏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病原体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因此,头孢类药物根据其特定的化学结构与药理特性,可用于治疗多种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在使用头孢类药物前,需要进行皮肤试验,避免出现过敏反应。同时在使用头孢类药物期间,需要避免饮酒,以免出现双硫仑样反应而危害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