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甲氨蝶呤
1.各型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非何杰金淋巴瘤和蕈样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病。2.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睾丸癌。3.头颈部癌、支气管肺癌、各种软组织肉瘤。4.高剂量用于骨肉病,鞘内注射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脑膜白血病以及恶性淋巴瘤的神经侵犯,本品对银屑病也有一定疗效。
注射用甲氨蝶呤可能导致巨球蛋白血症、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黏膜炎和皮肤损伤等副作用。
1.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指血液中一种名为IgM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异常升高的情况,可能是由于甲氨蝶呤治疗引起的免疫系统反应。这可能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进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组织水肿等问题。
2.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甲氨蝶呤通过干扰核酸合成而影响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一种作用机制。可导致白细胞减少、贫血等血液学参数改变,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感染性并发症或失血性事件发生。
3.肝功能损害
甲氨蝶呤可能会对肝脏造成直接毒性作用,导致肝细胞受损。临床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及持续性右上腹疼痛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可能引发急性肝衰竭。
4.黏膜炎
甲氨蝶呤可以引起口腔、食道等部位的黏膜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口腔溃疡、吞咽困难等情况,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进食困难和营养不良的发生。
5.皮肤损伤
皮肤损伤主要是因为甲氨蝶呤具有光敏作用,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导致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等炎症反应。长期存在皮肤损伤可能导致色素沉着、皮肤癌变等风险增加。
甲氨蝶呤是一种抗叶酸类抗肿瘤药物,需密切监测血液学指标以及肝肾功能。若发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并接受相应治疗。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