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呋辛和头孢唑林钠都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可以用于治疗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绿脓杆菌等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等。但两者在药物性质、作用机制、适应证、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1、药物性质:头孢呋辛是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而头孢唑林钠是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2、作用机制:头孢呋辛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而起到抗菌作用。而头孢唑林钠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以达到杀灭细菌的作用;

3、适应证:头孢呋辛适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等疾病。头孢唑林钠适用于敏感菌所致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此外还可用于手术器械和手术器械所致的术后感染;
4、不良反应:头孢呋辛酯片、头孢唑林钠不良反应较少,偶尔可出现皮疹、荨麻疹等过敏反应。而头孢唑林钠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如皮疹、药物热、淋巴结肿大及局部疼痛等。
此外,需注意对头孢类药物过敏者禁用,在服药期间若出现哮喘、眩晕,或面部潮红等异常反应,建议及时就医处理。若不慎应用头孢呋辛和头孢唑林钠,若症状较轻,大量饮水促进排泄,症状可逐渐缓解。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进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