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门冬酰胺酶
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可达50%以上。对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也有一定疗效。常与长春碱、泼尼松、阿糖胞苷、巯嘌呤、甲氨蝶呤等合用,以提高疗效和减少耐药性的发生。长春新碱应在天门冬酰胺酶之前给药,如先给本品就会损害肝对长春新碱的清除。临床尚可利用本品的兔疫抑制作用治疗皮肌炎。
注射用门冬酰胺酶用于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神经母细胞瘤时,如果出现呕吐、腹痛、腹泻、体重减轻、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
1.呕吐
注射用门冬酰胺酶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促进自身免疫反应来发挥作用。高剂量时可导致胃肠道水肿和黏膜损伤,进而引发恶心呕吐。呕吐通常发生在进食后,可能伴有腹部不适或疼痛感。
2.腹痛
门冬酰胺酶能刺激肠系膜淋巴结增生,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从而诱发腹痛。腹痛可能是持续性或阵发性的,位置可能不固定,严重程度可从轻微到剧烈。
3.腹泻
门冬酰胺酶能够影响肠道菌群平衡,导致消化吸收障碍,引起腹泻。腹泻可能伴随水样便或稀薄便,排便频率增加。
4.体重减轻
由于食欲减退和消化吸收不良,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体重减轻往往伴随着长期的能量摄入不足,可能会导致身体消瘦。
5.发热
当机体受到感染或炎症刺激时,会释放内源性致热原,这些物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导致发热。发热通常为低热至中度热,少数情况下可高达高热,还可能伴随出汗、乏力等症状。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及培养等实验室检查,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包括遵医嘱使用注射用门冬酰胺酶以及必要的支持性治疗,如补充电解质溶液和营养支持。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