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楂丸

类别: 和解剂
出处: 《中国药典》
举报/反馈
方剂说明
【功能主治】: 开胃消食。用于食积内停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
【组成】: 山楂1000g 六神曲(麸炒)150g 麦芽(炒)150g
【药材配方】: 山楂 麦芽
中药材配剂
麦芽
类别: 消食药
消食,和中,下气。治食积不消,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乳胀不消。①《药性论》:"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②《千金·食治》:"消食和中,熬末令赤黑,捣作麨,止泄利,和清酢浆服之,日三夜一服。"③《日华子本草》:"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消痰,破癥结,能催生落胎。"④《医学启源》:"补脾胃虚,宽肠胃,捣细炒黄色,取面用之。"⑤《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止呕吐,消宿食,止吞酸吐酸,止泻,消胃宽膈,并治妇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山楂
类别: 消食药
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治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烷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 ①陶弘景:"煮汁洗漆疮。" ②《唐本草》:"汁服主利,洗头及身上疮痒。" ③《本草图经》:"治痢疾及腰疼。" ④《履巉岩本草》:"能消食。" ⑤《日用本草》:"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 ⑥《滇南本草》:"消肉积滞,下气;治吞酸,积块。" ⑦《本草蒙筌》:"行结气,疗颓疝。" ⑧宁原《食鉴本草》:"化血块,气块,活血。" ⑨《纲目》:"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 ⑩《本草再新》:"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 ⑾《本草撮要》:"冻疮涂之。"
用药咨询
大山楂颗粒治疗积食吗
大山楂颗粒一般可以用于治疗积食,但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良反应。大山楂颗粒主要成分包括山楂、麦芽等,具有开胃消食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因此,大山楂颗粒一般可以用于治疗积食。但患者需要注意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良反应,如腹泻、腹痛等。如果患者出现积食的情况,建议还可以遵医嘱服用健胃消食片、大山楂丸等中成药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针灸、艾灸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积食的情况。
健胃消食片和大山楂丸能一起吃吗
通常情况下,健胃消食片和大山楂丸一般能一起吃,但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健胃消食片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有太子参、陈皮、山药、炒麦芽、山楂等,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食积,症见不思饮食、嗳腐酸臭、脘腹胀满等。大山楂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成分有山楂、炒麦芽、六神曲等,具有开胃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食积内停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等。健胃消食片和大山楂丸两种药物没有明显的配伍禁忌,药物成分也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一般可以一起吃,有助于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但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适症状。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服用健胃消食片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大山楂丸和乳酸菌素片能一起吃吗
大山楂丸和乳酸菌素片一般可以一起吃,因为二者所含的药物成分之间没有什么明显的冲突,一起吃一般不会引起身体不适,但应遵医嘱用药。大山楂丸主要由山楂、麦芽、六神曲等中药组成,具有开胃消食的功效,主要用于食积内停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等病症。而乳酸菌素片的主要成分为乳酸菌素,是一种助消化药,主要用于肠内异常发酵、消化不良、肠炎和小儿腹泻等病症。所以这两种药物可以一起吃,但临床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指导,避免因自行用药引起身体不适。需要注意对大山楂丸和乳酸菌素片所含成分过敏者禁用,以免引起身体不适。同时建议患者在服药期间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类食品,如辣椒、芥末等,以免影响药效。如果患者服药后症状无缓解,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同类和解剂
款冬白薇茹(艹虑)丸
主治: 温疟。
组成: 款冬花(去向里裹花蕊壳及向里实并枝叶,用甘草水浸1宿,再取款冬叶相伴蒸1夜,晒干)1两5钱,白薇(糯米泔浸1宿,取出,槐砧上锉细蒸之,从申至巳晒干)1两1钱,百合(用怀生地黄汁拌润透,蒸半炷香,取出晒干)6钱,知母(槐砧上锉碎,干木臼杵捣)6钱,地骨皮(东流水洗去土,捶去心,用甘草汤浸1宿,焙干)1两,桃仁(汤润,去皮,用白术、乌豆同东流水煮至中心黄金色为度,取出捣)81枚,玄参(入甑内用蒲草重重
养胃增液汤
主治: 小儿厌食。口干多饮而不喜进食,皮肤干燥,大便干结,舌苔光剥,或舌红少津,脉细。
疗效: 养胃育阴。
组成: 石斛、乌梅、北沙参、玉竹、甘草、白芍。
正气饮
主治: 妊娠疟。
组成: 荆芥(炒)8分,川芎8分,当归建曲1钱5分,夏曲1钱5分,赤芍1钱5分,苍术(炒)2钱,白术2钱,橘红1钱,赤首乌3钱,枳壳6分(炒),藿香叶5分,桂枝木4分(尖)。
太和汤
主治: 风消,五劳七伤。
组成: 前胡(去芦头)1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鳖甲(醋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桔梗(去芦头,炒)1两,白芷1两,五味子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夏(汤洗,去滑)1两,京三棱(煨,锉)1两,藿香(去梗)1两,防风(去叉)1两,人参3分,柴胡(去苗)半两,桂(去粗皮)1两半,桑白皮(锉)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芍药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牡丹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