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在酸性溶液中易被破坏,失去生物活性,所以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维生素C缺乏症,以及辅助治疗坏血病、传染病等。
一、维生素C缺乏症:
1、坏血病:如果患者长期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全身点状出血症状,以及关节肿胀、腹痛、呕吐、便血等消化道出血症状。患者可通过口服维生素C片,或静脉输入维生素C注射液进行补充;
2、传染病:由于传染病的病原菌主要是侵犯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黏膜处,从而引起患者出现维生素C缺乏的表现。如伤寒患者在初期不但会出现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还会造成体内红细胞被破坏,从而引起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酸痛、牙龈出血等现象。此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静脉滴注维生素C注射液或维生素K1注射液,以及使用氨苄西林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3、败血症:如果患者机体内存在严重感染,引起病原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且大量繁殖造成机体出现败血症,会出现恶心、呕吐、高热、关节疼痛、皮疹、血尿等症状。此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进行治疗,以及使用注射用他唑巴坦钠进行抗感染治疗;
4、肾脏疾病:当患者长期存在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脏综合征等肾脏疾病时,容易导致体内代谢废物排泄不畅,从而引起维生素C吸收障碍,导致患者出现维生素C缺乏的现象。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叶酸片与维生素C片,以缓解症状。
二、维生素C缺乏症:
如果患者长期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出现贫血、牙龈肿胀等症状。患者可通过口服维生素C片或静脉输入维生素C注射液进行补充,以及配合硫酸亚铁片等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