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鼻咽喉镜 举报/反馈

1
Rx
外观包装仅供参考;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产品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
网上报价

权威问答

【电子鼻咽喉镜检查?】

【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电子鼻咽喉镜又称纤维鼻咽镜、鼻咽镜或鼻内镜。是将软管的前端装有微型摄像头和光源,并通过患者鼻腔、口腔等部位进入患者的喉部及食道进行观察的一种微创检查方法。1.适应证:电子鼻咽喉镜可以清晰地显示鼻腔、鼻窦、鼻咽、下咽以及喉部情况,可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观察活检,主要用于诊断不明的中耳疾病、外伤性出血、鼻腔异物取出术、鼻腔、鼻窦手术前定位,以及鼻咽部良恶性肿瘤切除前的定位,还可以用于判断是否存在脑脊液鼻漏等情况。2.禁忌人群: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严重高血压未控制者慎用;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慎用;心肺功能不全者慎用;活动期传染病者慎用;不能耐受麻醉者慎用。3.注意事项:在做电子鼻咽喉镜之前需要使用麻药喷剂,使鼻腔黏膜表面保持较为敏感的状态,在检查时能够更好地与鼻腔黏膜接触,从而提高图像质量。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影响到检查结果。如果自身比较紧张,也可以选择无痛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病情来决定是否采取该检查方式。4.危害:由于电子鼻咽喉镜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可能会导致感染的情况发生,所以在检查后要注意做好护理工作,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上对于大部分疾病都可以采用电子鼻咽喉镜来进行检查,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出现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伴大量脓涕等情况下不宜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建议先治疗原发病再考虑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以免加重原有症状或者延误病情。

孟联星
2023-12-05 17:36

【电子耳鼻咽喉镜怎么检查?】

【电子耳鼻咽喉镜怎么检查?】电子鼻咽镜、电子鼻窦内窥镜和电子咽喉镜是三种不同的检查方式。电子鼻咽镜主要是将软管从口腔进入,在咽喉部与气管相通,再通过鼻腔到达鼻咽部进行观察。而电子鼻窦内窥镜需要在局麻下经鼻孔进入鼻道,对中鼻道、总鼻道以及各个鼻窦的病变情况作进一步了解。电子咽喉镜是在全麻的状态下,使用一根纤细柔软的管道自口腔或鼻腔深入到喉部及食管等部位。1.电子鼻咽镜:主要适用于鼻咽部疾病,如鼻咽炎、鼻咽囊肿、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咽癌等疾病的诊断。对于鼻咽部新生物可以通过活检的方式明确病理类型。电子鼻咽镜还可以用于判断腺样体肥大的程度,是否影响了呼吸睡眠通气等情况。2.电子鼻窦内窥镜:主要用于鼻窦疾病的诊治,包括急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窦囊肿等。通过电子鼻窦内窥镜可以发现鼻窦开口处是否有粘连,并且可以准确地找到每一个鼻窦的炎症病灶,有利于针对性用药治疗。同时也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手术方案,如上颌窦根治术、筛窦开放术等。3.电子咽喉镜:电子咽喉镜是一种硬质镜子,可以从患者的口中放入,然后经过声门、会厌谷、梨状窝进入到食管甚至胃里,可以帮助医生直接看到患者喉咙、食管、胃的情况。如果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不明原因的咳嗽等症状时,可考虑做电子咽喉镜检查。4.其他情况:电子耳鼻咽喉镜也可用于外耳、中耳、鼻腔、鼻窦、咽喉等部位肿瘤切除术前定位,还可作为耳科、鼻科、咽喉科术后随访手段之一。电子耳鼻咽喉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因此建议选择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以免损伤黏膜组织,引起感染等问题。另外,由于该类设备价格相对较高,因此费用也会有所增加,具体以当地收费标准为准。

刁似泰
2023-12-05 17:35

[咽喉镜能检查出什么?]

[咽喉镜能检查出什么?]咽喉镜一般指电子喉镜,通常情况下,电子喉镜能检查出咽部疾病、扁桃体疾病等。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对症治疗。一、咽部疾病1.急性会厌炎:急性会厌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通常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会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的咽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如果病情比较严重,还会导致呼吸不畅的情况发生。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2.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患病以后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咽部疼痛以及咳嗽等症状。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利巴韦林片、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二、扁桃体疾病1.扁桃体肥大:扁桃体肥大会导致腺样体增生或肥大的情况,从而引起张口呼吸、打鼾等症状。如果是单纯性的扁桃体肥大,可以通过多喝水的方式缓解症状。但如果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2.扁桃体结石:扁桃体结石是指在扁桃体内形成的坚硬团块,可能与食物残渣堆积有关。当扁桃体结石体积较大时,可能会阻塞气道,从而影响正常的通气功能。建议患者可以通过漱口的方式进行改善,也可以通过镊子将结石取出。除此之外,还可以检查出食管疾病、下咽癌等疾病。若确诊为疾病因素所致,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管兴鑫
2023-11-07 19:07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