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荆子

类别: 解表药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治风热感冒,正、偏头痛,齿痛,赤眼,目睛内痛,昏暗多泪,湿痹拘挛。①《本经》: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②《本草经集注》:主发秃落。③《别录》:去长虫,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益气,令人光泽脂致。④《药性论》:治贼风,能长髭发。⑤《日华子本草》:利关节,治赤眼,痫疾。⑥《珍珠囊》:凉诸经血,止头痛,主目睛内痛。⑦王好古:搜肝风。⑧《医林纂要》:散热,祛风,兼能燥湿。⑨《广西中药志》:治胃痛。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疏风散热,平肝止痛。治感冒发热,眼痛眩晕,风湿筋骨痛,消化不良,肠炎腹泻,跌打肿痛。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蔓荆子
【别名】: 蔓荆实(《本经》),荆子(《本草经集注》),万荆子(《浙江中药手册》),蔓青子(《中药材手册》)。
【英文名称】: Viticis Fructus。
【汉语拼音】: manjingzi
【成份】: 单叶蔓荆果实和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莰烯和蒎烯,并含有微量生物碱和维生素A;果实中尚含牡荆子黄酮,即紫花牡荆素。蔓荆果实含少量(0.01%)蔓荆子碱。
【加工采集】: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去净杂质,贮干燥处,防止潮湿霉烂。
【药材鉴别】: 干燥果实圆球形,直径4~6毫米。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有4条纵沟;用放大镜观察,密布淡黄色小点。底部有薄膜状宿萼及小果柄,宿萼包被果实的1/3~2/3,边缘5齿裂,常深裂成两瓣,灰白色,密生细柔毛。体轻,质坚韧,不易破碎,横断面果皮灰黄色,有棕褐色油点,内分四室,每室有种子1枚,种仁白色,有油性。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以粒大、饱满、气芳香、无杂质者为佳。主产山东、浙江、江西、福建。此外,河南、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亦产。
【药理作用】: 1.镇静止痛作用:用于神经性头痛,对于高血压有效。炮制品提取物的镇痛作用生蔓荆子醇总提取物注射液(I):制法为生蔓荆子50g,加800ml45%乙醇分二次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残液加蒸馏水200ml,滤去不溶物,浓缩至25ml。炒黄制品醇总提取物注射液(Ⅱ):称取炒黄制品50g,制法同(Ⅰ)。生品水总提取物注射液(Ⅲ),制法为生蔓荆子50g,加800ml蒸馏水,分二次回流提取,合并滤液,蒸发浓缩,残渣加95%乙醇200ml搅拌,取滤液浓缩至25ml。炒黄制品水总提取物注射液(Ⅳ),制法同(Ⅲ)。以上制品每1ml相当生药2g。采用热板法,将小鼠(18-22g)在55±0.5℃的热板上(室温20±1℃)。以小鼠接触热板到舐足时间为痛反应指标,5分钟重复测一次痛阈,两次痛反应时间的均数作为正常痛阈值,正常值在30秒内者用于实验。动物分六组,在给药后10、20、30、40、50、60分钟时测定痛阈均值。比较给药前后痛阈变化及各组间区别。结果表明:样品:Ⅰ-Ⅱ在剂量为30g/kg时,ip给药后20分钟镇阈显着提高,30分钟左右作用最强,作用持续30-60分钟。30分钟时,经方差分析四种样品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和吗啡(阳性对照)比较均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40分钟时两组间方差分析得:Ⅰ号(生品)、Ⅱ号(炒黄品)比较,p0.01,且Ⅰ号作用大于Ⅱ号,。Ⅱ号与Ⅳ号样品比较,P0.01。Ⅱ号作用强于Ⅳ号样品。2.退热作用:镇静体温中枢。蔓荆子水煎液1:10浓度,对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蔓荆子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品水煎液1:10 浓度对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
【炮制】: 炒蔓荆子:筛净灰屑,除去残存萼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略喷清水,放凉。《雷公炮炙论》:凡使蔓荆子,去蒂子下白膜一重,用酒浸一伏时后蒸,从巳至未,出,晒干用。
【功效主治】: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治风热感冒,正、偏头痛,齿痛,赤眼,目睛内痛,昏暗多泪,湿痹拘挛。①《本经》: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②《本草经集注》:主发秃落。③《别录》:去长虫,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益气,令人光泽脂致。④《药性论》:治贼风,能长髭发。⑤《日华子本草》:利关节,治赤眼,痫疾。⑥《珍珠囊》:凉诸经血,止头痛,主目睛内痛。⑦王好古:搜肝风。⑧《医林纂要》:散热,祛风,兼能燥湿。⑨《广西中药志》:治胃痛。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疏风散热,平肝止痛。治感冒发热,眼痛眩晕,风湿筋骨痛,消化不良,肠炎腹泻,跌打肿痛。
【性味】: 苦辛,凉。①《本经》:味苦,微寒。②《珍珠囊》:苦,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浸酒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禁忌】: 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①《本草经集注》:恶乌头、石膏。②《医学启源》:胃虚人不可服,恐生痰。③《本草经疏》:头目痛不因风邪,而由于血虚有火者忌之。④《本草汇言》:痿痹拘挛不由风湿之邪,而由于阳虚血涸筋衰者勿用也;寒疝脚气不由阴湿外感,而由于肝脾羸败者亦勿用也。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归经】: 肝;胃;膀胱经
【备注】: (1)用于感受风热引起的头痛,临床常与防风、菊花、石膏等配伍应用;对于头风头痛病症,本品又可与藁本、川芎等配伍应用。治风邪所致的目赤肿痛、头目昏暗,常与菊花、川芎、决明子等配伍应用。
【植物形态】: ①单叶蔓荆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米,有香气。幼枝4方形,密生细柔毛,者枝渐变圆,毛渐脱落。单叶,叶柄长5~18毫米;叶片卵形或倒卵形,长2.5~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上面绿色,疏生短柔毛和腺点,下面白色,密生短柔毛和腺点,侧脉约8对。圆锥花序顶生,长2~12厘米;花萼钟形,先端具5短刺,外面密生白色短柔毛,萼筒长约4毫米;花冠淡紫色,5裂,中间1裂片最大,下半有毛:雄蕊4,伸出花冠管外,花药个字形分叉;子房球形,密生腺点,花柱无毛,柱头2裂。浆果球形,直径5~7毫米,大部为增大的宿存花萼所包围。花期7月。果期9月。生长海滨、沙滩、湖畔等处。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云南、广东等地。②蔓荆(《本经》),又名:白背木耳(《岭南采药录》),小刀豆藤、白背风、白背草。形态与单叶蔓荆相似,所异者叶通常为3小叶的复叶,在同一枝条的上部或下部有时为单叶;小叶无柄;小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中间小叶通常比侧生的长约1/3,叶柄长1~3厘米,密被细绒毛。聚伞花序多数,相对排列成顶生圆锥花序。花期7月。果期11月。生长于平原草地、河滩和荒地上。分布我国沿海各省及云南、广西等地。以上两种植物的叶或枝叶(蔓荆子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临床应用】: 用量5~9克,煎服。用治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
【用药部位】: 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果实。
【来自何书】: 《本草经集注》
更多合适的中成药
同类解表药
柴胡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①《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②《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③《药性论》: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④《千金方》:苗汁治耳聋,灌耳中。⑤《四声本草》:主痰澜、胸胁中痞。⑥《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⑦《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⑧《医学启源》: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⑨《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⑩《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葛根
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①《本经》:"主消渴,身太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②《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疗消渴,伤寒壮热。" ③《本草经集注》:"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④陶弘景:"生者捣取汁饮之,解温病发热。葛根为屑,疗金疮断血,亦疗疟及疮。" ⑤《药性论》:"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熬屑治金疮,治时疾解热。" ⑥《唐本草》:"末服之,主猘狗啮,并饮其汁良。" ⑦《本草拾遗》:"生者破血,合疮,堕胎,解酒毒,身热赤,酒黄,小便赤涩。" ⑧《日华子本草》:"治胸膈热,心烦闷热狂,止血痢,通小肠,排脓破血,敷蛇虫啮。" ⑨《开宝本草》:"小儿热痞,以葛根浸捣汁饮之。" ⑩《医学启原》:"除脾胃虚热而渴。" ⑾张元素:"发散表邪,发散小儿疮疹难出。" ⑿《纲目》:"散郁火。"
生姜
发表,散寒,止呕,开痰。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①《本经》:"去臭气,通神明。" ②《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③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湿寒热。" ④《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 ⑤《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气。" ⑥《食疗本草》:"除壮热,治转筋、心满。""止逆,散烦闷,开胃气。" ⑦《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⑧《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 ⑨《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半夏毒。" ⑩《日用本草》:"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 ⑾《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 ⑿《本草从新》:"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煨姜,和中止呕。" ⒀《会约医镜》:"煨姜,治胃寒,泄泻,吞酸。" ⒁《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疝痛有效。"
更多同类解表药
用药咨询
炒蔓荆子对肝脏的副作用
炒蔓荆子对肝脏的副作用尚不明确,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炒蔓荆子是一种中药材,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明目的功效,一般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白内障、乳痈等病症。由于炒蔓荆子是一种中药材,如果患者没有遵医嘱,过量服用可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从而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因此,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炒蔓荆子,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另外,如果患者服用炒蔓荆子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如辣椒、肥肉等,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蔓荆子泡水喝的功效
蔓荆子泡水喝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尿通淋、祛风止痒、明目、止血的功效,可以改善风热感冒、头痛发热、目赤多泪、风疹瘙痒、出血等症。1、疏散风热蔓荆子是一种中药材,也是一种中药,其性凉,味辛、甘,归肝、胃经,具有疏散风热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口干咽燥等症。2、清利头目蔓荆子还具有清利头目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眼睛红肿疼痛、视物昏花等症。3、利尿通淋蔓荆子还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等症。4、祛风止痒蔓荆子具有祛风止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症、湿疹等引起的皮肤瘙痒、红肿、丘疹等症状。5、明目蔓荆子还具有明目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肝肾不足引起的视物昏花、目赤肿痛、视物模糊等症状。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用药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效果。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蔓荆子与什么中药相克
一般没有蔓荆子与什么中药相克的说法。蔓荆子一般不与其他药物相克。蔓荆子是一种中药材,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如果患者出现了以上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蔓荆子来缓解症状。蔓荆子是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辛,性微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牙痛、目赤、鼻渊、风疹瘙痒等病症。由于蔓荆子辛散苦泄,寒能清热,所以在服用的时候不可以过量,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此外,气虚多汗者、阴虚火旺者要禁止服用蔓荆子,以免加重病情。在服用药物期间患者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如果患者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后症状没有得到缓解,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