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茎叶

类别: 解表药
治头风痛,烦闷,金疮,乳痈。皮肤风痒。①《药性论》:"牛蒡单用,主面目烦闷,四肢不健,通十二经脉,治五脏恶气,可常作菜食之,令人身轻。"又:"茎叶取汁,夏月多浴,去皮间习习如虫行风。洗了,慎风少时。"②《食疗本草》:"金疮,取叶贴之。"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牛蒡茎叶
【别名】: 大夫叶(《中药志》)。
【汉语拼音】: niubangjingye
【加工采集】: 为菊科植物牛蒡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ctium lappa L.采收和储藏:6-9月采收,晒干或鲜用。
【药理作用】: 叶含抗菌物质最多,主要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制浓度为每毫升400微克,叶之浆汁亦有一定作用。抗菌成分在开花期含率最高;但植物中又含氧化酶,能破坏抗菌成分,故在收获后宜即用乙醇蒸气以破坏氧化酶,但又要注意不使乙醇凝于植物上,否则抗菌成分将被溶出而遭受损失。
【功效主治】: 治头风痛,烦闷,金疮,乳痈。皮肤风痒。①《药性论》:"牛蒡单用,主面目烦闷,四肢不健,通十二经脉,治五脏恶气,可常作菜食之,令人身轻。"又:"茎叶取汁,夏月多浴,去皮间习习如虫行风。洗了,慎风少时。"②《食疗本草》:"金疮,取叶贴之。"
【性味】: 《药性论》:"味甘,无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外用:煎水洗,熬膏涂或以叶贴疮。
【植物形态】: 牛蒡 二年生草本,高1-2m。根粗壮,肉质,圆锥形。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带紫褐色,有纵条棱。基生叶大形,丛生,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叶片长卵形或广卵形,长20-50cm,宽15-40cm。先端钝,具刺尖,基部常为心形,全缘或具不整齐波状微齿,上面绿色或暗绿色。具疏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头状花序簇生于茎顶或排列成伞房状,直径2-4cm,花序梗长3-7cm,表面有浅沟,密被细毛;总苞球形,苞片多数,覆瓦状排列,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钩曲;花小,红紫色,均为管状花,两性,花冠先端5浅裂,聚药雄蕊5,与花冠裂片互生,花药黄色;子房下位,1室,先端圆盘状,着生短刚毛关冠毛;花柱细长,柱头2裂。瘦果长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灰褐色,具纵棱,冠毛短刺状,淡黄棕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用药部位】: 菊科植物牛蒡的叶片,植物形态详"牛蒡子"条。
【来自何书】: 《药性论》
同类解表药
柴胡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①《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②《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③《药性论》: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④《千金方》:苗汁治耳聋,灌耳中。⑤《四声本草》:主痰澜、胸胁中痞。⑥《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⑦《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⑧《医学启源》: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⑨《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⑩《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葛根
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①《本经》:"主消渴,身太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②《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疗消渴,伤寒壮热。" ③《本草经集注》:"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④陶弘景:"生者捣取汁饮之,解温病发热。葛根为屑,疗金疮断血,亦疗疟及疮。" ⑤《药性论》:"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熬屑治金疮,治时疾解热。" ⑥《唐本草》:"末服之,主猘狗啮,并饮其汁良。" ⑦《本草拾遗》:"生者破血,合疮,堕胎,解酒毒,身热赤,酒黄,小便赤涩。" ⑧《日华子本草》:"治胸膈热,心烦闷热狂,止血痢,通小肠,排脓破血,敷蛇虫啮。" ⑨《开宝本草》:"小儿热痞,以葛根浸捣汁饮之。" ⑩《医学启原》:"除脾胃虚热而渴。" ⑾张元素:"发散表邪,发散小儿疮疹难出。" ⑿《纲目》:"散郁火。"
生姜
发表,散寒,止呕,开痰。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①《本经》:"去臭气,通神明。" ②《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③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湿寒热。" ④《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 ⑤《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气。" ⑥《食疗本草》:"除壮热,治转筋、心满。""止逆,散烦闷,开胃气。" ⑦《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⑧《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 ⑨《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半夏毒。" ⑩《日用本草》:"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 ⑾《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 ⑿《本草从新》:"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煨姜,和中止呕。" ⒀《会约医镜》:"煨姜,治胃寒,泄泻,吞酸。" ⒁《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疝痛有效。"
更多同类解表药
用药咨询
牛蒡茎叶的作用与功效
牛蒡茎叶一般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祛风止痒等作用与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感冒、风疹等疾病,但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1、疏散风热牛蒡子叶味苦、辛,性凉,归肺、心经,具有疏散风热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等不适症状。同时,对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等症状,也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2、宣肺透疹牛蒡茎叶还具有宣肺透疹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等病症。同时,对于风疹引起的皮肤瘙痒症状,也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3、解毒利咽牛蒡茎叶还具有解毒利咽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等病症。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牛蒡子叶捣碎外敷于患处,可缓解咽喉肿痛的症状。4、祛风止痒牛蒡子叶还具有祛风止痒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等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症状。同时,对于皮肤瘙痒也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5、其他作用与功效牛蒡子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患者适量食用可以为机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此外,牛蒡茎叶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患者适量食用可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患者在使用牛蒡茎叶治疗疾病时,需要注意避免过量食用,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