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耳朵

类别: 清热药
①《广西药植名录》:"根茎:清肺,止血,解毒。治肺结核。"②《广西植物名录》:"全草:清肺止咳,补虚止血。治肺结核,咳喘,吐血,红崩白带。"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牛耳朵
【别名】: 石三七、石虎耳(《广西药植名录》)。
【汉语拼音】: niuerduo
【加工采集】: 为苦苣苔科植物牛耳朵的根茎或全草。
【功效主治】: ①《广西药植名录》:"根茎:清肺,止血,解毒。治肺结核。"②《广西植物名录》:"全草:清肺止咳,补虚止血。治肺结核,咳喘,吐血,红崩白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鲜者3~6钱)。
【植物形态】: 牛耳朵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根生叶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10~17厘米,宽3~6厘米,先端钝,基部渐狭,下延成柄,全缘或波状,两面均被毛,质厚,粗糙。花茎高约20余厘米,被白色毛茸,小花呈聚伞状排列,有柄;花柄基部有苞片1对,阔卵形,长约1.5厘米,抱茎;萼片5,基部连合。裂片线状披针形;花冠基部管状,裂片2唇形,浅粉红色;发育雄蕊2,不发育雄蕊2;子房2室。蒴果线形,长约5厘米,黄棕色,先端尖。种子多数。生于山中石隙阴湿处。分布广东、广西、贵州、四川、湖北。
【用药部位】: 为苦苣苔科植物牛耳朵的根茎或全草。
【来自何书】: 《广西药植名录》
同类清热药
决明子
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 ①《本经):"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痛,泪出,久服益精光。" ②《别录》:"疗唇口青。" ③《药性论》:"利五脏,除肝家热。" ④《日华子本草》:"助肝气,益精水;调末涂,消肿毒,熁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衄;作枕胜黑豆,治头风,明目。" ⑤《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 ⑥《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五疳,擦癣癞。" ⑦《医林纂要》:"泻邪水。" ⑧《湖南药物志):"明目,利尿。治昏眩,脚气,浮肿,肺痈,胸痹。" 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肝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小儿疳积,夜盲,风热眼痛,习惯性便秘。"
连翘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温热,丹毒,斑疹,痈疡肿毒,瘰疬,小便淋闭。①《本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②《别录》:"去白虫。"③《药性论》:"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④《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治疮疖,止痛,通月经。"⑤李杲:"散诸经血结气聚;消肿。"⑥王好古:"治耳聋浑浑焞焞。"
灯笼草
清热,行气,止痛,消肿。治感冒,痄腮,喉痛,咳嗽,腹胀,疝气,天疱疮。①《陆川本草》:"行气,消胀,利尿。治腹胀,睾丸炎,疝气。"②《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杀虫,止痛消肿。治热眼,喉痛,咳嗽;外敷毒疮,并熏洗阴囊肿大。"③《生草药手册》:"内服治伤寒或小肠疝气。外洗治天疱疮。"④《中国药植图鉴》:"功同酸浆。"⑤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热,腮腺炎,支气管炎,疱疹,疖疮,疝气痛。"
更多同类清热药
用药咨询
【治疗耳朵流脓?】
【治疗耳朵流脓?】临床导致患者出现耳朵流脓现象的原因较多,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如耳内进入异物、耵聍分泌异常等。也有可能是病理性原因引起,比如外耳道炎、中耳炎、大疱性鼓膜炎、外耳道胆脂瘤型肿瘤等。一、生理性原因1.耳内进入异物:当耳内不慎进入蚊虫或其他小昆虫后,可刺激局部黏膜产生大量炎症渗出液而形成脓液,并且随着昆虫在耳内活动会出现明显疼痛症状。此时需要及时就医将昆虫取出,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即可缓解。2.耵聍分泌异常:部分患者的耵聍腺受到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影响时,可能会造成耵聍分泌过多或长时间无法排出,从而阻塞在外耳道内并继发感染,进而诱发化脓性改变。该类患者通常会伴随明显的瘙痒感以及听力下降等症状,建议使用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冲洗,必要时需通过手术方法将其清除。二、病理性原因1.外耳道炎:疾病初期主要以间歇性无痛性耳溢液为主,同时还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耳闷堵感以及眩晕等症状。对于细菌感染者可以口服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例如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等。而对于真菌感染者则需要服用氟康唑胶囊、伏立康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2.中耳炎:发病期间患者除了会有持续性的耳道流脓、听力下降以及耳闷堵感以外,还可能伴随有发烧、呕吐及咳嗽等全身性不适表现。如果为急性期一般以抗感染为主,可遵医嘱选择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是慢性期,则考虑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常用术式包括单纯乳突切除术和乳突改良根治术等。3.大疱性鼓膜炎:疾病发作早期患者主要表现为双侧耳朵同时或者先后突发剧痛、耳内封闭感以及持续性耳鸣等,随着病情发展会在鼓膜处形成大小不等的红色血疱样隆起。对此需要积极给予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治疗,同时还应予以对症止痛处理,常见有罗红霉素分散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4.外耳道胆脂瘤型肿瘤:属于较为常见的外耳道良性肿瘤,但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甚至进一步恶化成外耳道癌。对此临床上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手段,其中恶性病变还需要结合化疗、放疗辅助治疗。此外,还有其他的可能性疾病,比如外伤、神经性耳聋等,也会导致相关情况的发生。所以具体如何治疗需要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后方能确定。
【耳朵嗡嗡叫怎么治疗?】
【耳朵嗡嗡叫怎么治疗?】耳朵出现嗡嗡响的情况,在临床上称为耳鸣。引起耳鸣的原因较多,如外耳道疾病、中耳炎、鼓膜病变、神经性耳聋等。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并进行相应的治疗。一、外耳道疾病1.耵聍:又被称为耳屎,是外耳道内的正常分泌物,如果长时间没有清理会导致耵聍堆积在外耳道内,从而形成硬块阻塞耳道,造成听力下降以及耳鸣的症状。此时将耵聍取出后症状即可缓解。2.异物进入:指蚊虫或其他小昆虫飞入耳内或植物枝叶、棉球碎屑、毛发等物质掉入耳内,都会导致耳鸣的产生。可以使用食用油滴入耳内,待其软化之后再行冲洗,或者直接去医院请医生将异物取出。3.耵聍卷曲:由于外耳道皮肤上分布有耵聍腺,可分泌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称作耵聍,呈片状,常吸附一些灰尘和脱落的上皮细胞。当大量耵聍聚集在耳道深部时,有可能会压迫鼓膜而引起耳鸣,还会伴随听力减退等症状。可以用碳酸氢钠溶液浸泡,使耵聍软化,然后去耳鼻喉科门诊,请医生用吸引器将其慢慢吸出。4.其他情况:如花粉、柳絮等过敏原刺激,或者是佩戴隐形眼镜时间过长等原因,均可导致耳朵出现异常声音。建议远离过敏原,同时减少佩戴隐形眼镜的时间,一般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恢复。二、中耳炎常见的中耳炎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等,炎症因子持续作用于局部组织可引发耳鸣、耳闷堵感、听力下降等相关表现。通常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罗红霉素胶囊等药物控制感染,也可配合使用欧龙马滴剂等减轻咽鼓管充血肿胀的状态,改善通气及引流的作用,还可使用醋酸片等激素类药物消炎、抗水肿,上述方法无效者可能还需行鼓膜切开术、单纯乳突凿开术等手术治疗。三、鼓膜病变如鼓膜穿孔、鼓室不宽等,都可能会对声音传导功能产生影响,进而引发耳鸣的表现。若为鼓膜穿孔所致,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鼓膜修补术等方式进行修复。若为鼓室不宽所致,则可通过鼓膜成形术的方式治疗。四、神经性耳聋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噪音过大等因素所诱发,发病时会出现突然性的听力下降,部分人还会伴有耳鸣、头晕目眩等现象。通常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营养神经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甲钴胺片、银杏叶片等,严重者则需要采取人工耳蜗植入的方法进行治疗。此外,梅尼埃病、听神经瘤等也可能会导致相关情况的发生。其中听神经瘤一般是良性肿瘤,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生长速度比较缓慢,而且肿瘤体积小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只在体检的时候偶然发现。若无明显不适症状,定期复查即可,无需特殊处理。若体积较大时,可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
【耳朵里面一阵阵疼?】
【耳朵里面一阵阵疼?】耳朵里面一阵子疼可能与耵聍栓塞、外耳道炎、中耳炎等疾病有关。也可能是由于牙齿或牙龈发炎引发的放射性疼痛,误以为是耳朵里痛。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一、外耳道病变1.耵聍栓塞:又称为耵聍阻塞症,是指耵聍堆积成块阻塞外耳道引起听力障碍和耳部不适感,主要症状为耳闷胀感、瘙痒、听力减退及耳鸣等,当耵聍压迫鼓膜时可出现短暂的轻微耳痛。对于外耳道耵聍栓塞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直接将耵聍取出即可;若伴有感染则需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控制炎症后再行取出。2.外耳道炎:指在外耳道和耳郭受细菌、真菌感染引起的耳部炎症,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临床表现为耳道皮肤水肿、脱屑伴明显瘙痒、持续剧烈的疼痛或者灼热感等。外耳道炎早期可以局部用药,如复方酮康唑软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药膏,同时配合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3.中耳炎: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可分为非化脓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其中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典型表现有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耳内闷胀感以及持续性的耳痛等症状。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酚甘油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药物缓解疼痛,并根据致病原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如红霉素肠溶片、头孢呋辛酯颗粒等。4.其他原因:如果存在感冒、咽炎等情况,也可能导致耳朵里面疼的情况,通常还伴随有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感冒灵颗粒、氨咖黄敏胶囊等药物治疗。二、颅脑病变如果自身存在颅脑病变,比如脑肿瘤等,可能会对三叉神经末梢造成刺激,从而会引起耳朵里面疼的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呕吐、头晕目眩、走路不稳等症状。此时可以在医生操作下采用微创手术去除脑肿瘤。此外,如果耳朵进水,或者是长期处于过于潮湿环境中,也会诱发耳朵里面疼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耳朵清洁干燥,以免加重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