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苨

类别: 清热药
清热,解毒,化痰。治燥咳,喉痛,消渴,疔疮肿毒。①《别录》:"解百药毒。"②《食医心镜》:"利肺气,和中,明目,止痛。"③《日华子本草》:"治蛇虫咬,热狂温疾,署毒箭。"④《纲目》:"主咳嗽,消渴强中,疮毒疔肿。"⑤《饮片新参》:"治虚损肺热燥咳,生津液,养胃退蒸。"⑥《科学的民间药草》:"适合于咽喉炎,急性气管炎等,粘滑祛痰。"⑦《浙江中药手册》:"清肺火,化燥痰。治肺热咳嗽,疗心胸结热。"
举报/反馈
入药方剂
磁石荠苨丸
主治: 强中消渴,不交精泄,脉虚数细滑者。
组成: 煅磁石2两,熟地4两,人参1两半,鹿茸2两,荠苨2两,茯苓1两半,大豆3两,元参1两半,地骨1两半,石斛1两半,花粉1两半,沉香3钱,猪肾1对。
鸡肠草散
疗效: 解诸毒。
组成: 鸡肠草3分,荠苨4分,升麻4分,芍药1分,当归1分,甘草1分,篮子1合,坌土1分。
萎蕤酒
主治: 乳石发动,诸药不效。
组成: 萎蕤3两,升麻3两,荠苨3两,人参3两,大黄(锉,炒)2两,黄芩(去黑心)4两,葛根(锉)4两,紫草(去芦头)4两,犀角(镑)4两,栀子仁2两,芒消2两,银屑2两半,猪脂(腊月者)3两,露蜂房5两,甘草(炙,锉)2两,大豆(浸1宿,晒干,炒,去皮)1合。
养津饮
主治: 鼻咽癌放疗后反应,症见口干,舌燥,恶心,胃纳下降;白细胞降低,口咽部粘膜充血水肿,糜烂及唾液腺受到损害而引起的咽喉干燥疼痛等。
疗效: 养阴生津,润肺止渴。
组成: 雪梨干30g,芦根30g,花粉15g,玄参15g,荠苨15g,麦冬9g,生地9g,桔梗9g,杭菊花12g。
竹叶饮子
主治: 肝膈实热,肾藏已虚而致热风暴赤,睑烂生疮,或碜或疼,或痒或痛,久患虚热,远视不明,喻若隔绢看花,或服石乳发动,冷热泪出,白睛赤红肿胀,泪裹眼珠。
组成: 竹叶1握,干葛3两,地骨白皮5两,荠苨5两,甘草3两(炙)。
牡丹皮汤
主治: 发鬓秃落。
组成: 莽草1两,防风2两,升麻2两,白芷2两,荠苨2两,蜣螂4个,驴鬐膏、豹膏(一作狗膏)、马鬐膏、熊膏(一作雄鹞膏)、猪膏。
猪肾荠苨汤
主治: 强中之病,茎长兴盛,不交精液自出。消渴之后,即作痈疽,皆由石热。中焦虚热注于下焦,烦渴引水,饮食倍常。
组成: 猪肾1具,大豆1升,荠苨3两,石膏3两,人参2两,茯神(一作茯苓)2两,磁石(绵裹)2两,知母2两,葛根2两,黄芩2两,栝楼根2两,甘草2两。
蜂窠散
主治: 中药毒吐后。
组成: 土蜂窠(炒,研末)1两,赤小豆2两,糯米2两,粟米2两,蓝实(4味并生用)2两,猪苓(去黑皮)半斤,荠苨(锉)半斤,马蔺(干者)2两(一方入猪粪炒焦)。
苨楂汤
主治: 人有食漏脯充饥,致胸膈饱满,上吐下泻,大肠如刀割疼痛,泻不可止而死者。
组成: 荠苨汁3大碗,山楂肉3钱,神曲3钱,麦芽3钱,生甘草3钱。
解毒药散
疗效: 解百药毒。
组成: 荠苨1分,蓝(并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