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梅藤

类别: 其它
治疥疮,漆疮,水肿。《广西药植名录》:"祛毒,生肌。治疮疥。"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雀梅藤
【别名】: 酸色子、酸铜子、酸味、对角刺、碎米子、对节刺、刺冻绿
【汉语拼音】: quemeiteng
【成份】: 根含大麦芽碱(hordenine),无羁萜(friedelin)。茎含表无羁萜醇(epi-friedelinol),大黄素(emodin),大黄素-6-甲醚(physcion),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及奥寇梯木醇-3-乙酸酯(ocotillo 3-acetate)。
【加工采集】: 为鼠李科植物雀梅藤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geretia thea (Osbeck) Johnst.[Rhamnus thea Osbeck;S.thezans (L.)Brongn.]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功效主治】: 治疥疮,漆疮,水肿。《广西药植名录》:"祛毒,生肌。治疮疥。"
【性味】: 甘;淡;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入丸剂。外用:煎水熏洗。
【归经】: 肺;肾经
【植物形态】: 雀梅蓐,又名:对节刺、对角刺、碎米子、沙穷勒、米碎木。常绿或半常绿攀援状灌木。小枝具针刺。叶对生,卵形以至广椭圆形,长1~4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钝,有小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下面叶脉显著,两面无毛,仅叶柄正面两边有毛;托叶早落。花形小,白色,芳香,有长柔毛,排列成顶生而呈穗状分枝的圆锥花序;花萼5,花瓣5,兜状,花盘杯状,5裂。果实紫黑色,近于球形,径约5毫米。花期9~10月。果熟期翌年4~5月。通常栽作绿篱。分布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本植物的根(雀梅藤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用药部位】: 为鼠李科植物雀梅藤的嫩枝叶。
【来自何书】: 《广西药植名录》
用药咨询
雀梅藤的功效与作用
雀梅藤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止痛、利水消肿、杀虫止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酸软、水肿、小便不利、疥疮等病症。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雀梅藤进行治疗。1、祛风除湿雀梅藤性温,味苦,归肝、肾经,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四肢麻木、筋骨疼痛等症状。2、活血通络雀梅藤具有活血通络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腰膝酸软、四肢麻木、筋骨疼痛等症状。3、解毒止痛雀梅藤具有解毒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火毒疮疡、咽喉肿痛、乳痈、肺痈、肠痈、瘰疬等症状。4、利水消肿雀梅藤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水肿、小便不利、腹水、淋证等症状。5、杀虫止痒雀梅藤具有杀虫止痒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湿疹、疥疮、头癣等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红肿、疼痛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损伤。如果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雀梅藤果子的功效
雀梅藤果子味甘、淡,性平。入肺、脾、胃经。可以降气,化痰,祛风利湿。主治咳嗽,哮喘,胃痛,鹤膝风,水肿。雀梅藤其别名叫做酸色子,其药理特性比较好,可以降气化痰,对治疗水肿有特别显著的疗效,长期服用雀梅藤果子对肺癌这类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入药的部分只有根,其具有护肝、抗菌等药理作用,雀梅藤外用内服都非常适用。
雀梅藤的功效与作用
雀梅藤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雀梅藤是一种能入肾经的中药材,能提高人类肾功能,并能防止肾部炎症发生,对因肾功能减退或肾炎导致了身体水肿都有良好消除作用,还能阻止多余水分在人体内淤积,并能加快身体内尿液生成和排出,平时适量服用还能预防肾脏病变,也能预防身体水肿症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