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

类别: 止咳化痰
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①《别录》:"发汗,主胸膈痰冷上气,面口黄赤。又醋研敷射工毒。"②陶弘景:"御恶气暴风,毒肿流四肢疼痛。"③孙思邀:"治咳嗽胸胁支满,上气多唾者,每日温酒吞下七粒。"④《医学入门》:"利胸膈痰,止翻胃吐食,痰嗽上气,中风不语,面目色黄,安五脏,止夜多小便。又治扑损瘀血。"⑤《纲目》:"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⑥《现代实用中药》:"捣烂如泥,外用作皮肤刺激引赤药。"⑦《药材资料汇编》:"功能暖胃,增进食欲,并可为中毒后之催吐剂。"⑧《东北药植志》:"大量用可作麻醉剂。"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白芥子
【别名】: 辣菜子
【汉语拼音】: bai jie zi
【成份】: 白芥子含白芥子甙、芥子碱、芥子酶、脂肪、蛋白质及粘液质。白芥子甙经芥子酶水解,产生异硫氰酸对羟基苄酯(白芥子油),酸性硫酸芥子碱及葡萄糖。酸性硫酸芥子碱经碱性水解可生成芥子酸和胆碱
【加工采集】: 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药材鉴别】: 种子呈圆球形,直径1.1~2.5毫米,较黄芥子为大。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光滑。在扩大镜下观察,可见细微的网纹及一暗色小点状的种脐。种皮脆薄易压碎,剥去后有薄膜状的胚乳粘着于种皮内表面。胚黄白色,袖质,二子叶相叠,并于中脉处折起呈马鞍状,胚根亦折转而藏于其间。气无,味先觉油样而后微酸,继感辛辣。以个大、饱满、色白、纯净者为佳。主产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河北、陕西、山西等地。以安徽、河南产量为大。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本品所含的异硫氰酸苄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酵母菌、20种真菌及数十种其它菌株均有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或阳性细菌的有效抑菌浓度为1:10(2)-3×10(2)。白芥子水浸液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作用。www.med126.com黄芥子甙水解产生甙元芥子油亦具杀菌作用。 2.刺激作用:白芥子甙,本身无刺激作用,遇水后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性油(白芥子油)。芥子油的主要成分异硫氰酸烯丙酯具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能使皮肤发红、温暖,甚至引起水泡。
【炮制】: 炒白芥子:原药簸尽杂质,炒至深黄色,微有香气即得。
【功效主治】: 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①《别录》:"发汗,主胸膈痰冷上气,面口黄赤。又醋研敷射工毒。"②陶弘景:"御恶气暴风,毒肿流四肢疼痛。"③孙思邀:"治咳嗽胸胁支满,上气多唾者,每日温酒吞下七粒。"④《医学入门》:"利胸膈痰,止翻胃吐食,痰嗽上气,中风不语,面目色黄,安五脏,止夜多小便。又治扑损瘀血。"⑤《纲目》:"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腰节诸痛。"⑥《现代实用中药》:"捣烂如泥,外用作皮肤刺激引赤药。"⑦《药材资料汇编》:"功能暖胃,增进食欲,并可为中毒后之催吐剂。"⑧《东北药植志》:"大量用可作麻醉剂。"
【性味】: 辛,温。①《品汇精要》:"味辛,性温,无毒。"②姚可成《食物本草》:"辛,热。"③《本经逢原》:"辛,温,微毒。"入肺、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胃二经。" ②《本草新编》:"入肝、脾、肺、胃、心与包络之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禁忌】: 肺虚咳嗽、阴虚火旺者忌服。①《本草经疏》:"肺经有热,与夫阴虚火炎,咳嗽生痰者,法在所忌。"②《本经逢原》:"多食昏目、泄气、伤精。"
【副作用】: 本品所含的异硫氰酸苄酯对小鼠、豚鼠、大鼠腹腔注射的LD50分别为76-107,68及72mg/kg,口服的LD50分别为134,81及128mg/kg。
【归经】: 归经_肺经
【植物形态】: 白芥 一年生或二年生粗壮草本,高40-120cm。茎直立,具纵棱,上部多分枝,被散生白色硬毛。叶互生。质薄,具柄;茎基部叶片大头现状裂或近全裂,宽椭圆形或卵圆形,长6-15cm,宽2-3cm,顶裂片大。有侧裂片l-3对,边缘具疏齿;茎生叶较小,具短柄,向上裂片数渐少。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牛;萼片小4,绿色,直立,披针形或长圆形.基部具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8.5-9.5mm,短雄蕊长6-6.5mm;雌蕊l,子房长柱形,长9-10mm,密被白争长刺毛。长角果圆柱形长2-2.5cm,密被白色硬刺毛,果瓣在种子间缢缩成念珠状,角果先端具扁平剑形的喙。种子近球形,淡黄色。花期4-6月,果期5-7月。
【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用10%或20%的白芥于注射液行穴位注射。每次选2~3穴,每穴注射0.5~1毫升,每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4天。再行第二个疗程。取穴:喘息型以膻中、定喘、肺俞、天突为主,单纯型以天突、中腑、肺俞为主。交替应用。149例患者经1~2疗程,其中单纯型70例,临床治愈10例,显效19例,好转24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5.7%;喘息型79例,临床治愈11例,显效29例,好转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4.9%。另据157例哮喘型患者的观察结果,有效率为75.8%,显效率为35%。本药对慢性气管炎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消减都有一定的作用,但从见效的快慢和好转的程度来看,以平喘作用较好,多数患者治疗后痰易吐出,随之气喘明显减轻,以后咳嗽逐步减轻,但无明显消炎作用。②治疗膝部肿痛取白芥子(或黑色芥菜子)2两研末,用烧酒或黄酒?成糊状,包敷患处,干了就换,以局部发泡为度。治疗两例,均有效。
【用药部位】: 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植物形态详"白芥"条。
【来自何书】: 《唐本草》
更多合适的中成药
同类止咳化痰药
桔梗
开宣肺气,祛痰排脓。治外感咳嗽,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①《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②《别录》:"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③《药性论》:"治下痢,破血,去积气,消积聚,痰涎,主肺热气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恶及小儿惊痫。"④《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转筋,心腹胀痛,补五劳,养气,除邪辟温,补虚消痰,破癥瘕,养血排脓,补内漏及喉痹。"⑤《本草衍义》:"治肺痈。"⑥《珍珠囊》:"疗咽喉痛,利肺气,治鼻塞。"⑦李杲:"利胸膈,(治)咽喉气壅及痛,破滞气及积块,(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利窍。"⑧《纲目》:"主口舌生疮,赤目肿痛。"⑨《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催乳。"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1)燥湿化痰:用于痰清稀而多之湿痰、寒痰,常配陈皮。(2)降逆止呕:降逆止呕之功颇著,可用于各种呕吐,尤宜于湿浊中阻所致的脘闷呕吐,常配生姜、茯苓。热证呕吐,应配清热泻火药。(3)消肿止痛:外用治疮疡肿毒、毒蛇咬伤。①《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②《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③《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④《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⑤《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⑥《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钦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⑦朱震亨:"治眉棱骨痛。"⑧《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紫菀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用于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更多同类止咳化痰药
用药咨询
白芥子治三叉神经痛吗
白芥子一般可以治疗三叉神经痛,但通常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如果患者出现三叉神经痛,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白芥子是一种中药,具有温肺化痰、利气散结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寒痰咳嗽、胸痹心痛、关节肿痛等病症。而三叉神经痛通常是由于外伤、炎症等因素引起的面部感觉障碍性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如果患者存在上述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白芥子进行治疗,能够起到一定的止痛作用。但由于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不同,所以单纯使用白芥子可能无法达到治愈的目的。因此,建议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建议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卡马西平片、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白芥子治疗三叉神经痛
白芥子治疗三叉神经痛,通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白芥子是一种中药,具有祛风、止痛、消肿的功效,对于三叉神经痛引起的疼痛症状,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白芥子性温、味辛,归肺、胃经,具有祛风、止痛、消肿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寒痹、关节酸痛、麻木不仁等病症。如果患者存在三叉神经痛的情况,可能会出现面部皮肤感觉异常、咀嚼困难等症状。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白芥子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此外,白芥子还具有一定的抗炎功效,如果患者存在炎症感染的情况,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群都适宜服用白芥子。对白芥子过敏者禁用此药,以免引起皮肤瘙痒、红肿等不适症状。另外,由于白芥子有小毒,所以孕妇以及哺乳期女性要慎用。若患者服药后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白芥子发泡治疗三叉神经痛
白芥子发泡治疗三叉神经痛,通常是指用白芥子外敷于患处,从而起到一定的止痛作用。但该方法并不科学,且效果不佳,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白芥子是一种中药,具有祛痰、利气、散结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寒痰咳嗽、胸痹心痛、关节肿痛等病症。而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脑神经疾病,可能与颅内肿瘤、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会导致面部出现阵发性剧痛的情况。如果患者存在上述情况,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白芥子进行治疗。但由于白芥子的刺激性较强,如果直接将白芥子涂抹于患处可能会对皮肤造成损伤,不利于病情恢复。因此不建议患者使用白芥子发泡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患有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卡马西平片、苯妥英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在医生操作下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