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鱼

类别: 消食药
开胃健脾,消食行水。①孟诜:"主肝家不足气。调五藏气,理经脉。"②《食疗本草》:"助脾气,能消食,理十二经络舒展不相及气。"③《日华子本草》:"助血脉,补肝明目,灸疮不发,作脍食之良。"④《开宝本草》:"主胃气,开胃下食,去水气,令人肥健。"⑤《滇南本草》:"治痈疽疮疥,同大蒜食之。"⑥《随息居饮食谱》:"行水助脾,发痘排脓。"
举报/反馈
入药方剂
鱼胶饮
主治: 鱼口。
组成: 白鱼胶5钱(锉)。
衣中白鱼摩方
主治: 中风。
组成: 农中白鱼。
鱼鳔种子丸
主治: 身体虚弱,酒色过度、头眩、耳鸣、目花、腰膝酸疼,四肢无力、自汗盗汗、下元虚损,梦遗精滑、阳痿;或男子精寒,肾虚阳物不举,不能久坚,元阳衰败;或女子血寒气弱,子宫久冷,赤白崩带、经水不调、久不受孕。
疗效: 却病保元。
组成: 上白鱼鳔1斤(牡蛎粉炒成珠,磨细),当归(酒洗,晒干)8两,淫羊藿(去枝梗荆刺,羊油酥炙炒)8两,白莲蕊(拣净,去灰)8两,肉苁蓉(酒洗、晒干)8两,川杜仲(去皮,青盐水炒断丝)8两,菟丝子(淘净灰土,用甜酒浸1宿,又用水煮,再合酒煮成饼,晒干)8两,沙苑蒺藜(碧绿,猪腰形者佳,去灰土,分4股,青盐、人乳、老酒、童便各拌2两,微炒)8两,云苓(去皮,切片、人乳拌蒸,晒干)4两,枸杞(红色肉厚者,拣
白鱼灰散
主治: 百日内儿涎壅吐乳。
组成: 书中白鱼7枚(烧灰)。
葛上亭长丸
主治: 诸瘘。
组成: 葛上亭长10枚,地胆10枚,斑蝥(3味并去头足翅,糯米炒)10枚,衣中白鱼40枚,鼠妇60枚(炙),雄黄(研)1分,珍珠(研)1分,槟榔(锉)2枚。
滑石白鱼散
主治: 消渴、小便不利,小腹胀痛有瘀血。
组成: 滑石2分,乱发2分(烧),白鱼2分。
白僵蚕膏
主治: 面上瘢痕。
组成: 白僵蚕(炒)半两,白鱼10枚,白石脂1分,白附子1分(炮),鹰屎1分,腊月猪脂2两。
仙传蟠桃丸
主治: 诸虚百损。
疗效: 补益。
组成: 棉花子1斤(取净仁,干烧,酒拌透,下用黄酒水平对蒸1柱香),红枣(黄酒煮熟,取净肉)1斤,归身4两(洗净),牛膝4两(洗净),枸杞(俱用酒浸)4两(洗净),肉苁蓉(酒洗,去泥甲)4两(洗净),山茱萸(酒润,去核)4两(洗净),菟丝子(酒蒸成饼)4两(洗净),白鱼鳔(麸炒成泡)4两(洗净),白茯苓(人乳拌蒸)4两(洗净),破故纸(盐水炒)4两(洗净),熟地(酒煮如饴)4两(洗净),巴戟(酒洗,去心)
真朱散
主治: 目白肤风泪下。目翳覆瞳,睛不见物。
组成: 光明朱砂半两,贝齿5枚(炭上熟烧为末),衣中白鱼7枚,干姜3铢。
骨(疒秋)灵
主治: 骨结核,关节结核,慢性骨髓炎。
疗效: 通络活血,去瘀生新。
组成: 白毛草12g,金银花12g,比茎藤12g,五月红18g,臭梧桐15g,鸡血藤9g,乌麻根9g,苏木子9g,三白草6g,白鱼鲄6g,白木槿6g。
用药咨询
东北大白鱼是什么鱼
东北大白鱼一般指虎纹蛙,其属于一种淡水类的鱼类。虎纹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适当食用可以为身体补充所需要的营养,维持机体营养均衡。而且其脂肪含量比较低,适合减肥的人群食用。此外,其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可以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皮肤的健康。但需要注意的是,对海鲜过敏的人群不宜食用,以免引起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瘙痒等不适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饮食多样化,使营养均衡摄入。同时,患者还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打羽毛球等,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增强自身的体质。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太湖大白鱼多少钱一斤
太湖一般是指太湖穴,太湖穴大约100元/斤。太湖穴位于足踝区,在拇长伸肌和拇短伸肌之间,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其走行较表浅,故名太湖穴。太湖穴具有清热利湿、通络止痛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头痛、咽喉肿痛、咳嗽、口舌生疮、便秘等病症。患者可以用拇指或食指按压此穴,每次按压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可反复按压。对于存在咽喉肿痛的患者,可遵医嘱取太湖穴进行治疗,可缓解咽喉肿痛的症状。此外,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按摩,以免因操作不当而出现不适症状。同时,对于存在局部皮肤破损的患者,应避免进行按摩,以免导致皮肤破损的情况加重。
太湖大白鱼是什么鱼
太湖指的是太湖穴,太湖穴一般是河湖之所,属于足少阳胆经,具有疏肝解郁、清热利湿、平抑肝阳、清热化痰等功效。太湖穴主要位于足底部,在拇趾和第2趾之间,具有疏肝解郁、清热利湿、平抑肝阳、清热化痰等功效,可以用于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胸胁胀痛、胃脘胀痛、头晕目眩、咽喉肿痛等不适症状,也可以用于改善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等不适症状。另外,对于存在咽炎、扁桃体炎的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太湖穴进行辅助治疗。由于太湖穴位于脚底,所以患者在进行针刺或艾灸时,需要注意避免损伤脚底血管,以免引起出血的情况。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避免过度进行针灸或艾灸,以免引起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