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瓟

类别: 涌吐药
降逆,理湿,和瘀。治黄疸,痢疾,反胃吐酸,咳血胸痛,腰部扭伤。①《东北药植志》:"顺气,调气。"②《黑龙江中药》:"治扭腰岔气,胸胁疼痛。"③《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祛痰,止呕。"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赤瓟
【别名】: 气包(《东北药植志》),赤包、山屎瓜(《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汉语拼音】: chipao
【加工采集】: 果实成熟后连柄摘下,防止果实破裂,用线将果柄串起,挂于日光下或通风处晒干为止。置通风干燥处,防止潮湿霉烂及虫蛀。
【药材鉴别】: 干燥果实呈卵圆形、椭圆形至长圆形,常压扁,长纣3~5厘米,直径约1.5~3厘米。橙黄色、橙红色、红色至红棕色。表面皱缩,有极稀的白色茸毛及纵沟坟,顶端有残留柱基,基部有细而弯曲的果柄。果皮厚1毫米左右,内表面粘连多数黄色长圆形的小颗粒,系不发育的种子,中心有多数扁卵形、棕黑色的成热种子,新鲜时质软而粘。气特异。味甜。
【功效主治】: 降逆,理湿,和瘀。治黄疸,痢疾,反胃吐酸,咳血胸痛,腰部扭伤。①《东北药植志》:"顺气,调气。"②《黑龙江中药》:"治扭腰岔气,胸胁疼痛。"③《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祛痰,止呕。"
【性味】: 《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酸苦,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研末服。
【植物形态】: 赤瓟多年生蔓性草本。茎被长毛,少分枝;卷须单一。叶互生;广卵状心脏形,长5~10厘米,宽4~9厘米,先端尖,边缘微锯齿缘;两面均被毛茸;有叶柄。花腋生,单一,雌雄异株;雄花的花梗短而细,雌花的花梗长而粗;萼短钟形,裂片5,线状披针形,反折;花冠黄色,钟形,5深裂,花瓣狭卵形,被短毛,长2.5厘米左右;雄花的雄蕊S枚,不育雄蕊线形,花丝有毛;雌花有短的退化雄蕊,子房下位,长圆形,被长柔毛,具3叉状肾形柱头。瓠果长卵形或广椭圆形,长4~5厘米,宽2.5厘米,红色或绿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生于山坡或房屋附近。分布东北华北等地。
【用药部位】: 为葫芦科植物赤瓟的果实。
【来自何书】: 《黑龙江中药》
更多合适的中成药
同类涌吐药
蒺藜
藜芦
吐风痰,杀虫毒。治中风痰涌,风痫癫疾,黄疸,久疟,泄痢,头痛,喉痹,鼻息,疥癣,恶疮。用于中风、癫痫、喉痹症见痰涎涌盛。用于疥癣秃疮。此外,以本品研末外渗,有灭虱功效。又近用以杀灭蚊蝇及其幼虫,也作农药杀虫剂及兽医作催吐药使用。①《本经》:"主蛊毒,咳逆,泄痢,肠澼,头疡,疥瘙,恶疮,杀诸虫毒,去死肌。"②《别录》:"疗哕逆,喉痹不通,鼻中息肉,马刀,烂疮。"③《药性论》:"主上气,去积年脓血泄痢。治恶风疮、疥癣、头秃,杀虫。"④《本草图经》:"大吐上膈风涎,暗风痫病,小儿鰕齁;用钱匕一字则恶吐人,又用通顶,令人嚏。"⑤《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治毒蛇咬伤及杀虫用。"
石蒜
祛痰,利尿,解毒,催吐。治喉风,水肿腹水,痈疽肿毒,疔疮,瘰疬、食物中毒、痰涎壅塞、黄疸。①《本草图经》:"主敷贴肿毒。"②《纲目》:"疔疮恶核,河水煎服,取汗,及捣敷之。又中溪毒者,酒煮半升服,取吐。"③《纲目拾遗》:"治喉风,痰核,白火丹,肺痈,煎酒服。"④《中国药植图鉴》:"治肋膜炎、腹膜炎的蓄水症。"⑤《陕西中药志》:"祛痰,催吐,利尿,消痈肿。主治小便不利,咳嗽痰喘,食物中毒。"⑥《闽东本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痢疾。"
更多同类涌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