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本

类别: 解表药
散风寒湿邪。治风寒头痛,巅顶痛,寒湿腹痛,泄泻,疝瘕,疥癣。①《本经》:"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②《别录》:"辟雾露润泽;疗风邪嚲曳,金疮。"③《药性论》:"治恶风流入腰,痛冷,能化小便,通血,去头风鼾疱。"④《日华子本草》:"治病疾,并皮肤疵皯、酒齇、粉刺。"⑤《医学启源》:"治头痛,胸痛,齿痛。"⑥李杲:"治头面及遍身皮肤风湿。"⑦王好古:"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⑧《纲目》:"治痈疽,排脓内塞。"⑨《本草正》:"疗风湿泄泻,风痫雾露瘴疫。"⑩《本草再新》:"治风湿痛痒,头风目肿,泄泻疟痢。"
举报/反馈
药材说明
【药材名称】: 藁本
【别名】: 藁茇(《山海经》),鬼卿、地新(《本经》),山茝、蔚香(《广雅》),微茎(《别录》),藁板(《山东中药》)。
【英文名称】: Ligustici Rhizoma Et Radix。
【汉语拼音】: gaoben
【成份】: 藁本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是3-丁基苯酞,蛇床酞内酯。辽藁本根含挥发油1.5%。泽芹鲜草含挥发油0.4%。
【加工采集】: 春、秋采挖根茎及根,除去茎叶及泥土,晒干或烘干。
【药材鉴别】: ①藁本又名:西芎藁本。为植物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圆柱形,有分枝,稍弯曲,多横向生长,长3~8厘米,直径0.7~3厘米。外皮棕褐色或棕黑色,皱缩有沟,纹。上侧具有数个较长的茎基残留,茎基中空有洞,表面具纵直沟纹。下侧着生多数支根和须根(商品多已除去),支根直径约1~5毫米,上有纵沟纹及点状突起的须根残痕,外皮易剥落。质硬易折断,断面淡黄色或黄白色。气芳香,味苦而辛。以身干、整齐、香气浓者为佳。主产湖北、湖南、四川。此外,陕西、山东等地亦产。②北藁本为植物辽藁本及火藁本的干燥根茎和根。根茎呈不规则的柱状或圆块状,常分歧,纵向及横向生长均有,长约1.5~6厘米,径0.5~1.5厘米;顶端有残留茎基,有时下陷呈空洞状;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密生细长弯曲的根,有突起的节及根痕。质轻,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状,黄白色至浅棕色,可见散生的棕色分泌腔,中央有髓。根长约1~5~10厘米,径约2~5毫米。表面有纵皱及横纹,并有须根痕,外皮易剥离;较难折断,断面中央无髓。气特异而芳香,味苦辛。以身子、整齐、香气浓者为佳。主产河北、辽宁。吉林、内蒙古等地亦产。某些地区作藁本入药的尚有下列几种:云南产的黄藁本为同属植物滇藁本的根。新疆所产藁本为伞形科植物新疆藁本的根。江苏产的山藁本(又名:土藁本)为伞形科植物泽芹或骨缘当归的全草。
【药理作用】: 在试管内,15~30%藁本煎液对多种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炮制】: 除去残茎,拣净杂质,洗净,润透后切片晒干。
【功效主治】: 散风寒湿邪。治风寒头痛,巅顶痛,寒湿腹痛,泄泻,疝瘕,疥癣。①《本经》:"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②《别录》:"辟雾露润泽;疗风邪嚲曳,金疮。"③《药性论》:"治恶风流入腰,痛冷,能化小便,通血,去头风鼾疱。"④《日华子本草》:"治病疾,并皮肤疵皯、酒齇、粉刺。"⑤《医学启源》:"治头痛,胸痛,齿痛。"⑥李杲:"治头面及遍身皮肤风湿。"⑦王好古:"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⑧《纲目》:"治痈疽,排脓内塞。"⑨《本草正》:"疗风湿泄泻,风痫雾露瘴疫。"⑩《本草再新》:"治风湿痛痒,头风目肿,泄泻疟痢。"
【性味】: 辛,温。①《本经》:"辛,温。"②《药性论》:"微温。"③《本草正》:"味甘辛,性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涂。
【禁忌】: 血虚头痛忌服。①《本草经集注》:"恶闾茹。"②《药性论》:"畏青葙子。"③《本草经疏》:"温病头痛,发热口渴或骨疼,及伤寒发于春夏,阳证头痛,产后血虚火炎头痛,皆不宜服。"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副作用】: 急性毒性试验用寇氏法求得小鼠灌胃藁本中性油72小时,半数致死量为70.17±4.95g/kg(按生药计算)。
【归经】: 归膀胱经
【备注】: (1)本品辛温辛散,善达头之巅顶,有止痛作用,故适用于感冒风寒引起的头痛、巅顶头痛、偏头痛,常与川芎、白芷等配伍应用。此外,对于风寒湿邪所引起的风湿痹痛、肢节疼痛,常与苍朮、羌活等配伍应用。
【植物形态】: ①藁本,又名:山园荽(《救荒本草》)。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中空,表面有纵直沟纹。叶互生;基生叶三角形,长8~15厘米,2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3~4对,卵形,上面叶脉上有乳头状突起,边缘具不整齐的羽状深裂,先端渐尖;叶柄长9~20厘米;茎上部的叶具扩展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苞片羽状细裂,远较伞梗为短;伞梗16~20个或更多;小伞形花序有花多数,小伞梗纤细,长不超过1厘米:小总苞线形或狭披针形,较小伞梗为短;花小,无花萼;花瓣5,白色,椭圆形至倒卵形,中央有短尖突起,向内折卷;雄蕊5,花丝细软,弯曲,花药椭圆形,2室,纵裂;花柱2,细软而反折,子房卵形,下位,2室。双悬果广卵形,无毛,分果具5条果棱,棱槽中各有3个油管,合生面有5个油管。花期7~8月,果期9~10月。野生于向阳山坡草丛中或润湿的水滩边。分布河南、陕西、甘肃、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山东、云南等地。②辽藁本,又名:家藁本、水藁本。多年生草本,高15~60厘米。根茎短。茎直立,通常单一,中空,表面具纵棱,常带紫色。基生叶在花期时雕落;茎生叶互生,在下部和中部的叶有长柄;叶片全形为广三角形,通常为3回3出羽状全裂,最终裂片卵形或广卵形,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少数缺刻状牙齿,上面绿色,沿脉有细微的乳头突起,下面灰绿色;茎上部的叶较小,叶柄鞘状,2回3出羽状全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总苞片少数,早落;伞梗6~19个;小总苞片锥形,10枚左右,花梗20左右;萼齿不明显;花瓣5,白色,椭圆形;雄蕊5,较花瓣长,花药黑紫色;子房下位,花柱呈压扁的圆锥形。双悬果椭圆形,分果具5条果棱,果棱具狭翅,背棱棱槽中有油管1个,侧棱棱槽中有油管1~2个,合生面有油管2~4个。花期7~9月。果期9~10月。生于山地林缘,以及多石砾的山坡林下。分布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等地。③火藁本形态与辽藁本相似,但根较粗大。叶为3~4回3出羽状细裂,裂片线形。无总苞或有1~2枚总苞,白色,披针形,比伞梗短,花药绛红色。果实油管在背棱上有1个,侧棱上有2个,接合面上2个。分布东北地区。
【临床应用】: 治疗神经性皮炎,用50%藁本注射液于病损处皮下注射。一般每个病损每周注射2次,每次5~10毫升;如病损较多,或范围较大,可每日轮流注射,以便每周内每个病损均能注射2次。每次注射后的晚间,局部可用热敷,避免形成硬结。经治139例,观察1~4个月,痊愈(皮疹全部消退,不痒)46例,显效(皮疹2/3以上消退,无明显痒感)44例,有效(皮疹部分消退,仍有一定痒感)47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8.5%(其中6例曾并用少量0.5%氢化可的松乳剂)。一般在注射2~4次后痒感减退,逐渐好转;病损较小者8~10次可痊愈,最多达20次。在治程中一般无明显副作用,个别有过敏现象,或出现荨麻疹样皮疹;有的注射部位发生肿胀疼痛,可对症处理。发生过敏者应停药。
【用药部位】: 为伞形科植物藁本或辽藁本、火藁本的根茎及根。
【来自何书】: 《本经》
更多合适的中成药
同类解表药
柴胡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①《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②《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③《药性论》: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④《千金方》:苗汁治耳聋,灌耳中。⑤《四声本草》:主痰澜、胸胁中痞。⑥《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⑦《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⑧《医学启源》: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⑨《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⑩《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葛根
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①《本经》:"主消渴,身太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②《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疗消渴,伤寒壮热。" ③《本草经集注》:"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④陶弘景:"生者捣取汁饮之,解温病发热。葛根为屑,疗金疮断血,亦疗疟及疮。" ⑤《药性论》:"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熬屑治金疮,治时疾解热。" ⑥《唐本草》:"末服之,主猘狗啮,并饮其汁良。" ⑦《本草拾遗》:"生者破血,合疮,堕胎,解酒毒,身热赤,酒黄,小便赤涩。" ⑧《日华子本草》:"治胸膈热,心烦闷热狂,止血痢,通小肠,排脓破血,敷蛇虫啮。" ⑨《开宝本草》:"小儿热痞,以葛根浸捣汁饮之。" ⑩《医学启原》:"除脾胃虚热而渴。" ⑾张元素:"发散表邪,发散小儿疮疹难出。" ⑿《纲目》:"散郁火。"
生姜
发表,散寒,止呕,开痰。治感冒风寒,呕吐,痰饮,喘咳,胀满,泄泻;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鸟兽肉毒。 ①《本经》:"去臭气,通神明。" ②《别录》:"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 ③陶弘景:"归五脏,去痰下气,止呕吐,除风湿寒热。" ④《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止呕吐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热不能食,捣汁和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 ⑤《千金·食治》:"通汗,去膈上臭气。" ⑥《食疗本草》:"除壮热,治转筋、心满。""止逆,散烦闷,开胃气。" ⑦《本草拾遗》:"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 ⑧《珍珠囊》:"益脾胃,散风寒。" ⑨《医学启源》:"温中去湿。制厚朴、半夏毒。" ⑩《日用本草》:"治伤寒、伤风、头痛、九窍不利。入肺开胃,去腹中寒气,解臭秽。"解菌蕈诸物毒。" ⑾《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黄明胶熬,贴风湿痛。" ⑿《本草从新》:"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救暴卒,疗狐臭,搽冻耳。煨姜,和中止呕。" ⒀《会约医镜》:"煨姜,治胃寒,泄泻,吞酸。" ⒁《现代实用中药》:"治肠疝痛有效。"
更多同类解表药
用药咨询
藁本治疗三叉神经痛
藁本是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解表、除湿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藁本进行治疗。三叉神经痛是由于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等引起,发病时可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多为刀割样或电击样剧痛,常伴有同侧流泪、流涎、面部抽搐等症状。而藁本具有祛风解表、除湿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可用于缓解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因此,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而言,若出现上述症状,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藁本进行治疗。此外,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还可以遵医嘱服用卡马西平片、加巴喷丁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藁本的功效与作用
藁本是伞形科植物藁本或辽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具有散风寒、祛风湿、止痛、解表、止痒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风湿痹痛、巅顶头痛等病症。藁本辛温,入膀胱、肝、胆经,善于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为治头面风寒、风湿痹痛之要药。此外,因藁本能祛风而达到止痛的作用,还可用于治疗巅顶头痛,此药性升散,气血走窜,故阴血亏虚所致头痛、巅顶头痛均可选用。此外,因藁本能上行巅顶,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故还可用于治疗感冒、巅顶头痛等。藁本辛温升散,易助热邪,对于阴虚阳亢、血热妄行等实证、热证患者应忌服,以免加重病情。同时,因藁本能升散风寒,可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故对于胃肠功能较差的患者也应忌服,以免出现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藁本,避免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适症状。若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土藁本的功效与作用
土藁本一般是指土荆芥,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杀虫、活血止痛、止痒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钩虫病、头癣等病症。1、祛风除湿土荆芥性温,味辛,归膀胱、肝经,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钩虫病等病症。同时,对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等症状,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解毒杀虫土荆芥具有一定的解毒杀虫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钩虫病、蛔虫病、鞭虫病等疾病,同时,对于皮肤瘙痒、疥癣等症状,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活血止痛土荆芥具有活血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跌打损伤、骨折等病症,同时,对于女性痛经、产后瘀血等症状,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4、止痒土荆芥具有一定的止痒功效,在临床上可以用于缓解湿疹、荨麻疹等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红肿、疼痛等症状。5、其他土荆芥还具有祛除风邪、止咳等功效。需要注意的是,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另外,对于孕妇、过敏体质等患者需避免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